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梅
摘 要:教師要合理設計作文紙,作文訓練要有的放矢,實行作文單元同步訓練,每次作文訓練都有具體要求、寫法指導和范文啟迪,合作擬題,同時彰顯個性。
關鍵詞:單元同步訓練 作文教學
寫作文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尤其隨著近年來中高考語文教學改革,作文所占比分越來越大,中高考作文均是60分,往后比例還要加大,讓我們不得不在作文上狠下功夫。尤其對大多數寫作文不自信的學生而言,對寫作想說:愛你不容易,但又不得不愛,否則就失去未來。因此,作文教學中的寫法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有效、迅速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甚至家長,都在尋找有效途徑,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摸索出一套作文單元同步訓練寫作技巧,效果比較顯著,且受學生歡迎。
一、改頭換面,即把傳統(tǒng)的作文本改換成作文紙
我是這樣做的:給學生提供一張A4試卷大小的作文紙,分為正、反兩面。正面分為左右兩部分,左邊以作文輔導為主,右面以出示一到兩篇(根據紙張空間的多少靈活處理)與本次作文訓練相關的不同風格的范文為主;作文紙的背面則是寫作文的版面,空格至少在800字到1000字以上(中考的作文字數要求在800字以上):格子的左右兩邊要有留白,以供老師或同學寫眉批或點評;右下方空出五行左右,以供老師或同學寫總體評價。
這樣安排的意圖是:既然中考和平時大小測試的作文都要求寫在試卷給定的格子里,那么平時作文訓練為什么不將作文本換成作文紙呢?學生平時就在像試卷提供的作文紙上訓練,怎能會不適應考試時對作文字數和書寫的要求呢?學生會明白:一則自己要盡量將格子寫滿,二則要將字盡量寫規(guī)范,因為字寫不好或字數不足,一目了然,否則考試就得不了高分。況且這樣安排更有利于老師或學生對作文進行批評,再也不像以前一樣翻本子,節(jié)約了時間。
二、作文訓練與所學課文單元主題相匹配
對初中三年的作文訓練目標與側重點要有計劃和實施方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避免作文訓練雜亂無章和無序性,經常發(fā)現有些作文初一的學生在寫,初三的學生也在訓練,這就說明有時候語文老師的作文訓練信手拈來,隨意性太強。所以,為了增強作文訓練的針對性,進行單元同步訓練是比較合理的,首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其次是對所學課文的再深入,把對大作家文章的學習體驗遷移到習作上。這樣做,既是將所學課文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需求,又會在原有基礎上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比如初三上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直面生活”,學習的課文有莫泊桑的兩篇小說:《項鏈》和《珠寶》,普希金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單元教學的其中一個教學目標是:把握文學作品的想象:本單元“寫作與口語交際”綜合實踐明確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虛構能力。因此,作文實踐重點應該是:我也來做“小說家”,放手讓學生在習作中大膽嘗試寫想象作文,如結合課文想象:給《項鏈》續(xù)寫結尾:瑪蒂爾德最后知道項鏈是真的會發(fā)生怎樣的事?也可以讓學生從《假如我是》《二十年后的我》為題(擇一或自行擬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三、明確目標,點撥提升
每一次作文紙正面左邊的作文輔導要短小精悍,且針對本次作文訓練點明本次作文的訓練目標,并給予一些具體的作文指導。如初三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感悟藝術”想象作文(二)作文題目:請以《早晨(黃昏)的樹林》《田野》《秋聲》《街市》《暴風驟雨《聽交響樂(民樂)演奏》為題(選一或自擬題目),寫一篇以聽覺(或嗅覺、觸覺)形象為主的文章。你看,同樣是寫想象作文,因為單元主題不同,訓練的側重點就不同,寫法也不相同。這種想象作文的要求更高,因此老師的點撥顯得尤為重要。點撥:這類作文多運用通感,也叫移覺,就是人們在描寫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把人們某個感官上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憑借感受想通,互相映照,以達到啟發(fā)讀者聯想體味余韻,渲染詩文意境的積極修辭效果。由于學生已經在語文課本上學習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因此對這種寫作手法不陌生,再加上此時的點撥,則明白了,光知道什么是移覺還遠遠不夠,怎么寫呢?點撥:以“落葉”為對象,可寫為:“秋風乍起,只剩下落葉飄下時的惆悵和些許淡藍色的憂傷灑滿一地。”或“當落葉唱盡最后一絲繁華,我聽見了冬季的腳步正慢慢臨近”。以“鐘聲”為對象,可寫為“故鄉(xiāng)的鐘聲又一次在空氣中彌漫,深呼吸,臨行時母親的叮囑,如紫羅蘭的香味,沁人心脾”?;颉肮潘碌溺娐?,從天的盡頭緩緩傳來,在耳際如睡蓮般悠悠蕩開,又如在天池中洗滌過一樣,覺得心也透亮”。點撥給了學生一些思路,猶如給黑夜中前行的人點亮一盞燈,讓他們找到一些靈感,或得到一些啟發(fā)。如有學生在習作中這樣寫道:“昏黃的路燈將寂寞洗刷得淋漓盡致,投下幾近破碎的亮影。穿大衣的貴婦人踩著細高跟走過路燈,在身后留下似血的孤獨?!边@樣的語言表達符合本次作文訓練要求。
