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種植密度和施肥量對油菜毯狀苗生長的影響

        2019-10-10 02:04:26張含笑左青松馮倩南馮云艷冷鎖虎
        作物學報 2019年11期
        關鍵詞:死苗苗齡綠葉

        張含笑 林 參 左青松 楊 光 馮倩南 馮云艷 冷鎖虎,*

        種植密度和施肥量對油菜毯狀苗生長的影響

        張含笑1林 參2左青松1楊 光1馮倩南1馮云艷1冷鎖虎1,*

        1揚州大學江蘇省作物遺傳生理重點實驗室, 江蘇揚州 225009;2江蘇天豐種業(yè)有限公司, 江蘇淮安 223001

        為探討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對油菜毯狀苗形成壯苗的關鍵生物學指標的影響, 以探索適合機械移栽的油菜毯狀苗培育方法, 為生產上培育高質量油菜毯狀苗提供依據。本文以甘藍型油菜品種寧雜1818為材料, 設置播種密度和施肥水平二因素試驗, 分析其對秧苗存活率、綠葉數、干物質積累和根冠比等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 密度增大, 秧盤存苗數顯著降低, 葉片數、綠葉數減少, 地上部干重減少, 地下部干重減少的幅度更大, 根冠比下降; 同時, 根頸和苗高變長, 秧苗充實度下降。密度過小, 雖然毯狀苗的素質提高, 但不利于秧苗成毯和移栽, 移栽后的密度也不能保證。因此, 綜合考慮毯狀苗素質、適合機械化移栽和栽后的效果等方面, 在晚稻茬口需要苗齡為30~40 d左右時, 播種密度在800粒盤-1的基礎上噴施3 g L-1尿素溶液是培育毯狀苗壯苗的合理組合。

        油菜毯狀苗; 播種密度; 氮肥噴施濃度; 秧苗質量; 綠葉數

        近幾年, 一種全新的油菜移栽技術——油菜毯狀苗機械移栽技術, 通過生產各環(huán)節(jié)栽培技術的調整均能夠獲得優(yōu)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tài)的生產目的, 實現了高效輕簡化油菜栽培, 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1-3]。該技術最終目的是利用水稻高速插秧機的作業(yè)原理實現機械栽插, 其特點: 一是便于運輸和機械帶土取苗; 二是保證每穴栽插數量, 防止漏苗; 三是滿足機械結構要求, 防止傷苗, 保證生育期, 提高成活率, 穩(wěn)定產量。因此, 油菜毯狀苗的培育要點就是“盤根成毯、高密度、矮壯健”[4-5]。

        油菜毯狀苗育苗技術是一項新的研究領域, 目前相關研究較少。油菜毯狀苗機械化移栽技術同樣是基于油菜毯苗的工廠化育苗發(fā)展起來的, 使其對秧苗的形態(tài)、素質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6]。壯苗的培育過程所受到的制約因素很多, 研究表明, 除秧苗秧齡外合理的密度與苗期管理是影響秧苗素質的最主要因素, 高密度有利于降低油菜毯狀苗育苗成本[7]。而水稻育秧方面研究表明, 秧苗密度大, 通風透光條件差, 苗高稈細, 秧苗質量變劣, 素質下降快, 秧苗素質變弱, 不利于水稻栽插后的返青活棵; 而育苗密度過低, 秧苗個體指標得到優(yōu)化, 但群體指標遠不能滿足機械移栽的要求[8]。同時由于單位面積秧苗數少, 基本苗不足, 漏插率高, 最終影響移栽質量。并且在毯狀苗育苗過程中, 施肥對培育優(yōu)質壯苗非常重要。油菜是需肥量大、耐肥性強的作物, 其幼苗對N的需求量很大, 可以達到350 kg hm-2, 效益的提高與施肥關系較大[9]。目前, 關于育苗施肥技術也有一些報道。李曉蕾等[10]研究認為, 施純氮12.96 g m-2可以顯著提高水稻秧苗的株高, 根數, 葉齡, 施氮量過大則對株高、莖基寬、根長等產生抑制作用。Rathke等[11]研究認為, 冬前提高氮肥供應可以促進冬油菜葉面積的增加。苗期肥料施用量多, 生長量大, 大部分養(yǎng)分特別是氮素營養(yǎng)存在于葉片中, 在這種栽培條件下, 產量高而穩(wěn)定。

