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書全
大連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十高級中學是一所普通高中,學生普遍存在著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方面,學生習慣養(yǎng)成較差,學習能力較弱,自信心不強,理想意識較為淡薄,家庭教育較為薄弱;另一方面,學生學習欲望較為強烈,發(fā)展?jié)摿^大,可塑性較強,個性發(fā)展尚有很大空間。從學校德育工作而言,存在著教育低效、管理疲軟的狀態(tài)。那么,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面對高中學生正處于人格形成、自主發(fā)展的關鍵期,面對德育軟弱的狀態(tài),究竟如何通過恰切的教育,真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是學校一直以來不斷思考并著力突破的課題。在多年的探索實踐過程中,我們初步形成了以心理教育為突破點的學校發(fā)展思路。
我校心理教育特色學校建設工作,走過了一條曲折艱難的路程。2008年,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開展了師生的心理咨詢工作。2010年,學校擴展了心理咨詢室的功能,把心理咨詢確定為心理教育,這就使得心理教育工作從被動的等待,變成了主動的出擊;從問題咨詢,擴展到潛能的開發(fā)、優(yōu)秀生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了心理教育工作的第一次質的飛躍。2013年,學校又將心理教育深化為心理教育的“三個融合”,即心理教育與學校文化、學校管理、學校教學的融合,確定了建設心理教育特色學校的發(fā)展目標。這就將心理教育工作置于學校辦學的指導地位,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了學校的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學校借助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構建學校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體系的研究”課題的東風,進行了規(guī)范、科學、深入的心理教育實踐研究,形成了“以心育心”,“硬化”德育、優(yōu)化智育的學校心理教育“三融合”育人體系,并取得了大量以資借鑒的成果。
一、心理教育與學校文化相融合:建設高品位的心育文化
學校構建了高品位的心育文化,簡稱為“心文化”,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質文化。
(一)“心文化”的整體設計
學校首先進行了“心文化”的整體設計。學校確定了“讓每一個生命日日新”的辦學宗旨、“以心育心、以博啟智、以雅塑格”的辦學理念、“生態(tài)十中、博雅十中、人文十中”的辦學目標、“進行心理教育與學校文化、學校管理、學校教學三個融合”的辦學方針、“文以化人”的校訓、“心心向榮”的校風、“循循善誘”的教風、以及“孜孜以求”的學風。我們還遵循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開展了師生幸福工程,建設了教職工健身中心、師生心理教育中心和生命主題館,讓積極的精神文化滲透到師生幸福的心田。
(二)文化柱的為人為學之道
校園文化柱以“仁、義、禮、智、信、學、問、思、辨、行”為主題,將古籍中的內涵名言、名句鐫刻其上,又置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象征符號,書寫形式運用不同的書體,讓莊嚴的文化柱靜默佇立,悠悠訴說千年文化精髓。
(三)文化石的心智啟迪
裝點校園的28塊文化石,鐫刻了由十中人擷取的一句句啟迪人生的文字。它像一本厚重的大書,啟迪著十中人的心智,陶冶著十中人的情懷,亮點了十中人的德育智慧。它是具有“心文化”的德育課程,體現(xiàn)了學校豐厚的德育文化內涵。
(四)柿子園的收獲意蘊
學校的柿子園里,柿樹形態(tài)優(yōu)美,枝繁葉茂,冠覆如蓋,果實似火。徜徉柿子園,魅物心醉,踏石而行,曲徑通幽。虬枝多姿,樹影搖曳,體會物我兩忘之情;華枝春滿,碩果累累,感悟萬物收獲之意。初冬奄至,柿子樹上掛滿祝福語,寄下希望與慰藉,給人以無盡的溫暖和情誼。
(五)銀杏林的“心路”啟迪
校園銀杏林“心路”上,點綴北斗七星的骨架,環(huán)繞心形的交織小道,每條道路均以心理學家命名。中間文曲星座設置師生手膜,取其“心心相印”寓意,暗合“以心育心”思想,昭示十中人著力于師生人格上的培育。
(六)文化長廊的育人馨香
“校園文化長廊”上,直欄橫檻,石臂懸梁,藤蔓植物攀援其上,教師寄語鐫刻其中。似樹蔭翳翳的涼亭,如書香透溢的古道,自然和人文相結合,師情與生情相交融。徜徉其中,不聞車馬粼粼的喧囂,只見恩師溫暖的教誨。一步一景,一步一得;步步有景,景景寓情。這是“以心育心”辦學理念的集中顯現(xiàn),是“文以化人”的物化載體,更是引領師生“崇真向善尚美”的文化風尚。
(七)班級文化的潛移默化
