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
[摘 ? ? ? ? ? 要] ?高校學生學習興趣缺乏,上課玩手機、睡覺現(xiàn)象日趨嚴重,為解決這一難題,實行以賽促學教學改革。以專業(yè)課程為例,結合學校特色和實訓條件研究以賽促學的實施,并通過實踐不斷完善,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強,效果顯著的以賽促學的實施辦法。
[關 ? ?鍵 ? 詞] ?以賽促學;實訓;教學研究;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7-0236-03
“三好教育”(好品格、好習慣、好技能)理念一經提出就受到一致認可?!叭媒逃崩砟钍歉鶕鐣吐殘龅囊筇岢鰜淼模鼈兿噍o相成。好品格是前提,沒有好的品格將一事無成。好習慣是基礎,沒有良好的職業(yè)習慣,很難取得成功。好技能是目的,有了好的品格和習慣,再加上一技之長,學生就能快速適應職場的需要,成為有用之才。培養(yǎng)“三好”學生是踐行我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教育方針的有效措施。然而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期間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不高、上課睡覺、玩手機等現(xiàn)象,嚴重影響“三好”的培養(yǎng),尤其是好習慣、好技能的培養(yǎng)。
一、研究現(xiàn)狀
通過院校之間的溝通及相關資料的查閱,現(xiàn)階段各院校同樣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上課睡覺、玩手機等問題,對此,很多高校實行以賽促學,每年面向大學生舉辦多種類型的技能競賽,通過技能競賽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甘娜、雷文斌等闡述了“以賽促學”教改模式,分析了傳統(tǒng)計算機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缺陷并總結了以賽促學對高職計算機專業(yè)帶來的改革和成效。
重慶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根據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競賽現(xiàn)狀和學習狀況,合理制訂計算機培養(yǎng)方案和競賽計劃,闡明以賽促學模式的內涵和意義。
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系統(tǒng)分析和研究了高等職業(yè)教育技能教學的現(xiàn)狀與問題,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證明以賽促學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各項基本技能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新模式。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陶志勇、王如龍等針對當前職業(yè)教育中培養(yǎng)對象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等問題,提出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教學模式與實踐方法。他們針對高校網絡專業(yè)特點構建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模式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重慶科技學院楊清林、周博等將以賽促學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每個學生至少參加一次比賽,每個專業(yè)每年至少組織1~2次專業(yè)比賽,通過以賽促學、賽課結合,驅動實驗教學改革并取得成效。
上述案例均體現(xiàn)了以賽促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新模式。針對我院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我們可以結合學院特色,研究更完善、更適合我院的以賽促學實施方案,有效解決當前學生上課期間存在的各種問題。
二、研究目的
以汽車維護與保養(yǎng)課程為例實行以賽促學,將技能競賽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做到“周周比、月月賽”。通過開展和組織技能競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上進心,促進學風建設,進一步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嚴謹認真等良好習慣,將好習慣、好技能教育融合到日常教學中。
三、研究過程
(一)提煉知識點及技能點
確立“以賽促學”改革方針后,我們成立了教改小組,我們依據湖南省技能抽查標準、企業(yè)需求、三好教育理念等內容,重新梳理了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如表1所示。
(二)安排教學內容
根據知識點與技能點,為了便于以賽促學的實施,重新編排了課程教學內容及進度計劃表,如表2所示。
(三)計考核及競賽項目
根據該課程的技能點及教學安排,綜合考慮競賽的可行性、實用性及趣味性,將該課程的每日考核及周比月賽項目設計如表3所示。