        本研究開展不同播種密度和施肥水平的試驗, 探索其對油菜毯狀苗秧苗生長和干物質積累的影響,以培育質量好、穩(wěn)定性好的健壯秧苗, 確保移栽質量, 保證產量。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狀況及材料

        試驗于2016年在揚州大學江蘇省遺傳生理重點實驗室試驗場進行。采用水稻標準育秧盤, 長58 cm, 寬28 cm。供試品種為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選育的甘藍型雙低雜交油菜寧雜1818。

        1.2 試驗設計

        供試土壤為油菜育苗專用基質, 濕度控制在65%~75%, 含全氮2.91 g kg-1、堿解氮88.8 mg kg-1, 容重0.67 g cm-3, pH 6.32, 將其等重量裝入育苗盤, 壓平, 平面要低于盤邊。選取大小一致的油菜種子, 用自制播種器(專利號為ZL201210418971.9)均勻播種到塑料育苗盤表面。設播種密度為400、600、800、1000和1200粒盤-15個水平。播后用細土蓋好, 加適量超純水, 然后將育秧盤疊放在一起保濕出苗。待芽露出1~2 mm, 將每個秧盤擺放在平整的苗床上。設肥料3個水平, 待子葉展平時, 分別稱取1、2和3 g尿素(含氮量約為46.67%)溶于1 L超純水配成溶液, 均勻噴施到一整盤葉片上。除各處理因素不同外, 其他管理措施均一致按照育苗栽培技術進行。

        試驗共計15個處理。采用毯狀苗育苗技術育苗, 試驗設置3次生物學重復, 隨機區(qū)組排列。

        1.3 各指標測定內容與方法

        1.3.1 種子成苗情況的調查 于苗齡20、30和40 d取樣考苗, 計數整個秧盤內秧苗在不同苗齡存苗數和死苗數。

        1.3.2 形態(tài)指標及干物質量測定 選生長均勻的秧苗盤, 隨機取每處理幼苗20株測量調查幼苗的總葉數、綠葉數、苗高(地上部)、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干重。重復3次。綠葉數指調查時已展開的綠葉數(不包括子葉)。苗高、根頸長和葉長分別為地面至幼苗最高處的高度(cm)、子葉節(jié)至出生側根之間的距離(cm)和從葉片著生處量到葉片的頂端的距離(cm)均用直尺測量。選取20株盤-1生長較整齊一致的幼苗將其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剪下置105℃烘箱殺青 30 min, 后80℃烘干至恒重, 稱取其重量即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重。根冠比為地下部平均干質量與地上部平均干質量之比。充實度為地上部干重與苗高之比(mg cm-1)。

        1.4 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存苗數和死苗數的影響

        由表1可知, 存苗數隨著生育進程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 在苗齡40 d時為最低值。而死苗數隨著生育進程逐漸增加, 在苗齡40 d達最高值。說明隨著苗齡的增大, 油菜毯狀苗受秧盤生長空間的限制, 秧苗間的相互競爭越來越激烈, 導致死苗數增多, 可見毯狀苗宜盡早移栽。

        表1 不同密度和施肥對油菜毯狀苗各苗齡存苗數和死苗數的影響

        同列中標以不同小寫字母的值差異達0.05顯著水平。

        Values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within a colum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05.

        施肥顯著促進高密度油菜毯狀苗秧苗的存活。無論是低密度還是高密度, 施肥后存苗數均隨著施肥的增加而逐漸增多, 死苗數逐漸減少。低密度(400粒盤-1和600粒盤-1)不同施肥間差異不明顯, 高密度(1000粒盤-1和1200粒盤-1)施肥間差異顯著。

        在相同施肥下, 密度的增加顯著降低毯狀苗的存苗數, 平均下降2.2%、3.8%、7.8%、16.2%和16.7%; 顯著提高死苗數, 平均分別增加65.6%、99.2%、139.0%、308.9%和313.5%。以上結果可見, 1000粒盤-1以上的密度處理的移栽苗齡在20 d左右為宜。但20 d左右苗齡秧苗質量較差, 之后苗齡越大, 存苗數快速減少, 死苗數快速增加, 說明群體內部條件惡化, 不利于移栽后的活棵和進一步生長。因此, 1000粒盤-1以上播種密度已超出了適宜范圍。

