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清
從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時27分鐘飛行,到神舟九號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三上太空進行的33天的中長期駐留,航天員景海鵬把個人的太空累計飛行時間原紀錄提高到超過48天。他說:“只要任務(wù)需要,我時刻做好準備接受祖國挑選。”為祖國飛天,是他的初心與力量泉源。
景海鵬是我國首批航天員,曾有過3次太空之旅。從神舟七號、神舟九號,再到神舟十一號,他是飛得次數(shù)最多、時間最久、高度最高的中國航天員。
1995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組建航天員大隊。景海鵬放棄了原本熟悉而穩(wěn)定的工作生活,決定逐夢蒼穹、報效祖國。隨后,在1500多名飛行員中,他脫穎而出,成為我國首批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加入航天員大隊時,他已經(jīng)31歲了,要完成5年內(nèi)8大類上百個科目的學(xué)習(xí)訓(xùn)練。2003年5月,景海鵬取得航天員飛行資格證書,具備了執(zhí)行飛天任務(wù)的能力。
2008年9月25日,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駕乘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完成首次太空出艙行走,在343公里的太空軌道實現(xiàn)了中國人與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
景海鵬還于2012年6月16日至6月29日,與航天員劉旺、劉洋一起駕乘神舟九號飛船執(zhí)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wù)。
2016年10月17日,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駕乘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首次實現(xiàn)了中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為后續(xù)的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chǔ)。
8年3次飛天,每一次對于景海鵬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戰(zhàn)。他曾公開談到那三次飛天的感受:第一次是“激動”,第二次是“幸?!?,第三次則是“享受”。然而,一飛沖天的背后是魔鬼訓(xùn)練。
為了“神七”任務(wù)的重點——出艙,景海鵬用3年時間學(xué)習(xí)理論,特別在低壓環(huán)境出艙活動訓(xùn)練、艙外服理論與操作技能方面做了重點準備。訓(xùn)練時,他要在模擬失重水槽里泡三四個小時,吃飯時連筷子都拿不起來。平時的耐力訓(xùn)練,一張一米寬、兩米長的床,他頭沖下40度角,每次長達15天,吃喝拉撒都在一個地方,原則就是頭沖下……
神七凱旋歸來之后,景海鵬因參加社會活動不得不占用訓(xùn)練時間,他總是在活動結(jié)束后,第一時間找到教員把課補上,因為“作為航天員,我必須時刻準備執(zhí)行任務(wù)!”多年來,他對于自己的要求永遠是“滿分”?!皩τ谄渌袠I(yè)而言,考90分可能就是優(yōu)秀,但載人航天只有滿分沒有99.99,因為任何閃失都可能造成災(zāi)難性后果?!本昂yi說。
令景海鵬印象深刻的還有這樣一個瞬間:航天員在國外訪問時,有華僑老人對他們說,中國航天飛船飛得有多高,我們?nèi)A僑華人的頭就能抬多高。這樣的語言敲打在他的心門,令他感懷不已,因為他明白,正是億萬中華兒女的勤勞智慧,才托舉起航天員直上九霄。飛臨太空,失重的是身體,心靈的坐標則永遠定位于國家、集體和責(zé)任之中。
2018年1月4日,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20周年之際,景海鵬與其他戰(zhàn)友一起重溫了入隊誓詞:“……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甘愿為載人航天事業(yè)奮斗終生。”字字鏗鏘,鐫刻著航天人的忠誠與榮光。
(資料來源:央視網(wǎng)、央廣網(wǎng)、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