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眾籌”理念推進當前中華文化學院工作,是在現(xiàn)階段突破中華文化學院體制要素配置匱乏和資源缺乏現(xiàn)狀,借力多方智力、平臺,整合地域文化資源,有利于擦亮中華文化學院“金字招牌”,實現(xiàn)中華文化學院高質量發(fā)展。
關鍵詞:眾籌 文化引領 中華文化交流 港澳臺海外統(tǒng)一戰(zhàn)線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6次提到“中華文化”,并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2]“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3]。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興文化”“以文化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等要求。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上指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盵4]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新高度,中華文化學院承載著“文化統(tǒng)戰(zhàn)”、對港澳臺僑代表人士進行文化引領,以文化認同增進國家認同、民族認同使命,中華文化學院工作需要適應新時代要求,努力追求高質量發(fā)展。
一、統(tǒng)籌全局:中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條例》是中華文化交流的基本遵循
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fā)《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第一部由中共中央頒布的關于全國社會主義學院系統(tǒng)的工作黨內(nèi)法規(guī),是指導全國社會主義學院系統(tǒng)建設發(fā)展的綱領性文件,將為全國社會主義學院系統(tǒng)在新時代更好地建設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稐l例》第四十條指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和地方社會主義學院,經(jīng)批準可以加掛中華文化學院和地方中華文化學院牌子,開展以愛國主義為宗旨,以中華文化為主要內(nèi)容的教育、研究和對外交流活動?!盵5]四十一條指出:“社會主義學院應當面向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開展國情教育和中華文化研修,增強港澳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爭取臺灣民心認同,促進海外僑心凝聚。”[6]《條例》對中華文化學院的性質、地位、任務作了明確界定,是新時代中華文化學院開展工作的基本遵循。《條例》明確指出將“組織開展中華文化的教育、研究和對外交流”作為社會主義學院“五大基本任務”之一,結合地方中華文化學院發(fā)展現(xiàn)狀、現(xiàn)行機構設置、師資力量、對外影響、教育培訓、實現(xiàn)途徑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制約因素,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通過調(diào)研、實踐,探索實現(xiàn)一條“眾籌”辦院的經(jīng)驗模式,解決了中華文化學院合作項目從哪里找、師資力量從哪里出,服務對象從哪里來、影響效果從哪里體現(xiàn)等一系列問題,實現(xiàn)了“籌資源、籌智力、籌平臺”相結合,對中華文化學院社會化、市場化、項目化推進和機制建設作了有益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眾籌”借力:多措并舉推進中華文化教育、研究和對外交流
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是全市唯一以“中華文化”命名的教育機構和文化統(tǒng)戰(zhàn)工作部門。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自成立至今,10年來,先后接待了來自韓國高校的3批次的中華文化訪問團,參與了32期武漢“楚才杯”(1985-2017)作文競賽多期港澳臺獲獎選手“中華文化研習班”活動,被授予“漢港澳臺中華文化交流基地”。近年來,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理念,以“眾籌”方式積極推進中華文化學院工作。2017年舉辦港澳臺僑籍大學生“中華菊文化”講座及金秋賞菊活動,2018年組織港澳臺僑人士和港澳臺青年學生參加“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中華文化與中國禪宗”“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學”三場高端對話活動、港澳臺僑暑期“行攝武漢興中華”夏令營活動。此外,還積極開展“海峽兩岸關系史與國共兩黨關系史”及“‘中華文化走出去與‘一帶一路倡議”研究、中華文化學院工作研究,取得了一批理論成果,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力。
(一)開展了“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高端對話。2018年4月20日上午,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特邀華中科技大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議組成員、文化學者、知名專家歐陽康: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學者、知名教授楊華做客學術報告廳,舉辦“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高端對話,武漢海外聯(lián)誼會港澳臺華人華僑代表、武漢歐美同學會海外留學生代表、培訓班全體學員近120人參加了活動。4月20日《武漢新聞》《長江日報》分別以《專家學者對話“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加強文化自信彰顯武漢魅力,首期“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高端對話”舉行》為題進行了報道。5月13日武漢電視臺《開卷有益》欄目制作了7分鐘專題節(jié)目進行了宣傳,《中央社院通訊》第7期刊載了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高端對話活動信息。