        2.2 對出葉數和綠葉數的影響

        由表2可知, 出葉數和綠葉數均隨生育進程呈逐漸增加的趨勢。在相同施肥條件下, 各苗齡時出葉數和綠葉數均隨著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趨勢。在相同密度條件下, 出葉數和綠葉數均隨著施肥濃度的增加呈增加趨勢, 而增加幅度卻因密度及生育進程的不同而變化不一。施肥濃度1 g L-1增加到3 g L-1, 苗齡40 d時密度由400粒盤-1增加到1200粒的出葉數增加幅度分別為29.7%、32.1%、29.3%、19.3%和21.6%。可見出葉數均隨著施肥濃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400粒盤-1至800粒盤-1出葉數受施肥影響較大。同時綠葉數增加幅度分別為37.5%、31.9%、36.5%、34.7%和28.0%, 在800粒盤-1綠葉數受施肥影響較大??梢婋S著施肥濃度的增加, 出葉數和綠葉數會隨之增加, 但密度較高時, 其增加幅度會有下降趨勢。

        綜上所述, 在油菜毯狀苗的育苗過程中可通過適當增加施肥濃度提高出葉數和綠葉數, 提高秧苗素質, 但通過提高施肥濃度的出葉數的增加幅度會隨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同時不同密度的出葉數增幅均在超過苗齡30 d后逐漸降低, 且密度越高出葉數增幅的降低幅度越大, 說明密度高, 移栽苗齡要縮短。因此, 1000粒盤-1和1200粒盤-1時應該將移栽時苗齡控制在30 d左右, 而400粒盤-1和600粒盤-1低密度出葉數和綠葉數均符合油菜毯狀苗的壯苗指標, 但不滿足移栽時對高密度處理每盤成苗數的要求。800粒盤-1左右播種量能較好地協(xié)調兩者間的矛盾。

        表2 不同密度和施肥對油菜毯狀苗各苗齡出葉數和綠葉數的影響

        同列中標以不同小寫字母的值差異達0.05顯著水平。

        Values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within a colum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05.

        2.3 對形態(tài)特征的影響

        由表3可知, 施肥顯著促進了油菜毯狀苗秧苗的生長發(fā)育。無論是低密度還是高密度, 在高施肥處理下其根頸長、苗高和葉長等指標都明顯高于低施肥處理。施肥濃度1 g L-1增加到3 g L-1, 苗齡40 d時根頸長增加幅度分別為5.19%、8.09%、18.44%、12.42%、14.56%。苗高在不同施肥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1 g L-1施肥濃度處理20 d苗齡時的平均苗高為5.35 cm, 隨著施肥濃度的增加, 依次增加到2 g L-1的6.03 cm和3 g L-1的6.41 cm, 分別比1 g L-1增加12.71%和19.81%。隨著生育進程, 施肥處理對苗高的促進作用逐漸減弱, 40 d苗齡時各處理苗高分別比1 g L-1增加了5.01%和11.00%。同時, 葉長均隨著施肥濃度的增加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其中葉長最大值均出現在施肥濃度3 g L-1處理中, 最小值均出現在施肥濃度1 g L-1處理中。苗齡20 d時不同密度由1 g L-1增加到3 g L-1的葉長增加幅度分別為25.18%、23.64%、22.66%、19.01%、15.97%; 苗齡40 d葉長增加幅度分別為10.49%、9.10%、8.87%、7.43%和6.39%??梢娫鍪┓柿峡纱龠M根頸伸長及苗高和葉長的增加。