學校定期開展持續(xù)且富有教育意義的班級文化建設評比,并將之作為長期堅持的動態(tài)評比項目,在每個學期連續(xù)開展。經(jīng)過評比,使每個班級文化主題突出,文化氛圍濃厚,教室布置高雅得體,為同學們的生活和學習增加了很多樂趣,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二、心理教育與學校管理相融合:建設高品格的心育管理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有從心里流出來,才會流入心靈的深處。教育要以教師的愛心、同情心、責任心去呼喚學生的感恩心、自信心、進取心。教育管理要喚醒師生內在的動力,實現(xiàn)師生的自我覺知、自我管理、自我創(chuàng)新。因此,學校全面推行激勵性心育管理。
(一)“十星評比”
學校實施“十星評比”制度?!笆窃u比”就是學校根據(jù)學生多元發(fā)展的不同側面,每月評選出遵規(guī)守紀星、助人為樂星、好學上進星、感恩行孝星、本真陽光星、知禮明禮星、節(jié)能環(huán)保星、謙讓豁達星、管理擔當星、團結合作星等“十星”。其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被關注、被重視;引導學生自知、自信;學會自尊、自愛、自律、自強,自新;激勵學生向善、向美、向上;激發(fā)學生良性潛能,為終身發(fā)展奠定做人處事的基礎。
(二)《成長的足跡》
教育的最高目標是讓學生實現(xiàn)自我教育。學校編輯了《成長的足跡》一書,引領學生每天反審自己的行跡,做到自我覺知、自我管理、自我成長?!冻砷L的足跡》包括“今天的收獲”“今天的遺憾”“明天的打算”“心情的日志”“同伴眼中的我”“老師眼中的我”“家長眼中的我”“假期備忘錄”“我的光輝歲月”等欄目,這些欄目具體而又細致。學生在《成長的足跡》中,寫下每天成長的收獲和不足,不僅起到了“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的內省作用,也起到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的促進作用。班主任通過《成長的足跡》,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通過積極關注和批閱,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習慣。有的班主任還積極參與到書寫《成長的足跡》中來,師生互相交流,在融合中共同成長。
(三)心理教育研究會
學校成立了心理教育研究會,開展心理教育中心的工作。如個體咨詢、團體咨詢、學生心理檔案建設、“高三塑優(yōu)”、心理劇、心理學社、心理課程建設、家長學校、心理教育研究會等工作。
(四)心靈導師
學校實行心靈導師制度。全校26個班級,每班設置一名心靈導師。心靈導師在班級的任課教師當中產生,這些導師都是學校心理教育研究會成員,其中不乏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心靈導師的基本任務是協(xié)助班主任做好班級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工作,掌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動態(tài),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效進行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利用心理教育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潛能開發(fā)以及學習指導。
(五)解憂信箱
學校設置解憂信箱,學生可以將不愿公開與人道說的苦惱和無法自我排解的問題,以書信的方式寫下來,投到“解憂信箱”之中。每周會有資深心理教師為其解惑排憂。來信要用化名,解憂教師會以“吳悠”的名義回信。這樣,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都可以在互不知曉對方的情況下得到解決。
(六)三級預警
學校利用心理綜合測評、班主任和心靈導師溝通了解的方式,篩選并確定心理問題學生,并對其進行分類,進行心理問題學生“輕度、中度、重度”三級管理,制定大連開發(fā)區(qū)十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三級(藍色、黃色、紅色)預警制度,并對各類預警學生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化解學生的心理危機。
三、心理教育與學校教學相融合:建設高品質的心育課程
學校構建了高品質的心育課堂。高品質心育課堂具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是否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二是是否注重運用心理教育技術與手段;三是是否呈現(xiàn)出高品質課堂的特點,即高尚、本真、豐厚、靈動。