(二)舉辦中華文化研習暨國情教育班。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聯(lián)合湖北省中華文化學院等5單位共同舉辦港澳臺青年學生“中華文化研習暨國情教育班”——“中華文化與中國禪宗”高端對話。2018年5月26日上午,來自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港澳臺師生61人參加了“中華文化研習暨國情教育班”活動,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特邀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宗教史》項目首席專家、《中國哲學史》項目專家組主要成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武漢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佛學及佛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麻天祥;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孔子與儒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胡治洪先生做客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開展“中華文化與中國禪宗”高端對話。隨后組織港澳臺青年學生參訪歐亞萬里茶道源頭——赤壁羊樓洞古鎮(zhèn)和“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5月28日《長江日報》融媒體刊載“在漢港澳臺青年研習中華文化”活動信息。5月28日《長江日報》融媒體、5月29日《長江日報》第7版,以“在漢港澳臺青年研習中華文化”為題進行了報道。6月10日晚武漢電視臺《開卷有益》欄目以“中華文化與中國禪宗”高端對話作為電視節(jié)目推出。5月30日,湖北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網(wǎng)站也刊載了“中華文化與中國禪宗”高端對話信息。
(三)舉辦“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學”嘉賓電視訪談。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激發(fā)廣大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愛國主義熱情,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民革武漢市委員會,武漢廣播電視臺,武漢圖書館,武漢海外聯(lián)誼會、歐美同學會,武漢大學港澳臺辦公室、臺灣研究所等單位部門,舉辦“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學”訪談對話暨第三期《開卷有益》電視節(jié)目錄制活動。特邀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與國學院二級教授、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武漢大學哲學學院二級教授、民革武漢市委員會主委、武漢市政協(xié)副主席、武漢大學美學研究所所長彭富春,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黃柏權三位教授共聚武漢圖書館同敘“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學”主題談話。武漢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市直統(tǒng)戰(zhàn)系統(tǒng)單位、市各民主黨派機關、各區(qū)委統(tǒng)戰(zhàn)部領導干部,武漢海外聯(lián)誼會、武漢歐美同學會,武漢大學港澳臺學生,西藏、新疆學生代表計380余人共同參加了這次高端對話活動。2018年10月23日晚《武漢新聞》以“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學”高端對話舉行,作了專題報道。11月4日晚武漢電視臺《開卷有益》欄目以“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學”高端對話作為電視節(jié)目推出。10月24日,武漢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微信公眾號以《以“美”之名,與新時代“美好生活”來一場深刻對話》刊載了這次活動消息。10月23日《長江日報》融媒體、《武漢晚報》百家號、長江網(wǎng)、大眾網(wǎng)分別對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學”高端對話進行了報道。
(四)開展港澳臺僑子女“行攝武漢興中華”夏令營活動。2018年7月30日-8月1日,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舉辦2018年港澳臺僑子女“行攝武漢興中華”夏令營活動,來自港澳臺僑20名青少年朋友利用暑期3天時間,開啟“行攝武漢興中華”、追尋“最美武漢之旅”。在3天的時間里,小營員朋友們參訪了盤龍城遺址公園、夜游長江、參觀黃鶴樓、品嘗戶部巷小吃、參觀辛亥革命博物館、觀光東湖落雁景區(qū)、參觀長江日報印務總公司活字印刷和現(xiàn)代印刷技術。小記者們用手機拍攝行程點滴,用文字記錄心得,用繪畫記錄最美瞬間。7月2日《長江日報》第27版、8月13日《長江日報》第13版分別以兩個整版面報道活動消息。7月2日第7版報道夏令營營員招募消息,7月31日第8版報道夏令營開營消息。
(五)組織專職老師參加全國社院系統(tǒng)中華文化研討會。2018年共參加了五次中華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分別是:7月4日至6日,市中華文化學院高燈明老師去廣州參加中央社院、廣東社院舉辦的“新時代:華僑華人的新機遇新作為”研討會,提交論文《“中國夢”聯(lián)接“世界夢”:基于海外華僑華人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思考》收入論文集。7月24日至27日,副院長徐輝、高燈明老師分別參加青島第十二次全國中華文化學院工作會議、第九屆中華文化論壇,工作材料《眾籌借力“金字”熠熠: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合力擦亮“金字”招牌近年改革發(fā)展紀實》收入大會會議文集,學術文章《從偉大創(chuàng)新到偉大實踐:“一帶一路”倡議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的偉大實踐》收入會議學術論文集。