        不同密度下毯狀苗根頸長均隨著密度的增加呈伸長的趨勢, 其中根頸長、苗高和葉長最大值均在密度為1200粒盤-1處理中, 而其最小值均在密度為400 粒盤-1處理中。方差分析結果表明, 在相同施肥濃度條件下, 密度差異較小時根頸長差異較小, 一般未達到顯著水平。但密度差異比較大時差異一般達顯著水平。但苗高受密度影響明顯, 400 粒盤-1的20 d苗高平均為5.15 cm, 隨著密度的增加, 依次從600 粒盤-1增加到1200 粒盤-1分別比400 粒盤-1增加了9.63%、13.22%、25.17%和27.91%。40 d苗齡時, 400 粒盤-1的苗高平均為9.15 cm, 隨著密度的增加, 依次從600粒盤-1增加到1200粒盤-1分別比400 粒盤-1增加了2.02%、13.14%、17.87%和21.49%。同時, 在密度400、600和800粒盤-1和苗齡20 d和30 d時, 葉長差異較小, 密度再提高后差異加大。苗齡在40 d時不同密度間葉長差異更大。因此在肥料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低密度移栽的苗齡可適當長些, 有利于形成較大的苗體; 高密度則移栽苗齡應短。

        表3 不同密度和施肥對油菜毯狀苗各苗齡形態(tài)特征的影響

        同列中標以不同小寫字母的值差異達0.05顯著水平。

        Values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within a colum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05.

        2.4 對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 隨施肥濃度的增加干物重增加, 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1 g L-1施肥濃度處理20 d苗齡時的平均地上干物重為24.7 mg株-1, 隨著施肥濃度的增加, 依次增加到2 g L-1的29.5 mg株-1和3 g L-1的32.4 mg株-1, 分別比1 g L-1處理增加了19.17%和31.07%。隨著秧苗的生長, 施肥處理對地上干物重的促進作用逐漸減弱, 40 d苗齡時各處理地上干物重分別比1 g L-1增加了9.16%和18.50%。1 g L-1施肥濃度處理20 d苗齡時的平均地下干物重為1.3 mg 株-1, 隨著施肥濃度的增加, 依次增加到2 g L-1的1.7 mg 株-1和3 g L-1的2.0 mg 株-1, 分別比1 g L-1處理增加了26.42%和49.25%。隨著苗齡的增加, 施肥處理對地下干物重的促進作用逐漸減弱。40 d苗齡時各處理地下干物重分別比1 g L-1處理增加了13.78%和38.01%。

        隨著密度的增加, 各處理的秧苗干物重均明顯降低(表4)。20 d苗齡時, 600、800、1000和1200粒盤-1密度的地上干物重分別比400粒盤-1降低了2.02%、4.26%、13.95%和18.74%。40 d苗齡時, 隨著密度的增加, 不同密度的地上干物重分別比400粒盤-1降低了0.97%、1.32%、5.84%和7.24%。600、800、1000和1200粒盤-1密度的20 d苗齡地下干物重分別比400粒盤-1降低了8.41%、15.87%、36.51%和39.68%。40 d苗齡時, 隨著密度的增加, 不同密度的地下干物重分別比400粒盤-1降低了5.50%、7.12%、17.15%和23.95%。由此可見, 隨著生育時期的推移, 密度對干物重的影響逐漸減弱。

        2.5 對根冠比和充實度的影響

        從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濃度對存苗數和死苗數的影響可知, 1000粒盤-1以上的密度處理移栽苗齡在20 d左右為宜。但20 d左右苗齡秧苗質量較差, 之后苗齡越大, 如果推遲移栽, 秧盤中死苗數快速增加,不利于壯苗。因此, 1000粒盤-1以上播種密度已超出了適宜范圍。但要從毯狀苗素質、適合機械化移栽和經濟效果等方面綜合考慮, 當晚稻茬口需要苗齡提高到40 d時, 在3 g L-1施肥濃度的條件下, 育苗密度需在800粒盤-1以下(包括)可獲得適合機栽的毯狀苗。從表5可以看出, 高質量油菜毯狀苗應根冠比0.11以上; 內部充實好, 充實度0.85以上。

        表4 不同密度和施肥對油菜毯狀苗各苗齡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同列中標以不同小寫字母的值差異達0.05顯著水平。

        Values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within a colum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05.

        表5 不同密度和施肥對油菜毯狀苗各苗齡根冠比和充實度的影響

        同列中標以不同小寫字母的值差異達0.05顯著水平。

        Values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within a colum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05.

