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金平
對于部分觀眾而言,他們在觀賞一部影片時容易被瞬間的感性情緒左右,因某個細節(jié)而感慨萬千,卻不愿意或沒有能力對影片進行整體性的評價。影片《銀河補習班》就需要一種全局視野才能進行更為客觀理性的評判。因為,它不乏華麗的音符,但難以演奏成一曲動人的樂章。
《銀河補習班》的某些細節(jié)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啟發(fā)性,尤其關于如何做父親,如何定位教育的路徑與目標,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有積極的意義。但是,令觀眾難以入戲的地方在于,影片中的父親馬皓文過于完美,他類似一個擅長烹飪鮮美雞湯的廚師,似乎沒有什么困難是一勺雞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奉上一碗。
馬皓文曾向兒子道歉,他也是第一次做父親,難免會有不知所措的時刻,可是,馬皓文時常自大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哪里看得出對“父親”角色的任何敬畏?1997年,馬皓文經過七年牢獄之苦后,心態(tài)上理應是自卑而謙恭的,但他在對兒子的學習情況一無所知時,卻突兀又冒失地對閻主任當眾發(fā)誓,要通過一個學期左右的時間,讓兒子馬飛的成績從班級墊底,上升到年級前十。確實,觀眾喜歡跟隨主人公完成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現(xiàn)近乎白日夢一般的夢想,這是很多影片的核心懸念以及吸引力所在。當馬皓文信心滿滿地作出承諾時,影片就此建構了一個焦點性的戲劇沖突:馬皓文如何帶領兒子完成逆襲?
這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懸念建立之后,觀眾默認為情節(jié)對抗的雙方應該在馬飛的懶散、松懈、基礎薄弱與學習所需要的刻苦、自律、執(zhí)著之間展開。馬皓文應該針對馬飛的現(xiàn)狀,去喚醒馬飛學習的熱情,明確學習目標以及人生理想。但是,當馬皓文與兒子進入學習狀態(tài)之后,觀眾卻沒有看到兩人的奮斗姿態(tài)與拼搏意志,而是發(fā)現(xiàn)影片轉換了沖突設置的方向:馬皓文奉行的是自由發(fā)展、快樂教育、主動學習的理念,進而與學校刻板僵化的教育模式、題海戰(zhàn)術、功利化的學習目標形成了正面抵觸。換言之,在這場與學習有關的戰(zhàn)斗中,影片未能挖掘馬飛身上的任何問題,而是讓倆父子全部聚焦于與學校教育的對抗上。這種劇情的處理方式,未免過于偏激,影響了影片的情緒感染力和在主題上的反思性,也剝奪了讓觀眾看到馬飛更有價值的成長的機會。尤其在影片的幾個核心事件中,除了突遇1998年的大洪水那段有顯見的情節(jié)高潮之外,其余幾個事件要么過于平常或溫和,要么在大段的辯論和演講中自我感覺良好,其實對觀眾的深層感觸極為有限。
馬皓文在教育馬飛時“金句”頻出,看似極為睿智,極為勵志,但是,從人物塑造的角度來說,這未必是好事。這容易使馬皓文的形象過于空洞,使觀眾把握不住人物的核心性格以及對于人生的主旨性態(tài)度。例如,馬皓文多次提及“一直想”的理念,希望馬飛在面對挫折與困難時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能夠突破自我潛能。同時,馬皓文又鼓勵馬飛要相信自己,要聽從內心的聲音,要永不認輸,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要去觀察生活,感受大自然,要在旅行的足跡中學到書本上沒有的內容,要用更具靈性和想象力的筆觸去書寫人生……正因為馬皓文的思想體系過于全面,教育見解過于深邃,觀眾一方面覺得人物形象很不真實,另一方面又抓不住馬皓文關鍵性的教育觀念。這影響了觀眾對于人物的了解,當然也削弱了人物的魅力。
尤其馬皓文與閻主任針鋒相對地辯駁時,可謂慷慨激昂,將教育的目的、教育對于學生的激勵作用、學習對于人生的意義,進行了高屋建瓴的陳述??墒?,觀眾此前對于馬皓文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一個橋梁設計師,最多理科好,在監(jiān)獄里呆了七年之后,為何對教育的認識會如此深刻透徹?或許,馬皓文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傳聲筒的功能,創(chuàng)作者借助馬皓文之口酣暢淋漓地宣揚著自己的價值與理念,而根本不考慮人物塑造的真實性和情節(jié)的合理性。
