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禎
內(nèi)容摘要:漢字是對外漢語教學最顯著的特征,對于習慣使用單一線性排列的拼音文字學習者來說,漢字存在著難認、難寫、難記。再加上對漢字教學重視不足,長期以往,漢字成為大多數(shù)學習者學習漢語的主要瓶頸。
關鍵詞:對外漢語 漢字教學 技巧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載體,是對外漢語教學最獨特的組成部分。對于以漢字為第二語言的學生來說,漢字是他們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功,但是漢字的難認、難寫、難記也是讓學生頭疼的原因之一;在漢字教學中,利用漢字的構成規(guī)律和基本理論特點,巧妙地進行漢字教學,不但減少留學生對學習漢字的畏難情緒,而且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本文從展示漢字、解釋漢字兩個方面討論漢字教學的技巧。
展示漢字,應從漢字本身的特點音、形、義三個方面下手展現(xiàn)給學生,使在最短的時間里,對所學的漢字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準確而有效地掌握漢字打下基礎。
1.看圖識字
出示圖片,指示字形,讀出字音。比如:跑(pǎo)笑(xiào)
學生通過圖片,對字義一目了然。在圖片旁給出漢字,用圖片來解釋字義,看圖識字,這種方法形象、生動、直觀,尤其是圖形與字形關系密切時,效果更好。
2.板書寫字
板書是漢字教學最傳統(tǒng)的方法。教師直接將學習的漢字寫在黑板上,以便學生直觀學習漢字。
①板書方法
教師在當場板書時,邊讀邊寫筆畫、部件名稱并介紹字義、字音。
文wén,文化的文,點,橫,撇,捺,這個字念文…….
化,左邊一個單人旁,右邊是撇,豎著勾,這是文化的化,化學的化……
在漢字教學初期階段,教師當堂板書,多次灌輸漢字字音、筆畫、筆順、部件、結構等基礎知識。到了后期階段,學生掌握一定的字數(shù)后,教師在上課前把學習的漢字提前書寫好,挑選一部分相對難寫易錯易混的字重點講解,必要時對比講解。不僅讓學生直截了當看到教師的書寫順序,而且一目了然地觀察出漢字的筆畫和結構的布局位置,同時說出漢字形體特點及字音字義。
漢字是表意為主兼表音的方塊字,漢字的義、音、形三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是解釋漢字的基本依據(jù)。解釋漢字是根據(jù)漢字的特點,對要解釋的漢字從音、形、義三方面下手進行分析和講解。
1.析音
漢語中存在相當數(shù)量的形聲字,其音符與該字讀音相關和意符與該字的意義相關。析音方法是根據(jù)形聲字的聲符具有部分表音特點找出它與該字讀音的關聯(lián),對漢字進行分解記憶。
例如:學過“方位”的“方”,“踏青”的“青”,在教新字“防、訪、紡、請、清、蜻”等字時,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留意這些漢字之間聲音上的關聯(lián),注意其之間的細微差別。教師應做以下描述:
“防、訪、紡”都是形聲字,“方”代表音符,只是聲調(diào)不同而已,左邊的部分表示意思?!胺馈北疽馐堑虊?,這里的阝就是阜的意思;“訪”字的部首是“讠”,有說話的意思,表示向人詢問調(diào)查;“紡”念fǎng,與絲綢有關,表示把絲、棉、麻、毛或人造纖維等做成紗。
“請、清、蜻”全是形聲字,“青”是“qing”音,只是四聲不同,部首“讠”、“氵”“蟲”都與意思有關。
根據(jù)聲旁析音解字讓學生舉一反三,加深對漢字讀音的印象。需注意的是形聲字的表音部分與漢字不對等。有的漢字音符與聲旁相同,有的則不相同,即漢字的聲韻調(diào)中有一兩部分相同,有的則相去甚遠。在作解釋時,應根據(jù)漢字特點酌情介紹。
2.析形
漢字的發(fā)源從象形文字開始,現(xiàn)行漢字多多少少還保留著某些象形特征,總能見形而知義。從字形下手,向學生展示漢字,對學生記憶和掌握漢字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①依形解字
根據(jù)漢字形狀的特點,對獨體字進行講解。
比如講解“日、水”時,描繪漢字形狀,在漢字旁繪出漢字形狀,達到對漢字解釋目的。
日—在天體形狀的圓圈內(nèi)加一點,表示“太陽”的意思。
水—像峭壁上落下的液滴,表示“水”的意思。
②依形釋字
根據(jù)漢字字形特征,對合體字進行講解。
比如在解釋“酒、從”漢字時,做講解:
酒—左邊是“氵”,與水有關,表示一種液體,右邊像盛酒的瓶子。
從—兩個人一前一后,表示從,所以用“從”表示“跟從”的意思。
3.析形
根據(jù)漢字字形的表意特征,對漢字進行講解字義。
①依結構釋義
利用組成漢字構件的表意特征來講解漢字。