        3 討論

        現有的油菜栽培方式主要包括密植直播與育苗移栽[12]。育苗移栽有利于培育壯苗, 提高油菜的抗病抗寒能力, 可保證高產穩(wěn)產, 但作為勞動密集型栽培模式, 由于移栽過程繁瑣且效率低, 苗床育苗和大田移栽過程費工較多, 在全部采用人工移栽的條件下難以獲得高收益[13]。通過機械直播容易實現高密度種植, 但直播密度高, 使得個體間對于空間和資源的競爭激烈, 導致個體發(fā)育相對弱于移栽油菜, 植株較低、莖稈較細、葉片較少, 單產水平低, 抗病能力差[14]。而油菜毯狀苗育苗技術可以走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技術路線, 實現油菜輕簡化栽培。所以, 以增效為目的, 首先必須培育出高素質的毯狀壯苗。

        密度直接影響秧苗素質, 不同密度條件下, 秧苗個體所占的營養(yǎng)面積和受光條件都不同, 對秧苗素質有較大的影響。密度過低時, 盡管秧苗個體指標得到了優(yōu)化, 但群體指標遠不能滿足機插要求。單位面積上苗數少, 漏插率高, 基本苗不足, 最終影響產量。盲目增加密度會導致秧苗素質下降, 插后返青較慢, 弱苗現象嚴重[8]。由于油菜葉片面積比水稻大得多, 葉片與主莖間夾角較大, 單株秧苗占據空間相對較大, 因此在高密度條件下很容易形成線狀苗和死苗。松島省三認為[15], 水稻秧苗要整齊一致, 且無病害, 莖粗且短, 葉片寬葉色濃綠, 存在大量的有活力的根。周拾祿等[16]認為水稻壯秧的條件首先秧苗要達到移栽工作容易做的程度, 并且個體發(fā)育整齊順利, 其次秧苗本身無病蟲害, 移栽后緩苗良好且發(fā)根力強。沈錦根等[17]提出塑盤旱育秧壯秧標準是苗高15 cm左右, 密度均勻, 每穴3~4株,葉齡6~7張, 假莖粗0.45 cm, 黃葉病葉少, 百株干重15 g左右, 根系粗壯有力, 根冠比0.45左右。油菜毯狀苗的素質受油菜自身的生長規(guī)律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很大, 幼苗生長也慢也不利于高質量毯狀苗的形成。有關油菜毯狀苗的壯苗標準尚未有報道。現如今, 毯狀苗育移栽技術引入推廣, 其播種密度一般要達到4000~6000株m-2, 為適應機械移栽要求, 苗不能太高, 根頸不能太長而要粗。

        4 結論

        在油菜毯狀苗培育過程中, 增加密度死苗數會顯著增加, 當育苗密度為800粒盤-1以上時, 在苗齡20 d后每隔10 d死苗數均呈倍數上升, 表現在秧苗的葉片數、綠葉數減少; 葉長縮短, 根頸細長、縮莖伸長而使得苗高變長; 地上部干物重減少, 地下部干重減少的幅度更大, 因而根冠比和秧苗充實度下降。通過增施肥料可使上述各指標明顯改善。如果育苗密度小, 雖然毯狀苗的素質提高了, 但移栽的密度達不到保證, 不利于秧苗成毯和移栽。在晚稻茬口苗齡為30~40 d時, 播種密度在800粒盤-1的基礎上噴施3 g L-1尿素溶液是培育毯狀苗壯苗的合理組合。當晚稻茬口苗齡超過40 d時, 育苗密度需在800粒盤-1以下, 可獲得適合機栽的毯狀苗。高質量油菜毯狀壯苗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株型矮壯。根頸短, 一般1.60~1.80 cm; 縮莖不伸長; 苗高8.00~12.00 cm, 過小不利于移栽, 過大苗軟弱; 葉片長2.5~3.0 cm。(2)根系發(fā)達。主、側根相互交結成毯, 根系盤結好, 手拎不散; 白根多; 根冠比0.11以上。(3)苗齡適中。苗齡30~40 d, 早播短, 遲播長; 移栽時總葉數4.50~6.00葉。綠葉數3.70~4.00葉。(4)老嫩適度。葉片顏色濃綠, 直立不披; 內部充實好, 充實度0.85以上。(5)無病蟲危害。