9月19日至21日,市中華文化學院高燈明老師去北京參加“新時代文化統(tǒng)戰(zhàn)工作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座談會”,論文《新時代中華文化學院新機遇新發(fā)展新跨越:基于中華文化學院引領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思考》收入會議論文集,并以嘉賓代表作15分鐘大會發(fā)言。9月20日一22日市中華文化學院高燈明老師受邀參加中央社院、江西中華文化學院、江西省朱子文化研究會共同舉辦首屆和文化論壇一“和文化與新時代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論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中國古代“和”文化思想的繼承與超越》被收錄大會論文集。第五次是11月23日參加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黨外知識分子統(tǒng)戰(zhàn)工作理論研究基地湖北省黨外知識分子統(tǒng)戰(zhàn)工作理論研究基地、武漢大學、武漢市社會主義學院舉辦的“黨外知識分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壇(2018)”,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課題組聯(lián)合執(zhí)筆調(diào)研課題論文《以“眾籌”理念推進中華文化學院工作——以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為例》收入會議論文集。
(六)組織在全國公開刊物發(fā)表“中華文化”學術文章。2018年共在全國公開刊物發(fā)表文章4篇,分別發(fā)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遴選)期刊《學理論》第11期學術文章《論中華文化精髓中庸思想的淵源及內(nèi)涵》;全國政治、經(jīng)濟、法制綜合性期刊《法制與社會》第8期(中)學術文章《“尊德”與“行善”:價值觀自信與文化自信》;湖北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省委黨校《學習月刊》第11期學術文章《建構中華文化學院特色,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報紙文章《用文化交流搭建友誼橋梁——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開展中華文化交流活動紀實》刊載于2018年7月2日《長江日報》第27版,半個版面。《一起穿越武漢三千年歷史文化——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2018年港澳臺僑子女武漢夏令營側記》刊載于2018年8月13日《長江日報》第13版,半個版面。8月,聯(lián)合完成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大興調(diào)查研究之風,同心同向拼搏趕超”調(diào)研課題——《以“眾籌”理念推進中華文化學院工作》。中華文化信息宣傳工作也有著成效。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先后在武漢電視臺舉辦3期《開卷有益》節(jié)目,在《長江日報》刊發(fā)中華文化學院信息13條。2018年5月21日中央社院網(wǎng)站刊用信息《歐陽康、楊華教授開行“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高端對話》;2018年第7期《中央社院通訊》刊用信息《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舉行“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高端對話》;2018年第4期《湖北社院通訊》刊用信息《中華文化研習暨國情教育班在湖北舉辦》。7月2日、8月13日《長江日報》分別刊載兩整版對市中華文化學院港澳臺僑海外文化交流工作進行專題報道,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信息采用11條。除武漢市社會主義學院網(wǎng)站信息之外,在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官網(wǎng)、省社會主義學院官網(wǎng)、《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武漢電視臺》、市直工委網(wǎng)、市扶貧辦網(wǎng)、中國文明網(wǎng)一武漢等其他報紙、媒體、網(wǎng)站共錄用采用共50條。
三、持久共贏:在“眾籌”中推進機制完善,在交流合作中實現(xiàn)共贏
中共中央《條例》為中華文化學院和地方中華文化學院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將持續(xù)樹立“眾籌”理念,完善“眾籌”方式,切實以“文化引領”,增進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切實“增強港澳臺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爭取臺灣民心認同,促進海外僑心凝聚”,把握全局,著眼長遠,立足現(xiàn)實,整合資源,與高校、統(tǒng)戰(zhàn)機構部門、文化單位部門、海外聯(lián)絡組織、媒體等單位機構開展長期戰(zhàn)略合作,以“社會化、市場化、項目化”方式運作,形成可持續(xù)合作的長效機制,立足“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逐步探索機制化、制度化、長效化的路子,健全完善相關海外中華文化交流聯(lián)席會議制度機制,著眼改革、著眼借智、著眼創(chuàng)牌、著眼長效,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優(yōu)勢,充分吸納社會力量,開啟中華文化學院建設發(fā)展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2][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42 ,57.
[4]習近平,為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而共同奮斗:在《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0.
[5][6]中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條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