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宏
【摘要】目的 在耳鼻喉科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Sandwich教學法,并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選取到我院耳鼻喉科進行實習的60名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30名,應用常規(guī)講授式教學法;觀察組30名,應用Sandwich教學法。結果 觀察組學生的耳鼻喉科理論及實踐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耳鼻喉科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Sandwich教學法可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理論及實踐能力。
【關鍵詞】耳鼻喉科;Sandwich教學法;考核成績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9..01
Sandwich教學法即“三明治”教學法,通過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溝通,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將在耳鼻喉科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Sandwich教學法,并分析其可行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耳鼻喉科進行實習的60名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其中,男41名,女19名,年齡21~25歲,平均(22.98±0.45)歲。根據(jù)帶教方法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名,對照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學生按照常規(guī)講授式教學法進行實習教學,觀察組學生采取Sandwich教學法,具體方法:(1)教師課前準備:帶教老師應認真編寫Sandwich教案,包括開場白、提出學習目標、提出問題、教師小結、提出新問題等內容;(2)學生課前準備:課前告知學生相關授課內容,要求學生自行查閱相關疾病的資料;(3)授課過程:根據(jù)提出問題進行分組,向學生介紹主要學習內容,導入案例引導,提出將要討論問題,進行第一次討論,時間約為15 min,討論后每小組均由代表發(fā)言;按照號牌重新分組,進行第二次交叉學習時段,同樣15 min,進行組間討論;隨后為學生匯報階段,時間約為25 min;最后為教師總結階段,總結后由學生重新分析問題,時間約為30 min;形成新的討論組,進行“金魚缸”式討論時段,約為10 min;結束同樣為教師總結,闡述討論重點、難點問題,并進行補充,時間約為20 min。
1.3 評價標準
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60分)及實踐能力考核(40分),由同一組非授課教員統(tǒng)一考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 21.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利用(x±s)描述考核成績等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學生的耳鼻喉科理論及實踐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隨著醫(yī)學教育改革的深入,醫(yī)學教學的目標也發(fā)生了變化,其教學重點不在是“教師如何教”,而是“學生如何學”[1]。Sandwich教學法的基本模式為“學習-實踐-學習”,與醫(yī)學教育模式相符,尤其適用于醫(yī)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有研究顯示[2],應用Sandwich教學法進行耳鼻喉科帶教,學生考核成績明顯提高,對臨床實習教學的滿意度也顯著提高。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學生的耳鼻喉科理論及實踐考
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也證實了Sandwich教學法應用優(yōu)勢,與以往報道相符。
Sandwich教學法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首先,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熱情,使其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其次,該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根據(jù)查閱資料進行診斷,并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可提升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有利于知識點的記憶和融會貫通。此外,小組討論的模式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可鍛煉其溝通、傾聽能力,為實際工作中良好的醫(yī)患溝通奠定基礎。應注意的是,教案編寫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應設置簡單、直接、有吸引力的開場白,迅速引出重點、提出問題,注意問題設計的合理性以及各問題的關聯(lián)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討論,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耳鼻喉科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Sandwich教學法可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理論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陸妃妃,羅艷華,嚴斯靜.Sandwich教學法在護生實習前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8,25(22):6-10.
[2] 李 孟,鄭宏良.Sandwich教學法在耳鼻喉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17):11-1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