除了情節(jié)設置和人物塑造的問題之外,《銀河補習班》在節(jié)奏的處理上也不盡如人意。影片的兩個時空中,現(xiàn)實時空不說多余,至少篇幅過長。假如影片以線性敘事來講述的話,基本上可以結束在馬飛被錄取為飛行員的高光時刻。由于時長充足,影片大量鋪陳了馬飛的太空生活,尤其是馬飛在困境中的積極作為,這對于刻畫馬飛其人,展現(xiàn)父親對于馬飛的影響是有價值的,但嚴格來說,太空生活這條線索,炫技的成份多于敘事的意義。
影片中還有一些明顯的邏輯漏洞,影響了情節(jié)的流暢和人物塑造的可信。例如,馬皓文設計的橋梁在開通當日坍塌,如此重大的安全事故不可能草率地斷定是馬皓文受賄導致的質量問題。還有,馬皓文作為影響惡劣的經濟犯,他的兒子決不可能成為飛行員,更不可能當選宇航員。影片只顧著敘事上的快意(馬飛從小熱愛航空),而忘記了軍隊政審這一回事,更忽略了國家在挑選宇航員時的嚴苛考察。更進一步說,馬皓文對于學習的理解實在過于膚淺和想當然,未能體現(xiàn)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用率性而為的姿態(tài)打造一種聽從內心、尊重個性和興趣的學習理念,看似熱血,但未必有效。而且,馬皓文對學校教育的批判其實沒有真正抓住問題的本質,只是多少流于表面甚至不乏偏激地認為當前的教育過于功利、冷漠。或者說,馬皓文可能意識到當前教育的一些弊端,但他的“突圍路徑”不具可行性,也沒有什么科學性。更何況,觀眾未能看到馬飛像模像樣的勤奮與刻苦,卻意外地從班級最差的學生,通過短短一個學期在全市最好的中學躍升到年級前十……
影片在勾勒時代背景方面有突破的地方不多,還是選擇代表性的歌聲、標志性的事件來指稱時代。這種處理方式無可厚非,但是,影片中這些鮮明的時代座標,并未有效地參與劇情或者人物塑造,淪落為空洞的符號飄浮在影片中。例如,1992年亞洲足球杯中國男子隊奪得季節(jié),1997年香港回歸,1998年金融危機、下崗潮,這些事件和人物有什么關系,它們在影片中的出場對于劇情有什么影響?比較而言,影片開始時1990年亞運會與人物命運有重要關聯(lián),1998年的大洪水使父子之間的感情得到了升華,這才是比較理想的處理時代背景的策略。
確實,使用流行歌曲可以快速營造特定的時代氛圍,讓觀眾感受時代的氣息甚至是脈搏。例如,《亞洲雄風》一響起,觀眾就能準確地“穿越”到1990年。但是,如何使音樂既能標識年代,又能與劇情產生更為微妙的化學反應,這才是創(chuàng)作者應該追求的境界。當馬皓文找工作受挫但又決不言棄時,影片響起了《好大一棵樹》,歌詞中對大樹的禮贊,“你的胸懷在藍天,深情藏沃土”,與馬皓文當時的形象與精神特別契合,很好地實現(xiàn)了音畫對位的效果。還有馬皓文帶著兒子去看航展時,響起的是《快樂老家》,歌詞中“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fā)”與父子倆啟程的身影、歡快的心情無比貼切……
影片有幾處平行蒙太奇處理得極為出色。在獄中的馬皓文給馬飛寫信時,設想著馬飛讀小學了,一定交到了很多朋友,能夠和小伙伴們愉快地奔跑??墒?,畫面卻是馬飛被一群學生欺凌,在倉皇逃竄。同時,馬皓文也在風雨泥濘中拉著一車磚艱難地行進,甚至被人惡意絆倒而敢怒不敢言。這個段落,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剪輯表現(xiàn)了父子倆相似的處境,又通過聲畫對位的手法展現(xiàn)了想象與現(xiàn)實的尖銳對立。
整體而言,《銀河補習班》在部分細節(jié)上確實有著沖擊人心的力量,并通過一些煽情型的場景,極為精準地擊中了觀眾的淚腺。尤其是影片對于父子情的渲染,讓觀眾看到了身為父親的辛酸與擔當,看到了父子之間在相互理解和鼓舞中走向圓融的過程。而且,影片極具勇氣地反思了當前的教育理念,探索并倡導了一種更為民主,更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模式。
影片在電影語言的處理上也不乏創(chuàng)新性,回憶時空的暖色調,對部分場景氛圍的敏銳捕捉,聲音與畫面的多重對位關系,都在多個層面上打動了觀眾,但是,影片在核心沖突的處理上,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在一些關鍵情節(jié)的把握上,還是有諸多明顯不扎實、不嚴謹之處,影響了影片整體性的成就。而且,由于影片只關注馬氏父子過于理想化的逆襲之旅,導致其它人物淪為配襯甚至是丑角。如馬飛的母親以及繼父,在影片中大多數(shù)時候無所作為,只是偶爾增加一些笑料;小高老師的形象比較模糊,對于馬飛的情感線處理得比較潦草;閻主任逼瘋了優(yōu)秀的養(yǎng)子,這本應是一個有深度的人物,但影片處理得像一個惡魔。這都說明影片未能處理好主線與副線、主角與配角之間的戲份比重,未能讓副線、次要人物更好地參與到劇情中來,更好地配合主要人物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