蔡兵
摘要:圖書館的古籍鑒定與保護對于當前的研究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當前對古籍的鑒定方法入手,分析了當前古籍鑒定中可以進行有效應用的堅定方法,同時闡述了這些鑒定方法的劣勢,以期在實際的鑒定和保護工作中,能夠形成一定的幫助,促進我國古籍鑒定和保護工作的進一步推進。
關鍵詞:圖書館;古籍鑒定;保護
一、針對古籍的鑒定方法
(1)根據(jù)歷代雕版特點進行年代推定
在我國雕版印刷的形成的發(fā)展過程中,各個朝代的雕版印刷在字體、刀法、墨色和紙張上都存在一定的額差異,如宋代的雕版多白口、元代的雕版多黑口,同時,不同的時代對字體的模仿也存在不同,在宋代的書籍雕版中,字體以模仿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三位居多,而元代的雕版之中,對字體的模仿主要以模仿趙孟頫為主。因此在進行古籍的年代推定的過程中,通過結合書籍的這些特點,能夠比較有效地推斷出書籍的年代。同時自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注意,這樣的推定方式并非完全可靠,如清朝時版本學家黃丕烈在收藏過程中,獲得《嚴州新定續(xù)志》,版本的特征是粗黑口,但實際上本書是宋代書籍,因此在實際的鑒別過程中,一方面要以雕版特征作為重要參考,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以此特征作為主要依據(jù)。
(2)根據(jù)牌記鑒定版本年代
在古人進行書籍雕版刻印的時候,往往會在書籍的封面或卷尾登出鐫刻相關的刊印文字說明,這一類文字說明被稱為“牌記”。在形狀特征上,牌記的形狀比較多樣,同時牌記的主要內容均為戶籍的刊印時間、雕版者姓名以及相關的書齋名城等。通過這些內容,能夠為當代的圖書鑒定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條件。如現(xiàn)藏于美國的圖書《新增說文韻府群玉》,在其牌記上有“弘治甲寅孟夏之吉劉氏安正書堂重刊”字樣,因此通過此類文字,圖書鑒定工作中,工作人員就可以比較清楚地知道本書的刊刻付梓時間大約是在明朝弘治年間。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牌記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成為圖書鑒定的重要依據(jù),但在實際的圖書鑒定工作中會發(fā)現(xiàn),部分古籍由于盜版翻刻等原因,因此書商會對牌記進行一定的處理,從而導致鑒定工作的不準確。因此在實際鑒定過程中,應當將書籍的牌記作為重要的參考,而不應當完全以書籍的牌記作為書籍鑒定的唯一方法。
(3)根據(jù)原書序跋考證版本年代
在古代書籍之中,經常會存在序跋內容,這些內容中往往都包含有作序者的姓名和撰寫時間,因此序跋內容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圖書的鑒定工作提供依據(jù)。但與前面所敘述的堅定方法一樣,序跋內容也只能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jù),而不能作為對圖書進行鑒定的唯一標準,其原因在于古籍的流傳過程中,后人往往會對原書進行再版,同時在再版的過程中通過重新撰寫序跋的方式來進行。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部分人會故意對書本原有的序跋進行刪減,從而對鑒定工作帶來干擾。
二、以互聯(lián)網的方式來進行古籍的鑒定和保護工作
(1)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查詢
在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古籍的鑒定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網絡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分析,并與當前所需要鑒定的圖書進行一定程度的比照,從而增強古籍鑒定的可靠性。如當前已經有諸多機構對相應的圖書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從而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在實際鑒定過程中通過北京大學所構建的“全宋詞”或是中國社科院所建立的“全上古三代三國六朝文”等檢索系統(tǒng),能夠路比較有效地進行相關書籍的鑒定工作。
在運用網絡資源進行鑒定工作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部分古籍本身所具有的復雜性,因此網絡鑒定往往只能作為初步篩查來進行利用,因此在實際的鑒定和保護工作中需要以實際的鑒定工作進行合理的配合,從而才能夠保證鑒定的準確性和性小型。
(2)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圖片的對比和知識的獲取
當前計算機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極大地拓展了古籍鑒定和保護的渠道。通過在網絡對同類書籍進行圖片的檢索,能夠為鑒定工作提供大量的細節(jié)參考,因而能夠利用這種方法來對古籍進行初步鑒定。另一方面,在鑒定工作中,通過互聯(lián)網可以獲取到相關的知識內容,從而促進鑒定工作的實現(xiàn)性提升。如當前網絡資源中所存在的古籍講座和書籍的電子影印版本等,都能夠為實際的鑒定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撐,從而在實際上促進我國的古籍鑒定與保護工作的推進。
三、針對古籍的保護工作具體方法
在對古籍的保護過程中,蟲蛀是對是保護工作的主要威脅,同時當前的古籍中也大量存在由于蟲蛀而造成的損毀。因此在保護過程中,首先應當在古籍保護庫房中投放防蟲藥物,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蟲蛀。在保護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是,化學藥品雖然具有良好的防蟲作用,但可能對圖書造成較大的損傷,因此應當謹慎使用。另外,在對書籍進行防光和防塵過程中,可以通過制作相應的函套的方式,或者進行一定的包扎,從而讓書籍最大程度地與灰塵和光纖進行接觸。
另一方面,在進行圖書保護的時候應當通過控制庫房的溫度和濕度來增強對書籍的保護。在實踐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當室溫處于22℃,濕度除以70%的時候,蟲蛀的危害是較為嚴重的,因此進行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蟲蛀的危害。
除蟲蛀和塵埃等問題之外,火災和潮濕也對古籍的保護構成較大的危害,所以在進行保護工作的時候,通過裝置煙霧報警器和氣體滅火器的方式,能夠在書籍受到火災威脅的時候,進行及時撲滅,從而達到對古籍的保護目的。
結語:
在進行古籍的鑒定和保護工作的時候,應當通過多種手段綜合運用的方式,來促進對古籍鑒定的準確性和保護的有效性。在這個過程中,應當結合傳統(tǒng)的方式,與當前快速發(fā)展的計算機互聯(lián)網技術,從而能夠形成比較有效的鑒定和保護效果。
參考文獻:
[1] 戴群. 圖書館古籍鑒定與保護研究新方法列舉[J]. 云南檔案, 2010(9):63-64.
[2] 付莉. 數(shù)字時代高校圖書館古籍版本鑒定工作的新設想[J].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4(4):81-83.
[3] 吳志堅. 浙江圖書館舉辦明清古籍鑒定著錄研討會[J].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08(2):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