        [1] 劉恒新. 油菜生產機械化發(fā)展步伐加快. 農機科技推廣, 2010, (1): 14–15. Liu H X.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rap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2010, (1): 14–1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 張堯鋒. 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浙江杭州, 2012. Zhang Y F.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for Mechanized Production in Oilseed Rape. MS Thesi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201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 于曉旭, 趙勻, 陳寶成, 周脈樂, 張昊, 張智超. 移栽機械發(fā)展現狀與展望. 農業(yè)機械學報, 2014, 45(8): 44–53. Yu X X, Zhao Y, Chen B C, Zhou M L, Zhang H, Zhang Z C.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transplanter., 2014, 45(8): 44–5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 吳玉珍, 張建明, 謝巧泉, 吳正貴. 蘇州市油菜毯狀苗機械化生產技術初探.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5, 43(30): 74–77. Wu Y Z, Zhang J M, Xie Q Q, Wu Z G. Preliminary study on mechan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rape blanket seeding in Suzhou., 2015, 43(30): 74–7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5] 南京農業(yè)機械化研究所. 油菜毯狀苗機械移栽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農業(yè)裝備與車輛工程, 2014, (12): 32. Nanj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Great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of rape blanket seedlings., 2014, (12): 3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6] 趙敏, 盧青, 張耘祎. 油菜毯狀苗機械化移栽技術及應用. 江蘇農機化, 2016, (4): 18–20. Zhao M, Lu Q, Zhang Y W.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rape blanket seedlings., 2016, (4): 18–2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7] 黃大山. 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對寧粳1號機插稻產量形成及氮素吸收的影響. 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江蘇揚州, 2008. Huang D S. Effects of Sowing Date, Sowing Rate and Transplanting Density on the Yield Formation and Nitrogen Absorption of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Rice Ninggeng 1. MS Thesis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China, 200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8] 殷發(fā)國, 董根生, 李清, 成海燕, 王益民. 水稻軟(硬)質塑盤機插育秧試驗研究. 現代農業(yè)科技, 2005, (3): 39–40. Yin F G, Dong G S, Li Q, Cheng H Y, Wang Y M. Experimental study on rice transplanting with soft (hard) plastic disc machine., 2005, (3): 39–40 (in Chinese).

        [9] Colnenne C, Meynard J M, Roche R. Effects of nitrogen deficiencies on autumnal growth of oilseed rape., 2002, 17: 11–28.

        [10] 李曉蕾, 錢永德, 黃成亮, 王龍, 趙祥, 蔡永盛. 苗期氮素用量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4, 42(3): 47–49. Li X L, Qian Y D, Huang C L, Wang L, Zhao X, Cai Y S.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seedling quality of rice seedlings., 2014, 42(3): 47–49 (in Chinese).

        [11] Rathke G W, Behrens T, Diepenbrock W. Integrated nitrog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seed yield, oil content and nitrogen efficiency of winter oilseed rape (L.): a review., 2006, 117: 80–108.

        [12] 傅壽仲, 戚存扣, 浦惠明, 張潔夫. 中國油菜栽培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06, 28: 86–91. Fu S Z, Qi C K, Pu H M, Zhang J F. Development of rapeseed culti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2006, 28: 86–91 (in Chinese).

        [13] 馬霓, 肖圣元, 張明海, 湯萬香, 李光明, 張春雷. 栽培方式對油菜中雙11生長及收獲特性的影響. 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1, 50(2): 244–247. Ma N, Xiao S Y, Zhang M H, Tang W X, Li G M, Zhang C L. Effects of cultivation method on the growth and mechanical harvesting properties of Zhongshuang No. 11 (L.)., 2011, 50(2): 244–24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4] 官春云, 陳社員, 吳明亮. 南方雙季稻區(qū)冬油菜早熟品種選育和機械栽培研究進展. 中國工程科學, 2010, 12(2): 4–10. Guan C Y, Chen S Y, Wu M L. Research evolution on breeding and mechanical cultivation of early-mature winter rapeseed in double-crop rice area in southern China., 2010, 12(2): 4–1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5] 松島省三. 稻作診斷與增產技術. 南京: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2. pp 65–84, 74–75, 96–101. Matsushima M. Rice Cropping Diagnosis and Yield Increasing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82. pp 65–84, 74–75, 96–101 (in Chinese).

