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浙江省慈溪實驗中學,浙江慈溪 315300)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道德觀,同時使學生做到知法懂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感到,如果能夠讓情感教育照亮道德與法治課堂,將更容易使學生將書本知識內化成自己的外在行為,達到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基礎在于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只有師生情感碰撞,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應該善于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使課堂充滿智慧的火花和旺盛的生命力。
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師生互動主要是借助于教師的提問,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實現(xiàn)的[1]。但是,那種教師問“是不是”“對不對”,學生回答“是”“對”之類的并非真正的對話。道德與法治課要體現(xiàn)課程的德育性,促進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教師僅靠自上而下的灌輸,以及高舉權威的大棒,是不能真正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要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充分體驗和表達自己情感的空間,才能讓學生真正在內心自覺地接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在學習“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的民主”這部分內容時,總有部分學生對教材內容表示不置可否,認為教師是在說假話、空話、套話,認為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更加真實。這時候,教師不能通過權威壓制學生的思想,而應和學生展開平等的對話。此時,筆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背景資料來引導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如美國的選舉問題、種族問題、人權問題等。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學生逐漸認識到美國的民主并不是之前所認識的那樣,而是具有兩面性的。同時,筆者也引導學生客觀地了解我國民主進程中還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介紹國家正通過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努力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的實現(xiàn)。通過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學生感到教師能夠傾聽自己的見解,尊重自己的觀點,進而從心底接受教師的觀點。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才能真正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去學習,才能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展健全人格,形成法治意識,培養(yǎng)公共精神[2]。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聯(lián)系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我承擔我無悔”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在講解本地全國勞動模范錢海軍事跡的基礎上,又列舉了一些古今無私奉獻者的事例,讓學生明白無私奉獻是責任心的最高境界,從而激勵學生要像奉獻者那樣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然后,筆者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做一做,如課前讓學生收集自己的父母、老師、同學無怨無悔地付出的具體事例,課上讓學生說說父母為了自己的學習和健康成長是如何不辭辛勞地工作,班干部學生說說自己承擔班干部工作的苦與樂等。這樣,學生在思想情感上形成共鳴,在情緒上受到感染,當負責班級衛(wèi)生工作的同學說到“自己為了保住班級的流動紅旗,許多時候別人回家后自己還在學校檢查衛(wèi)生,經常主動拿起掃把將沒打掃干凈的地方打掃干凈再回家,而且沒有人知道,犧牲了許多休息時間而無怨無悔”時,筆者帶頭為他鼓掌,并表揚他:正因為有像你一樣默默奉獻的好干部,你們班集體才能成為學校優(yōu)秀的班集體,老師也相信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有“責任”與你同行,你的生命會更加輝煌燦爛。有的學生還說到了自己的班主任、任課教師是如何對全班學生負責的許多事例,這種教學模式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的行為實踐提供了指導。課后筆者布置了作業(yè),讓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的一個月內,每天記錄自己在學校、在家里分別承擔了哪些責任,月末以“承擔責任”為題寫一篇作文。
學生的情感體驗主要來自教師創(chuàng)設的各種教學情境。尤其是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每一個框題都設置了若干教學情境。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教學情境,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各種和教學主題相關的富有激情的教學情境,以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德育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小品表演、心理測試、情景模擬等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
第一,運用多媒體資源的視聽沖擊,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調動學生的感官刺激,為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條件。例如,在教學“青春飛揚”這部分內容時,筆者播放了大量的媒體資料,既有歌頌青春的歌曲,又有謳歌青春的詩歌,還有激勵青春的美文,在課堂上通過歌曲的演唱、詩歌的接龍和美文的誦讀,使學生體會青春的美好,青春的寶貴,自然引發(fā)了學生內心深處珍惜青春的情感,使淺顯的知識內容內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整個課堂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效果良好。
第二,運用小品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誠實守信”這部分內容時,筆者讓幾名同學表演了小品《開店》。故事梗概是:小剛爸爸開了一家酒店,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生意非常紅火,之后小剛的爸爸動起了歪腦筋,賣假酒,導致生意失敗酒店倒閉。筆者通過小品表演讓學生換位分析、思考、體會,探討小剛家酒店紅火和倒閉的原因,進而理解誠信的重要性。
第三,運用心理測試,加深學生心理體驗,構建情感課堂。心理測試有一定的科學性,通過心理測試,學生能更清楚地明確自己行為的歸屬,但教師也要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心理測試的結果。例如,在教學“情緒的管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出示了一組心理測試題,用來檢測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面對測試結果,有的學生十分激動,自豪地宣布“我的情緒我做主”;有的學生低頭不語,因為他被心理測試認為情緒管理能力比較差,但是同時也激發(fā)了他要增強情緒管理的決心。運用這組心理測試,幫助學生了解了自己的情緒管理水平,為學生加強情緒管理提供了依據。
第四,運用情景模擬,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模擬情景要盡可能逼真,要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展開想象。例如,在教學“關愛他人”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讓一位學生模擬“盲童”并講述作為“盲童”的感受,再讓一位學生模擬幫助“盲童”的人,請“盲童”講述獲得他人幫助時的感受,幫助“盲童”的學生講述幫助別人之后的心理感受。教師與其他同學再從旁引導、評論,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平時生活的體驗和在“模擬情景”中參與或觀察時的情感、體驗融合在一起,針對性、實效性都非常強。
新課程標準指出:“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是最重要的道德學習方式?!弊屛覀儼亚楦薪逃谌氲赖屡c法治課堂的每個角落,通過一次次真實的情感體驗,引領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珍愛生命、感悟人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新時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