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的我是臺灣“去中國化”教育下的一代,還記得90年代讀小學時,課堂上老師都還會教我們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然而,“臺獨”步步緊逼,最為離譜的是在“2019年新課綱”歷史課本終審版中出現(xiàn)了所謂“臺灣主權未定論”……
最近,大陸連續(xù)舉行數(shù)次大規(guī)模軍演。7月31日,更是以公告形式暫停了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無論是軍演的規(guī)模,還是叫停個人游的方式,都是前所未見。個中原因,是因為島內(nèi)“臺獨”勢力在美國的支持下,不斷挑戰(zhàn)大陸底線,兩岸和平發(fā)展受到了嚴重威脅。沈陽市臺商投資企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羅鼎鈞經(jīng)歷了臺灣地區(qū)“認同中國人”的最高峰,也深受“臺獨”之害,以下部分選自他的講述。
“兩岸兩國”的錯誤認知如何形成
臺灣青年一代成長于島內(nèi)政治“民主化”發(fā)展最為急速時期,視聽感官上充斥的是反對黨和媒體所宣揚的無限上綱的“民主、自由”,絕對化的“公平、正義”,以及各種“為反對而反對”聲音,缺乏真正的民主養(yǎng)成過程。他們中不少人崇尚各種“反”:“反權威”、“反體制”、“反中”,敢于沖撞和羞辱家長、老師、學校和各級行政官僚,盲目反對祖國大陸。
85后的我(羅鼎鈞)就是臺灣“去中國化”教育下的一代,還記得90年代讀小學時,課堂上老師都還會教我們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電視臺新聞播報天氣時必將大陸各城市天氣包含在內(nèi)。因此我在90年代跟隨家人回到祖國大陸旅行時,可以清楚地將課堂學習的歷史和地理知識無縫接軌,與大陸同胞進行交流。這個時期也是臺灣地區(qū)“認同中國人”最高峰的時候。
但是當我進入初中后,學習的教材跟小學時代變得有點兒不同,因為“去中國化的同心圓史觀”已經(jīng)滲入全臺中學校內(nèi)。此時又適逢臺灣地區(qū)第一次政黨輪替,“臺獨意識形態(tài)”的陳水扁當政,加深新一輪的“去中國化”教育。
“去中國化”教育和“臺獨”思想形塑了部分青年人“兩岸兩國”的錯誤認知。
1997年,臺灣實行“97課綱”后,中學歷史教科書改以臺灣史為核心,將中國史與世界史并列,青年一代在這種將“以臺灣為中心”、“中國視同外國”的“同心圓”史觀下接受教育,形成他們的歷史觀。同時,在這一代青年政治認同形成的重要過程中,正是陳水扁執(zhí)政8年竭盡全力“去中國化”、瘋狂推行“臺獨”政策的過程,其中一部分青年人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兩岸兩國”認知。
在2000年初期,“臺灣主體意識”已經(jīng)成為當時的主流,同時卻伴隨著選舉時的“臺獨”意識形態(tài),在無形中傳播至臺灣青少年一代,使得臺灣同胞在民族認同上有著非常大的謬誤。
臺灣民主化過程的同時強調(diào)本土化,并形成了一定程度上高度膨脹、自我封閉、與祖國大陸對抗的“臺灣主體意識”?!芭_灣主體意識”使許多青年人對祖國大陸充滿排斥和偏見。
為選票而構建出來的“人造獨”
當前,島內(nèi)青年一代在“臺灣主體意識”塑造的過程中成長,雖然不像他們的長輩有極深的“仇共”心理,但對祖國大陸充滿了新的偏見和敵視,認為祖國大陸“專制”、不“民主”,祖國大陸民眾落后、不文明,以及祖國大陸霸權主義,對臺武力威脅、國際打壓、要并吞臺灣等。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日益發(fā)達,島內(nèi)青年人的信息來源主要依賴于新媒體,部分新媒體傳播大量碎片化、片面化甚至是錯誤不實的信息,對于傳統(tǒng)媒體如報紙、雜志及其他平面媒體資訊基本“視而不見”,這導致其難以獲得系統(tǒng)、全面、正確的信息。新媒體中的文字搭配圖片、視頻起到了煽動人心的視覺效果,促使青年人盲目參與社會運動。
民進黨政客們很有自信地稱臺灣青年一代都是“天然獨”,但歸根結底都是“臺獨”政客們?yōu)榱诉x票而構建出來的“人造獨”罷了。近幾年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2015年的“反課綱微調(diào)事件”,簡言之就是要反對馬英九時期歷史教科書正本清源的課綱微調(diào),但就立馬被一群“小臺獨”反對,這群高中生還有樣學樣占領了臺灣的教育部門。在這一群反課綱的高中生中,基本上也都是在“去中國化”教育下成長的一代,稱對岸不叫“大陸”,基本上都直稱“中國”。我當時在現(xiàn)場詢問了幾名高中生,發(fā)現(xiàn)這群高中生對于課綱微調(diào)的內(nèi)容基本上都一知半解,只說因為是黑箱作業(yè)不透明,所以要求教育部門全面退回課綱,反對洗腦教育。當詢問“大陸與臺灣到底是什么關系”時,這群高中生一致回答是“一邊一國”的關系,還不斷地批判大陸,這就是我在現(xiàn)場與高中生交流的狀況,可謂令人氣憤和震怒。
80后的下一代受到了比父輩更深的“獨害”
馬英九當局的“課綱微調(diào)”在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當局上臺后立馬廢止。如今,“去中國化”教育更是變本加厲,除了原本“同心圓史觀”外,更是將中國歷史歸類進東亞史里。最為離譜的是在“2019年新課綱”歷史課本終審版中出現(xiàn)了所謂“臺灣主權未定論”,否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效力,這被“臺獨”政客們供奉為“臺獨”神主牌的東西竟出現(xiàn)在臺灣歷史教科書中,可謂離譜至極。
眾所周知,臺灣早已于1945年10月25日回到祖國的懷抱(日本投降,結束在臺殖民統(tǒng)治),這天也是我們的“臺灣光復節(jié)”,歡慶臺灣省回到我們中國的版圖中。
作為“去中國化”教育的受害者,我們的下一代已誕生,但我們這群80后青年的下一代卻受到了比父輩更深的“獨害”。為了對抗這群“臺獨”政客錯誤的史觀和謬誤的民族構建,兩岸同胞必須一起站出來反對,并且正本清源地告訴我們的下一代:我們都是來自中國臺灣省的中國人,我們以作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榮!
(《統(tǒng)一論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