漢字中還保存著一些指事字和會意字,利用從組成漢字構件之間的關聯(lián)入手來講解漢字的意思。例如“信”是“人說的話”,所以人說了話就要算數(shù);又比如“武”字,從戈從止,只是趾的本字,腳趾的意思,戈下有腳,表示人拿著武器走。顯而易見,這是征伐或者顯示武力的意思;再如“取”字,從而從又,又是有的本字,作部件用當手講,是手拿一只耳朵,古代戰(zhàn)爭中對敵方的戰(zhàn)死者割左耳,用以記功。
②依形旁解義
利用漢字字形的表義功能特征對字義進行解釋漢字。
漢字形旁的表義特征,一般情況下表達同一類事物。具有共同形旁的漢字,通常有著相同的人類屬性。利用這一屬性,通過對偏旁或者部首的義符分析,不僅對漢字字義的掌握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對增強漢字結構觀念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講授“湖”字時,應該講解為,左邊是“氵”,是漢字“水”字變形而來,是一個形旁,只要有“氵”的字大多數(shù)情況下與水有關。這時,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 與“氵”有關的字,同時可以稍加區(qū)別補充。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想到“海、湖、酒、灣”等字,并且增強了對“氵”的理解。
4.類推釋字
根據(jù)已學過的漢字進行類推,分析講解漢字。
①類推字音
利用之前學過的漢字字音類推出新字的字音。
例如在教授“請”字時,教師可先向學生問這個字怎么念,讓同學自己猜想一下這個字,學生之前學過“青、清、情”等字,所以很容易就猜出“請”的讀音“qing”,再用手勢配以正確的聲調(diào)教授給學生。
②類推字形
利用之前學過的漢字字形引出新字的字形。
所謂類推字形,指利用漢字的規(guī)律,讓學生從已學漢字推想出新字,是一個掌握漢字的過程。比如學了“上”字,教師寫出“上”字并指向上方,然后指向下面,讓學生猜一下“xià”(下)的字形。類推字形不是讓學生憑空造字,應要事先給予充分的引導及恰到好處的講解。
③類推字義
利用已知漢字的意義類推出新學漢字的字義。
類推字義是類推法中常用的一種。從漢字字形可推測出其大概意義。所謂類推字義,指由偏旁或部首義符下手,也從漢子部件構成入手,推斷漢字的大概意義。
例如學過“人”的意思,兩個“人”合成的“從”就不難猜出它的意思;由此不難再推斷三個“人”疊加在一起的“眾”的意思了。
④俗字源釋義
利用構成漢字的各個部件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其字形特點,對漢字進行有意義的講解,加深對漢字的記憶。
所謂俗字源,指不是字的來源,而是把漢字講得通俗化、易懂化,講的妙趣橫生,有時候增強學生對字的理解,也用來糾正學生易錯的漢字。例如學生常常寫錯“宿”字。若解釋道,“宿舍是很多人住的地方,所以寶蓋頭表示房子,里面住著一‘百個人”,學生很容易就記住“宿”字下面不是“白”而是“百”。用俗字源解釋漢字,是漢字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幫助學生記憶漢字有著無可替代的特效。又如“安”,指有女人在房子里,自然是安心,安全的;“眾”意指人擠人,人挨人,人上有人,有很多人;“好”是有兒有女,兒女雙全就是一個“好”字;“滅”就是在火上蓋上蓋兒,就把火“滅”了;“買、賣”指沒有東西就要去“買”,有了東西才出去“賣”。
俗字源解釋漢字,可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漢字進行通俗易懂的解釋。切不可濫用,只是一種幫助記憶的方法。
漢字教學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大部分教學者認為漢字教學是詞匯教學,伴隨著課文的講解即可,導致漢字教學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效果也不理想。根據(jù)漢字的特點,針對性教學,選擇最恰當?shù)姆椒ǎ蜃质┙?,結合實踐讓學生將漢字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更易接受,注重教學方法,若為了趣味性,丟失漢字的規(guī)范性和可接受性,給學生造成額外負擔,就得不償失了,創(chuàng)新漢字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提供充分的機會展示自己。
參考文獻
[1]翟汛.對外漢字教學芻議[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
[2]金磊.對外漢字教學字感培養(yǎng)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