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應方 劉桂榮 黎靈鋒 巫宗由
[摘要] 目的 分析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與C肽聯(lián)合測定對于糖尿病疾病診斷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該院進行就診的糖尿病疾病患者200例作為糖尿病組,選同期體檢健康人員200名作為健康組。觀察兩組受試人員的相關檢測指標情況。 結果 糖尿病組患者的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C肽指標與健康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針對糖尿病疾病患者采用血清C肽和糖化血紅蛋白聯(lián)合檢驗,能夠對患者基本病情進行詳細了解,給患者疾病后續(xù)治療提供相應的參考數(shù)據(jù),值得臨床推廣以及應用。
[關鍵詞] 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C肽;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44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a)-0051-03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代謝性病癥,準確掌握患者病情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治療的臨床效果。伴隨生活水平提高與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糖尿發(fā)病幾率呈現(xiàn)出增長的趨勢。糖尿病不但會致使患者血糖指標出現(xiàn)異常,還會致使一系列慢性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降低患者生活的質量,增大臨床治療的困難[1-2]。目前為止,臨床對糖尿病疾病的診斷方式是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等,應用效果較佳。但是在檢測的過程當中則會受到血糖濃度波動影響,從而不能夠對患者疾病嚴重的程度進行明確診斷[3]。該次就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該院進行就診的糖尿病疾病患者200例與同期健康體檢人員200名作為觀察對象,分析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與C肽聯(lián)合測定對于糖尿病疾病診斷的臨床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在該院進行就診的糖尿病疾病患者200例作為糖尿病組,選同期體檢健康人員200名作為健康組。糖尿病組男性患者有112例,女性患者有88例,年齡均在44~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8±4.6)歲。患者病程均在1~23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1.6±1.4)年。健康組男性患者有114名,女性患者有86名,年齡均在43~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9±4.2)歲。病程均在1~22年之間,平均年齡為(12.5±1.2)年。兩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C肽指標檢測。所有受試人員均采集抽2.0 mL EDTA-2K抗凝全血,4.0 mL普通生化管血。糖耐量,血糖測定用美國貝克曼DXC-800全自動生化儀,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紅蛋白用日本愛科來HA8180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高效液相色譜法;C-肽用雅培i2000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化學發(fā)光法。以上儀器均用進口原裝試劑,室內質控均在控。用EDTA-2K抗凝血測糖化血紅蛋白,普通生化管測血糖和C肽[4]。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T0、T1、T2、T3)C肽釋放與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情況進行測定。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肽指標釋放情況
糖尿病組C肽指標與健康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糖耐量、糖氏血紅蛋白比較
糖尿病組患者的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與健康組比較,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伴隨著糖尿病發(fā)病率的不斷升高,胰島素抵抗問題逐漸得到人們關注,健康群體血糖的高低和胰島素分泌相同。胰島素指標在空腹的時候屬于基礎低值,在口服葡萄糖之后會升高血糖,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隨著時間的延長,胰島素與血糖均會出現(xiàn)變化[6]。對糖尿病疾病患者的診斷,多采用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與C肽指標進行檢測診斷。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因為長時間采用胰島素藥物治療,雖然大量的釋放胰島素,但是其降糖作用相對較差,表明存在胰島素抗體。糖耐量的測定,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存在有偏高或者正??崭顾剑谴碳ぶ髸饾u釋放,胰島素水平的低平或者沒有顯著升高。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能夠準確的反映出患者前3個月血糖的控制情況,如果呈現(xiàn)持續(xù)升高的趨勢,那么臨床治療效果較差。針對采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疾病患者,C肽能夠抵抗胰島素的干擾,直接對C肽濃度測定能夠對胰島B細胞功能進行判斷[7]。與此同時,還可以發(fā)現(xiàn)患者低血糖出現(xiàn)的原因,在C肽指標過高的情況下,有可能是由于分泌胰島素過多所導致。C肽指標過低的情況下,則可能是由于其他的原因所導致。對C肽進行測定,有助于胰島細胞瘤與胰島素瘤的診斷與治療,C肽指標水平在胰島素瘤的血液當中偏高,如果手術之后仍然有較高C肽指標水平,表明瘤組織有殘留[8]。如果在隨訪的過程當中,C肽水平不斷升高,表明腫瘤存在轉移或者復發(fā)的風險性,少數(shù)糖尿病疾病患者已經(jīng)采用胰島素進行外源性治療,能夠出現(xiàn)在胰島素抗體內,對胰島素的測定產生干擾。C肽釋放試驗不但能夠判斷胰島細胞的功能,觀察B細胞分泌的變化情況,還能夠有效指導糖尿病的臨床分型,避免出現(xiàn)盲目治療的情況。
