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考生
生活是作家個體意識的外化,是屬于自我的作品,而讀者進入了他的生活。作為生活的作家,應堅守自我,誠心待人。
生活的讀者,應是在作家心中有一定分量的人。他們前來閱讀的目的應當是進行平等交流,開闊眼界,而不是隨便地以好壞認定一個人的全部,更不是惡意攻擊詆毀。既然對方以如此正直光明之態(tài)前來,作為生活的作家理應掏出誠心來對待。
然而這一過程的前提是生活之作家始終堅守自我。尼采曾言:“你要清楚自己的人生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xù)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钡拇_,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如果他人的想法、意見要一一聽從,那么在不同的道德原則與價值取向中,自我該何去何從?
一旦失去了自我,人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就如哲學家阿爾伯特·哈巴德所言:“一旦你選擇了向他人看齊,便是默許了同化與平庸?!敝挥凶晕乙庾R堅定存在,生活之作才有其價值。多樣化的存在便使人心靈充實,思考深刻,思想豐富,同時自己又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唯此,方能以自己的特色,為世界添彩,就如凡·高那鮮明的黃色調給人們帶來了熱情與積極一樣。同時,人是社會動物,必須保持與他人的交往。因此面對讀者,我們須誠心相待。一方面,堅守自我,意味著以真面目示人,而不含糊隱瞞;另一方面,還需要拿出理性而友好的態(tài)度來。對讀者,要表示最充分的尊重,正像伏爾泰的“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一語中所表現(xiàn)的崇高精神。面對差異,即便不理解,也不一定要驅逐,而可以包容之心對待,卻不一定選擇交融。
能夠堅守自我并誠心待人者,是最有魅力的。徐孺子為陳蕃放下坐榻已成美談,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之交更是佳話。當真正的才子來訪時,徐孺子可以為他放下平日的架子;在知音逝世后,伯牙絕不茍且,毅然斷琴。他們都在堅守自我,明確自己的定位,同時又不從于流俗,以“我”之標準看人,對人誠心相待。
米蘭·昆德拉曾道:“生活就是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堅定地保持原位?!边@就是人的自我,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自己,如《一間自己的房間》里所寫的。對于讀者,以友好正直之態(tài)誠心相待,既不失于冷漠,也不過分阿諛,便是生活最好的模樣。
生活的作者,堅守自我,誠心待人,讓自己的人格魅力豐富世界。
點評
作者準確地理解了題意,文章具有鮮明的觀點:“生活的作者,堅守自我,誠心待人”。作者圍繞這一觀點逐層展開論述,論述建立在充分梳理的基礎上。文章的第三、四、五段是論述的核心部分,在這一部分中,作者的論述是比較全面的,重點落在兩個方面,即生活要堅守自我,但也要尊重他人。在“堅守”與“尊重”中展開思辨性的論述,指出生活中首先要“堅守自我”,但同時還要“尊重讀者”,這樣的論述,比較全面準確地分析了生活中的“自我”和“他人”的關系。在論述的過程中,作者運用了名言引用和中外名人事例,使得說理更為具體可信。整篇文章的說理是建立在具體的分析、推理的基礎上的,條理清晰的分析、較為縝密的推理、全面深入的論證,使得文章的觀點像剝筍一樣逐層顯露,不斷深化。表達上用語理性,素材使用概述與評述結合,這也體現(xiàn)了作者具有較強的表達思想的論述能力。
本文得分為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