(一)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堅持務實有效的原則,不作秀,不搞花架子,一切以學生的學習質量、健康快樂成長為宗旨。我們不只看學生是否積極回答了問題、是否在合作交流、是否大膽展示成果,我們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包括意識的主體性———“是否想學”;態(tài)度的主體性———“是否愿學”;思維的主體性———“是否真學”;行為的主體性———“是否能學”。讓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充滿好奇、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科學思維”的課堂。
(二)以“心”育“心”:活化課堂的心育策略
課堂教學中,我們選擇了認知心理學理論、行為心理學理論、積極心理學理論,以及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和教育學相關理論作為教學的指導性原則,進行認知智力觀、情緒智力觀和知識智力觀的“三觀教育”,構建“情知課堂”。
(三)以文“化”人:彰顯課堂的高品質特點
1.高尚
指教育立意與育人境界的高尚。這就需要教師以至真至愛的人文情懷,關照課程的文化價值,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課程所賦予的精神力量以及教師給予的尊重、關懷、鼓舞和啟迪。這份至真至愛可以在師生身上共同發(fā)生作用———學生在愛的呵護下悄悄成長,教師在愛的奉獻中默默成長。這份至真至愛要發(fā)自內心,現(xiàn)于言表,輔以智慧。
2.本真
指教學本質內涵與教學活動機制的本真。課堂教學的活動機制是教師與學生及課程三者交互作用的復雜的、動態(tài)的、開放的系統(tǒng)———教師基于課程內容和學生認知進行過程調控,學生基于課程內容和教師調控進行主動認知,課程內容為教師和學生所共同理解,并形成文化,作用于師生。
3.豐厚
指課程目標、課程資源以及學習過程的豐厚。通過課堂教學,學生要通過對知識內涵的深刻理解達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體系,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發(fā)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
4.靈動
指課程內容與學習活動的靈動。真正有意義的學習,是要經(jīng)歷在一個具體情境下對學習對象進行“覺悟”與“實踐”的過程。為學生所理解的課程知識,不是以一種“冰冷”的“晶體”形態(tài)進入學生的頭腦,而是要學生通過對結構化的知識進行解構、建構和重構的“火熱”處理,最終形成活生生的經(jīng)驗。這就需要教師要把靜態(tài)的課程知識轉化為動態(tài)的系列問題,讓學生能夠真正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思考、探索、創(chuàng)造的完整而豐滿的學習過程。
學校著手建設學科百個心育特色課程,逐漸形成了“三三五”校本課程建設體系。簡而言之,即課程建設的認知智力觀、情緒智力觀、知識智力觀之“三觀教育”奠基;課程建設的課程育人、活動育人、環(huán)境育人之“三個育人”著眼;課程建設的抓住小現(xiàn)象、設立小專題、開展小討論、總結小策略、形成小案例之“五小程序”落腳。同時,還形成了心育國家課程、心育體驗課程、心育理解課程、心育拓展課程體系。
總之,學校在心理教育建設中形成了“三個融合”的體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學校多次被邀請在區(qū)、市、省,乃至國家相關會議上進行經(jīng)驗交流;我們曾召開過全國心理學大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中國教育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對學校心理教育工作進行了多次相關報道;學校的心理教育成果曾輻射到市內外50多所學校。2013年,學校榮獲了“大連市心理教育特色項目學校”和遼寧省“科研興校百強?!狈Q號;2014年,教學成果“以心育心:開拓學校心理教育特色發(fā)展之路”獲遼寧省教育廳教學成果一等獎,并入圍參評國家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獲國家成果獎提名;2015年,學校榮獲“遼寧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和“大連市心理教育特色高中”稱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教育是振興國家民族的百年大計,學校心理教育技術化是心理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以心育心”“硬化”德育、優(yōu)化智育的學校心理教育“三融合”育人體系,必將全面促進學校教育的和諧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大連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十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