        [16] 周拾祿. 稻作科學技術.北京: 農業(yè)出版社, 1981. p 22. Zhou S L. R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griculture Press, 1981. p 22 (in Chinese).

        [17] 沈錦根, 徐少安, 王學軍, 劉健, 韓東捷. 后季稻塑盤旱育壯秧標準及培育措施. 江蘇農業(yè)科學, 1997, (6): 17–19. Shen J G, Xu S A, Wang X J, Liu J, Han D J. Standard and cultivation measures for dry season seedlings of late season rice., 1997, (6): 17–19 (in Chines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and N fertilizer spraying concentration on growth of rapeseed blanket seedlings

        ZHANG Han-Xiao1, LIN Shen2, ZUO Qing-Song1, YANG Guang1, FENG Qian-Nan1, FENG Yun-Yan1, and LENG Suo-Hu1,*

        1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China;2Jiangsu Tianfeng Seed Co. Ltd, Huai’an 223001, Jiangsu, 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owing density and N fertilizer on the key biological indicators of rapeseed blanket seedlings,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rapeseed blanket seedlings suitable for mechanical transplantation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Ningza 1818, avariet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owing density and N fertilizer spraying concentration on some important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including number of survival plants, number of green leaves,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ratio of shoot to root and so on. With the increase of sowing density, the number of survival plants, the number of leaves and green leaves decreased. High sowing density reduce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shoots and roots, and that of roots had a greater decline, resulting in a decreased ratio of shoot to root. At the same time, the root collar length and plant height increased, and seedling fullnes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 fertilizer spraying concentration, the above indicators were optimized. Under the low sowing density condition, the quality of blanket seedlings was improved, however, it was not conducive to forming the good blanket of seedlings and transplanting, and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could not be guaranteed. Therefore, considering the quality of blanket seedlings and the effect of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utrient solution of 3 g urea L–1and sowing density of 800 seed plate–1is reasonable to cultivate rapeseed blanket seedlings when the seedling age of late rice stubble is about 30?40 days.

        rapeseed blanket seedling; sowing density; N fertilizer spraying concentration; seedling quality; number of green leaves

        本研究由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18YFD0200905)資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2018YFD0200905).

        冷鎖虎, E-mail: oilseed@yzu.edu.cn

        E-mail: 1140026822@qq.com

        2019-02-26;

        2019-06-22;

        2019-07-15.

        URL: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09.s.20190711.1414.004.html

        10.3724/SP.J.1006.2019.94029

        猜你喜歡
        死苗苗齡綠葉
        冬春小麥科學防治死苗
        不同苗齡大花序桉造林效果分析
        不同接穗苗齡對小果型西瓜嫁接育苗效果的影響
        綠葉 穩(wěn)步向前
        綠葉 奮發(fā)有為
        綠葉 飲水思源
        淺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對策
        綠葉 至善至美
        苗齡、光照強度和施氮量對水稻營養(yǎng)物質的影響及其與抗褐飛虱的關系
        苗齡天數對豇豆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長江蔬菜(2012年22期)2012-06-29 02:20:16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手机在线观看亚洲av| 久久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熟女|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w| 免费观看久久精品日本视频|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不卡二区| 在厨房拨开内裤进入毛片| 香港日本三级亚洲三级|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一区=区三区国产视频| 国产无套内射又大又猛又粗又爽 | 女人天堂国产精品资源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熟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选美女久久久久| 日本人妻97中文字幕|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免费视频电影| 美女裸体自慰在线观看| 91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 中文字幕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午夜福利啪啪片| 国产内射XXXXX在线| 亚洲av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 国产女主播精品大秀系列|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长腿丝袜在线观看国产|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一本之道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喷水| 亚洲美女自拍偷拍视频| 无码不卡av东京热毛片| 高清国产一级毛片国语| 中文字幕日本在线乱码|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播放网址|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av| 五月av综合av国产av| 人妻无码中文专区久久五月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