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被提到了一個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掃盲工作取得了很明顯的成就,當物質生活逐漸得到充盈之后,對于精神世界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我國人口眾多,有很多人因為環(huán)境或者經(jīng)濟等原因,文化水平比較低下,所以對于群眾文化必須要多加重視,組織培訓工作。群眾文化培訓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將群眾作為整個文化培訓的主體,在業(yè)余時間進行社會性文化的學習。隨著群眾文化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民眾接受了這件事情,群眾文化培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出來。
關鍵詞:群眾文化培訓;重要性;意義
群眾文化培訓是針對于我國的勞動群眾而言的,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可以接受文化的熏陶,豐富充盈自己的文化世界,了解更多社會發(fā)展的信息,緊跟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意識得到提高,更多的接觸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新思想,這樣才可以一直與時代的發(fā)展相同步,有利于自身素質的提高。所以政府應對群眾文化培訓這件事情給予足夠的重視,大力提高群眾文化培訓的標準,加強公共文化建設,從而為繁榮我國的文化建設添磚加瓦,提高民眾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升我國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加強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一、群眾文化在培訓什么
(一)思想政治方面的輔導
思想政治的學習是其他方面學習的一個基礎,因為群眾文化培訓的展開必須要建立在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上,很多文化水平比較低的群眾,思想方面的覺悟也是比較低的,所以在文化培訓的過程中需要對群眾的思想建設往大的方向上進行引導,時刻弘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旋律,群眾文化建設需要始終保持著先進性。也對群眾的思想進步是大有裨益的,對于有利于群眾身心發(fā)展的先進文化要積極的大力弘揚,但是對于那些對群眾思想有侵蝕作用的糟粕,不僅要引導群眾進行分辨,而且政府還要出力將這些娛樂文化糟粕進行取締,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出一份力。
(二)文化修養(yǎng)方面的輔導
既然是群眾文化培訓,那么文化知識的學習自然不能忘記,這是群眾文化培訓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文化知識需要對普通的群眾進行教授,不斷的進行普及,文化修養(yǎng)的輔導可以有效的將群眾的文化層次加以提高。當群眾對文化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對于自己的生活質量會有很大的提升,對真善美和假惡丑都可以有更加清楚的辨析,更多的感知到生活中的美好,將每天都熟悉的生活產(chǎn)生文化上的感知,促進用更加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在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中構建出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
二、進行群眾文化培訓的重要性
(一)有效的引導社會教育
大眾所習以為常的教育便是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從幼兒園大學,甚至是研究生和博士,只有在學校的體系中進行學習才可以稱之為教育,但是群眾文化培訓卻讓社會教育這個詞語被更多的人所知曉,在學校教育之外還有社會這個更大的圈子,離開了學校也可以繼續(xù)接受教育。只不過社會教育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化知識,它所涵蓋的內容更為廣泛,主要是教給人們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人是社會化的動物,并且這個社會化的進程是沒有結束的,只能說隨著發(fā)展而學到更多的社會化的知識,個人社會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社會教育所推動的社會化改變無疑對個人的人格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過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相比,本身是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的,因為社會的范圍太大,人在接受社會教育的過程中會面對到這個社會中很多的黑暗面,但同時社會教育也是這黑暗中的一絲光亮,可以給迷茫的人們一個指引,從而達到少碰壁的目的[1]。群眾文化的培訓大多要與生活息息相關,在一定娛樂性之下還要有足夠的引導作用,起到教育的目的,在群眾中間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弘揚社會正能量,讓普通群眾的生活也可以過的更好一些。
(二)可以保障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大國,縱觀這五千年的歷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從來都不是依靠少數(shù)的精英文化知識分子來進行傳承的,相反,它最大的依靠是廣大的普通勞動群眾,很多優(yōu)秀的文化都是從勞動群眾中出現(xiàn)的。隨著社會的更迭和朝代的更替,群眾文化也有了其多樣性和復雜性,優(yōu)秀文化被代代相傳,直至如今,群眾依舊是文化傳承的主力軍。雖然在社會的不斷更迭中會因為人口流動或文化災難而使某些文化消失,但因為普通民眾的堅守和發(fā)揚,很多傳統(tǒng)文化不斷的跟隨時代的發(fā)展而進行創(chuàng)新,廣大的群眾成為這些文化的保護者,取精華,去糟粕,不遺余力的發(fā)揚著優(yōu)秀的文化,堅持正確的文化道路,不斷的為我國文化建設的多樣性添磚加瓦,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充分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讓更多人群眾意識到自己有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義務,引導群眾如何去做,這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都有著極大的意義[2]。