奚齊紅等人[9]的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與健康體檢人員在各時間段的C肽變化情況比較,糖尿病患者C肽釋放量均要顯著高于健康體檢人員,兩者之間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在糖耐量指標情況方面比較,糖尿病患者在各時段的糖耐量指標高于健康體檢者,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兩組患者在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方面比較,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指標高于健康體檢人員。該次的研究結果與其研究基本相符,糖尿病組C肽指標與健康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糖尿病組患者在基礎低值指標最低,隨著時間的延長,C肽指標不斷增高。在糖耐量指標方面比較,糖尿病患者糖耐量指標要顯著高于健康體檢人員,糖化血紅蛋白指標也要高于健康體檢人員。兩組之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以上結果說明,糖尿患者C肽呈現(xiàn)高反應型,所以需要采用胰島素增敏劑作為首選的診斷方案,日常的活動過少患者,需要堅持鍛煉,體重過高的患者,需要遵循醫(yī)囑對飲食進行控制。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島素指標水平相對較低,釋放曲線呈現(xiàn)出無反應型或者低反應類型,表明患者胰島功能遭遇到嚴重的破壞或者衰竭,臨床需要首選磺脲類藥物醋精胰島素釋放,能夠早期實施胰島素藥物治療[10]。
糖化血紅蛋白主要是血液葡萄糖經(jīng)非酶作用,通過細胞膜和細胞內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產生產物,合成的速度和紅細胞所處環(huán)境當中血糖的濃度呈現(xiàn)正比。糖化血紅蛋白形成屬于不可逆,濃度和紅細胞壽命與這段時期內血糖平均濃度密切相關,不會受到每天血漿葡萄糖濃度大小的波動產生改變,也不會受到運動或者食物影響,所以糖化血紅蛋白主要反映6~8周平均的血糖濃度,對評估血糖控制情況提供可靠參考指標[11]。C肽指標和胰島素均是胰島素原分裂從而形成等分子肽類,具備不被肝臟酶滅活,并且半衰期較長特征,因此血清C肽能夠較好反應出胰島B細胞的儲備功能。臨床測定血清C肽能夠準確反應出胰島分泌的功能。血清C肽半衰期相對于胰島素較長,因此對血清C肽測定,不能夠反應糖尿病患者某一時間段血糖指標水平,因此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與C肽指標聯(lián)合檢測,能夠有效提高糖尿病疾病的診斷效果[12]。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疾病患者采用血清C肽和糖化血紅蛋白聯(lián)合檢驗,能夠對患者基本病情進行詳細了解,給患者疾病后續(xù)治療提供相應的參考數(shù)據(jù),值得臨床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裕春.糖尿病患者胰島素、C肽釋放、糖耐量和糖化血紅蛋白聯(lián)合測定分析[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6,23(2):175-176.
[2] ?薛福平,劉春江,劉詠菊,等.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糖尿病患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12):1472-1473.
[3] ?金波.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糖化白蛋白以及C肽聯(lián)合測定對糖尿病的臨床應用價值[J].臨床醫(yī)學,2017,37(12):1-3.
[4] ?高婷婷.不同糖耐量人群尿C肽肌酐比值與胰島β細胞功能和胰島素抵抗的關系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8(3):352-355.
[5] ?劉艷杰,張麗俠,袁進磊,等.胰高血糖素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6,45(5):148-151.
[6] ?王春華,蘇建彬,萬洋洋,等.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α細胞和β細胞關系的研究[J].中國醫(yī)刊,2018,53(8):879-882.
[7] ?吳孟水,寧翠利,劉寬芝,等.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與血清C肽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6,33(3):234-237.
[8] ?楊彩嫻,黃啟亞,鐘國權,等.新診斷2型糖尿病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后三種治療方案對胰島β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6,8(10):613-617.
[9] ?奚齊紅,朱翠玲,楊篷,等.新診斷酮癥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胰島功能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8,39(2):84-89.
[10] ?鄒光美,黃朝任,吳博文,等.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與空腹C肽、HbA1c及果糖胺相關性的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4):3-5,9.
[11] ?陳頻,黃勤,徐向進,等.利拉魯肽聯(lián)合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及胰島β細胞功能的作用[J].中華內科雜志,2016,55(5):349-354.
[12] ?符蘭芳,蒙緒標,熊青,等.利拉魯肽對2型糖尿病患者炎癥反應及血清脂聯(lián)素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7):1603-1604.
(收稿日期: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