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志鵬
有關太極拳的文獻不勝枚舉,但是《王宗岳太極拳論》一直占據(jù)重要地位。書中并沒有太極拳的具體招式講解和練功方法介紹,而是以中國樸素辯證思想為基礎,汲取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之精華,將中庸思想貫穿始終。
《王宗岳太極拳論》開宗明義闡述太極的含義和太極拳定名的由來。太極本身就是對中國樸素唯物觀念和辯證思想的繼承,內蘊動靜皆宜、陰陽調和。《王宗岳太極拳論》借鑒這一思想,但又不落窠臼,認為招式只不過是陰陽、氣運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太極拳注重自身的修行,即立身中正,并將其作為練習的基本要求。不論各家各派對太極拳如何理解,中正的道理都是一致的。這一點正是中庸之道。
在研究太極拳的道路上摸爬滾打者不計其數(shù),常常因不能參悟個中道理而中途放棄,《王宗岳太極拳論》猶如蒼茫大海上的一盞明燈。作者將對中庸思想的理解潛移默化到作品之中,又通過太極拳運動映射了中庸思想,充實了中庸思想的表現(xiàn)形式。以作者之見,太極拳就是通過拳術、套路來領悟太極之道,然后依理隨心所欲。拳腳功夫是基礎,但要融會貫通陰陽之道,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有所偏廢。以書中提到的“用力之久”“有力打無力”為例,這里的力不是單純指氣力、力量,而是指需要潛心研究功夫,下氣力通過日積月累的修行而達到突破自我的效果。練習太極拳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身心的共同參與,在參悟中借助更多的力量。
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思想往往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逐漸顯現(xiàn)其局限性,中庸思想概莫能外。由于主、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中庸思想的部分觀點也曾受到過批判。推及《王宗岳太極拳論》,如果過分強調中庸思想里的“明哲保身”,必然對太極拳運動的發(fā)揚帶來不利影響。長期以來,人們對太極拳的“后發(fā)制人”原則有種錯誤看法,認為太極拳只是一種被動防御之策,缺失了拳法的應變性與策略性?!懊髡鼙I怼眱叭怀闪讼麡O避世的代名詞,忽略了人在太極拳運動中的主動性。
總而言之,在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成書的《王宗岳太極拳論》處處體現(xiàn)出中國哲學的光輝。另外,由于研究角度和領域的不同,對《王宗岳太極拳論》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對太極拳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成為研究太極拳發(fā)展與演變的經典之作。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和哲學思想,將更加有利于推動太極拳運動的國際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