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明曉,竇曉青
(浙江省中醫(yī)院婦產科,浙江 杭州 310000)
子癇前期是產科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之一,臨床特征以妊娠20周后出現(xiàn)的特有的高血壓、水腫和蛋白尿為主,且常伴有頭痛、眼花、惡心、嘔吐、上腹不適等癥狀[1]。臨床調查顯示,子癇前期在我國孕婦人群中的發(fā)病率報道不一,約為2%~6%,高于歐美等發(fā)達國家[2]。因患子癇前期引起孕產婦死亡占所有孕產婦死亡人數(shù)的15%[3]。近年來研究報道表明,子癇前期發(fā)生與血清中維生素A和25-羥維生素D下降密切相關[4],進而影響子代出生結局,危害母嬰健康。因此,本文研究旨在探討脂溶性維生素與子癇前期疾病的相關性,且進一步分析其對妊娠結局的不利影響。
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浙江省中醫(yī)院產科就診的并確診為子癇前期的孕婦143例作為病例組,選取同期進行產檢的正常孕婦97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為:①單胎妊娠;②產檢資料完整;③在我院產檢并分娩,妊娠結局資料完整。排除標準為:①雙胎或多胎妊娠者;②前兩個月服用過含有任何維生素 A、維生素D、鈣劑及其他維生素類合劑;③患嚴重心、肝、腎、神經、內分泌、呼吸、循環(huán)等系統(tǒng)疾病者;④服用可能影響維生素代謝者的藥物者。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審查審核通過,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子癇前期的診斷參照《婦產科學(第8版)》[5]中相關診斷標準,具體如下:
①妊娠20周后出現(xiàn)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伴有尿蛋白≥0.3g/24h,或隨機尿蛋白(+);②若雖無尿蛋白,但合并以下任何一項者:①血小板減少(血小板<100×109/L);②肝功能損害(表現(xiàn)為血清轉氨酶水平為正常值的2倍以上);③腎功能損害(血肌酐>1.1mg/dL或正常值的2倍以上);④肺水腫;⑤新發(fā)生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異?;蛞曈X障礙。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孕中晚期空腹8~12h后抽取外周靜脈血5mL,離心10分鐘,分離血清,放置于-20℃下保持待測。依據(jù)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使用安捷倫公司的高效液相色譜儀(型號:UPLC1290)測定血清中維生素A和25-羥維生素D的含量。
此外,通過病歷查詢并記錄兩組研究對象的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早產、胎膜早破、新生兒窒息以及新生兒濕肺。
經對比,病例組及對照組的平均年齡、平均體重指數(shù)、平均孕次及產次之間均沒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t值分別為0.598、0.688、0.845、1.761,均P>0.05),故兩組之間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經比較,病例組(0.35±0.07mg/L)在孕中晚期的血清維生素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0.49±0.08mg/L,t=13.98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且病例組(39.47±7.10ng/mL)血清25-羥維生素D的水平也顯著低于對照組(12.58±5.31 ng/mL,t=33.53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脂溶性維生素水平變化比較
經對比,病例組發(fā)生早產(15/143 vs 2/97)、胎膜早破((13/143 vs 1/97)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6.237、6.835,P=0.013、0.00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新生兒窒息(5/143 vs 1/97,χ2=1.441,P=0.230)和濕肺(2/143 vs 1/97,χ2=0.063,P=0.801)的發(fā)生率在兩組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見表3。
表3 兩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n(%)]
子癇前期是臨床中較為嚴重的妊娠期并發(fā)癥,會對母體健康造成長期的影響,如高血壓、神經系統(tǒng)疾病或腎功能衰竭等,也會引起胎兒死亡、胎盤早剝、胎兒生長遲緩、早產等不良出生結局,嚴重時可導致圍產兒和孕產婦死亡[6]。目前,對于子癇前期的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認為其可能與高動力內環(huán)境、炎癥反應、高凝血狀態(tài)、高血脂及胰島素抵抗等相關,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7]。
維生素是保證機體正常運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維生素在人體內部含量很少,但其作用尤為重要,是必不可少的一類營養(yǎng)因素[8]。大部分維生素無法合成或者合成量遠遠不足,故而無法滿足機體的日常需要。維生素通常分為脂溶性與水溶性,其中維生素D屬脂溶性維生素固醇的一種衍生物,通常在人體的脂肪組織、肝及肌肉組織中[9]。維生素D能夠與白蛋白進行有機結合,加入到血液循環(huán)中,且在肝臟功能作用下,能夠被羥基轉化為25-羥基維生素D,從而參與到正常血液循環(huán)中,調節(jié)人體的代謝系統(tǒng)[9],可有效保證磷、鈣的代謝平衡,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從而提高鈣的利用率。本研究發(fā)現(xiàn),病例組血清25-羥維生素D含量低于對照組,該研究結果與此前類似研究較為一致[4]。這可能是由于孕產婦體內的血清 25-羥基維生素 D 水平越低,其對應的血鈣濃度也較低,引起孕產婦對血管緊張素Ⅱ及腎素反應力增強,造成血管過度收縮,血壓升高,從而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
維生素A屬脂溶性微生物,其利用和吸收與脂肪的利用和吸收關系緊密。當維生素A機體需求增加及攝入不足時,脂肪組織和肝組織中貯存的維生素A會向血液中釋放。本研究發(fā)現(xiàn),病例組血清維生素A含量低于對照組,與此前類似研究較為一致[10]。相關研究指出,維生素 A 作為一種抗氧化劑,可以通過一系列作用來降低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氧化損傷,阻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10],因此當機體維生素 A攝入不足時,可能會增加子癇前期的發(fā)病風險。
綜上所述,脂溶性維生素與子癇前期疾病密切相關,監(jiān)測孕期脂溶性維生素水平可能對早期控制子癇前期具有預防意義,對改善母兒不良妊娠結局可能有潛在的臨床意義。然而,本文研究相對還存在一些不足,納入研究對象相對較少,納入觀察指標相對較少,因此還需再增加觀察對象和觀察指標進行進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臨床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