(二)提高群眾自身的素質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各方面的建設發(fā)展都取得了極其顯著的突破,在解決了物質貧瘠之后,便需要解決群眾精神貧瘠的問題,并且近年來群眾的文化需求也呈現(xiàn)出一種不斷提升的狀態(tài)。面對現(xiàn)如今飛速發(fā)展的社會,在爆炸性的信息沖擊下,群眾需要有鑒別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且對其要大力的傳播。就我國目前的現(xiàn)狀來說,群眾文化培訓主要是針對農(nóng)村地區(qū)而展開的,因為時代和經(jīng)濟的局限,我國農(nóng)村地區(qū)很多的群眾都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人民的精神生活貧瘠空白,近來我國大力的進行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建設,除了物質生活的改善,也極為重視精神生活的開展,不過由于我國人口實在太多,所以建設之路依舊是任重而道遠,雖然文化水平較之前有所提高,但與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建設需求依舊是相距甚遠。政府需要做出進一步的引導,積極的組織進行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在農(nóng)村安放娛樂設施,豐富群眾的生活,組織群眾進行文化體驗,使他們的精神生活充盈起來。
三、如何提高群眾文化培訓水平
(一)明確文化培訓的定位
群眾文化的培訓工作也自有屬于它的受眾定位,并且培訓的內容是必須要與學校的教育有所區(qū)分的,群眾文化中也自然會有屬于它的指向和專業(yè)領域,并且每個群眾對于文化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受到年齡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要針對有不同需求的群眾給以不一樣的文化服務,所以,在進行群眾文化培訓的時候也需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專業(yè)性,在每一次培訓中都需要對文化有一定的定位,給群眾提供到更優(yōu)質的文化服務[3]。
(二)充分發(fā)揮出群眾才能
要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給有文藝特長的群眾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對他們的表演要積極的進行輔導,建立與群眾之間的一種文化交流機制,對群眾進行文化培訓的相關人員需要知道群眾的需求,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樣的文化,結合他們自身的特長來進行。比如面對平均學歷為小學的人,只能進行一些和鄉(xiāng)土聯(lián)系比較密集的文化培訓[4],以他們所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加以進行,提升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豐富他們的空閑生活。
(三)需要為群眾提供更高質量的文化培訓
為群眾提供文化培訓目的是為了豐富群眾的精神世界,但是只有提高優(yōu)質的精神食糧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高品質的文化服務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要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根據(jù)當?shù)氐奶厣M行特色文化的教育,鼓勵群眾根據(jù)地區(qū)文化特色來進行經(jīng)濟活動,所提供的文化服務不能觸及我國的政策底線,不進行低俗文化的傳播,要將人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對于低俗文化的傳播要進行遏制,政府部門在進行群眾文化培訓的過程中要嚴把質量關,精心挑選所要講解的內容,且向精益求精的方向發(fā)展[5]。
(四)開展的文化活動需要進行嚴格的編排
在群眾的文化培訓過程中,對于文化活動的編排上要突出重點和新意,在整個過程中要遵循人本主義的要求,工作人員在進行文化輔導的時候要將程序進行優(yōu)化,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對文化活動的內容要聽取多方面的意見,真正的開展人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
(五)注重群眾文化干部的帶頭作用
群眾文化干部是整個文化培訓過程中的領導者,并且還肩負著策劃和組織等職責,對于群眾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起著一種決定的作用,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建設也有了新的特點,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參與到這個活動當中,輔導的類型和方式也更加的多樣化,從時代發(fā)展的現(xiàn)狀出發(fā),增加了很多與社會發(fā)展步調一致的內容,群眾文化干部需要對社會的發(fā)展風向有所敏感,這樣在組織策劃活動的時候,才會有一個明確的發(fā)展方向,也會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6]。
四、結束語
綜上,群眾文化的培訓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對群眾進行文化輔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將群眾的素質全面提高,這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有極大的意義,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社會的安定團結。農(nóng)村群眾的文化素質得以提高,這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建設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應該要對群眾文化培訓給予足夠多的重視,一起為中國夢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并且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肖瑞澤.談群眾文化培訓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6(22).
[2]陳琴.如何做好文化館培訓與輔導工作經(jīng)驗談[J].青年時代,2018(10).
[3]姜少斌.淺談群眾文化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5).
[4]孫小紅.淺談國標舞的發(fā)展及其在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6(10).
[5]楊燦.談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如何進一步推進群眾文化工作--以玉林市群眾藝術館為例[J].農(nóng)家科技(下旬刊),2014(7).
[6]孫磊.淺談普及舞蹈教育對幼兒及青少年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