(四)以賽促學的實施
1.制定方案及評分標準
(1)集體討論,制定以賽促學的實施方案。
(2)根據制定的教學內容、比賽項目,重新編制了各項目的評分標準。
2.教學組織
(1)課前。上課之前,學生干部將全班學生的手機收集起來,統(tǒng)一放在專門定制的手機柜中,杜絕學生課堂中玩手機的可能性。
(2)課中。在課堂之中,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加入了更多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參與進來,以鼓勵學生為主,提問的問題難度下降,確保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答出來,以提升學生自信。
(3)課后。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交流,傾聽學生對課堂的反饋,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調整。
3.比賽組織
(1)賽前。在比賽開始之前,教師公布本周比賽項目,預留一定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此外,對比賽場地進行布置,使學生更重視比賽、更尊重比賽,形成比賽氣氛,使學生獲得比賽成就感。
(2)賽中。比賽進行過程中,確保兩點:①公平公正,評分標準一致,評分當場完成;②嚴謹而活潑,保證競賽場內嚴謹正規(guī),競賽場外輕松活潑。
(3)賽后。比賽之后,教師對本次比賽情況進行總結,尋找學生亮點,積極正面表揚學生,對問題也應指出其產生原因,解決辦法。
4.激勵措施
為更好地激勵學生參與比賽,設立了以下激勵措施:
(1)比賽即為期末考試,對成績不滿意的學生可以申請重新比賽,激勵學生不斷練習直至掌握技能。
(2)對比賽前3名的學生或隊伍,將在其平時成績中分別獎勵5、3、2分。
(3)對比賽前3名的學生或隊伍,將其名單公布在LED顯示屏上。
(4)對比賽獲獎學生以及比賽中出現(xiàn)亮點的學生,口頭予以表彰,號召其他學生為其點贊。
(5)對月賽中獲獎的學生上報學院進行表彰,頒發(fā)榮譽證書。
四、以賽促學成效
(一)實現(xiàn)了“周周比、月月賽”
根據學生參賽情況統(tǒng)計,如表4所示全年級學生基本都參與了競賽,實現(xiàn)了“周周比、月月賽”。
(二)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現(xiàn)象得到改善
人人需要比賽,促使學生主動去學;課堂上教師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督促學生練習;學生手機被收到手機柜中并上了鎖,這些措施的實行使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現(xiàn)象得到大大改善。
(三)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
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主要表現(xiàn)在實訓課后有不少學生請教問題,比賽前學生自發(fā)練習,甚至要求補課。
(四)學生對課堂及任課教師的滿意度提高
該課4名任課教師學評教分數(shù)在98.5分以上,全院排名前3名均是該課任課教師,如表5所示。
(五)學生動手能力提高,自信心增強
下圖為汽車維護與保養(yǎng)課程學生成績統(tǒng)計表。圖中數(shù)據顯示,近80%的學生取得了良好以上成績,且技能成績優(yōu)秀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這讓大多數(shù)學生意識到技能的掌握并不難,只要肯練習都能掌握,因此讓大部分學生在該課程的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五、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激勵力度和表彰時效性不夠
目前的激勵仍然以教師課堂表彰、期末成績加分、電子屏公布為主,缺乏榮譽感、儀式感和新鮮感,激勵力度和表彰時效性不夠。建議增加給學生發(fā)獎狀或獎牌儀式。周賽次數(shù)多,建議由教務處統(tǒng)一制獎狀或獎牌,任課教師負責發(fā)放并做好領取和發(fā)放記錄,月賽及以上的比賽項目由學校組織。
(二)實施過程不夠嚴謹,沒有有效的監(jiān)管措施
以賽促學還處于試行階段,沒有嚴格的制度保證和監(jiān)管措施,依靠教師的自覺性難以推廣,也難以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建議形成文件制度,規(guī)范以賽促學的實行。
(三)對實訓條件及上課方式有一定的要求
本文所列舉的課程是集中周上課,適合以賽促學的推行。每名教師所帶學生少于25人,配有舉升工位2個,配套工具2套。
參考文獻:
[1]鄭春華.“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教”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5(10).
[2]陶志勇.“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1).
[3]楊清林.以賽促學,賽教結合,驅動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8(3).
[4]張穎淳.以賽促學在高校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yè),2012(21).
[5]甘娜,雷文斌.高職計算機專業(yè)以賽促學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