如果說以上點撥只是對某個句子的表達上的方法指導的話,那么,有的作文點撥可以在寫法和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如第三單元的主題是“人生境界”,同步訓練目標定為“人生境界”——游記,所給作文題目是《游(登)××山記》《登××樓記》《一次遠足》《觀滄?!贰丁痢粱顒痈袘选窊褚换蜃詳M題目,寫一篇感悟性游記或散文。點撥:(一)按游覽順序描寫景物。觀察景物方法有: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定點觀察學生好理解,不多做說明,移步換景則稍做說明:隨著腳步移動變換位置,一處一處地進行觀察。(二)抓住游覽重點,詳寫過程。對于重點景物,要注意詳細描寫出它們的位置、大小、動態(tài)、靜態(tài)、顏色等。如寫“菊花”顏色就有“紅的如楓葉、白的如冰霜、黃的如麥穗”等,菊花的形狀像“小姑娘的卷發(fā),毛茸茸的小雞,繡球”等;(三)略寫前后,情、理、景相結合。寫游記時,應把開頭和結尾寫得簡略些。開頭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和人物。結尾應用議論或抒情的方式寫下感受。感情融于景物中,寫出真意。
由于每一次作文訓練目標明確,而且跟當時所學課文相配套,因此學生寫作文本就有基礎,再加上作文紙上老師的點撥,又給他們一些提升空間。這樣的單元同步作文訓練,既避免同類題材作文的雷同,又給學生以新的挑戰(zhàn),何樂而不為呢?
四、給出范文,模仿啟迪
寫好作文,如果單做到明確目標、點撥提升還遠遠不夠,因為這僅是從理論或寫法上給學生做了輔導,許多學生還是不知道如何選材或立意。這時候再讀一讀或賞一賞老師提供的與此相類似的范文,便受到一點啟示,使那些不會寫作文的學生得到一些參考,甚至讓他們模仿著寫作文。提供的范文要求老師在課前精心收集,選錄,范文確實起到示范作用。或在語言、構思上,或在思想情感、表達方式上起到示范性作用。甚至師生共同賞析范文,指出它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因為老師提供作文指導及范文,學生漸漸學會模仿,部分學生不再懼怕寫作文,一般的學生也能照貓畫虎,程度好的學生受到啟迪,在此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
五、合作擬題,彰顯個性
在作文教學中同樣需要合作,一些學生面對話題作文不知道從何說起,更不知道擬寫一個怎樣的題目才能吸人眼球。這時候除了老師教給擬寫話題作文題目的方法技巧外,還需要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撞擊出思維火花。我是這樣具體操作的:針對一個話題作文四人或六人一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擬寫至少兩個題目,然后將討論擬好的作文題目寫在紙上,派一個代表上黑板書寫本組擬好的題目,并標上小組序號,以作評比,看哪個小組擬題新穎且形象,有個性。每到此時,學生討論熱烈,熱情高漲,我被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折服。例如,我給學生提供這樣一段文字:家庭里有親人的陪伴,學校里有同學、老師的陪伴,大干世界里有朋友、書籍、花草等的陪伴。請以“陪伴”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學生小組討論后在黑板上展示他們的合作成果,總有幾個作文題目使人眼前一亮,同學們也拍手稱贊:《燈光》《傘》《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你,我不再寂寞》等,受到稱贊的個別小作家們顯得格外興奮,充分展示了寫作才華。但是展示題目只是學生寫作文的第一步,還要聽聽個別同學擬這樣的題目的寫作思路是什么,給大家說說看,這是第二步,即聽他人的寫法。第三步是從黑板上抄寫一個自己喜歡的題目,或自己擬題,開始寫作。
作文課一般是兩節(jié)課,第一節(jié)課重在前期準備工作,即作文輔導,第二節(jié)課就要學生靜心單獨寫作。第一節(jié)課,老師要及時將作文紙下發(fā)給學生,這樣學生才有充足時間認真閱讀寫作要求、點撥和范文,并認真構思,如遇到話題作文,要合作擬題。因此,每一次作文訓練都需要老師精心準備,才能達到預期的應有效果,真正達到單元作文訓練的目的,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當然,真正寫好作文除了方法技巧的指導外,還要靠學生大量閱讀積淀。當學生的語文能力達到一定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自然增強,寫出好作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作文單元同步訓練猶如一級一級臺階,引領學生逐步走向寫作頂峰。
參考文獻:
[1]羅學英,初中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l.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5):64-65.
[2]劉玉山,關于初中作文教學的幾點嘗試[J].文學教育(下),2017(0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