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中,富含情感教育的文學作品占據(jù)大量的篇幅,教師如何幫助學生發(fā)掘作品的內蘊,讓真、善、美走進學生內心深處,這的確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本文以朱自清《背影》實際教學為例,在探討《背影》文本價值和教學價值的同時,對如何更好引導學生領悟其背后的情感內涵作一些個人的思考。
【關鍵詞】語文;《背影》;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時間,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情感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笨梢娬Z文閱讀教學的內容絕不是純粹的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而是一種綜合素養(yǎng)的積淀,而這其中情感教育應是閱讀的根本。本文以《背影》實際教學為例,在探討其文本價值和教學價值的同時,對如何更好引導學生領悟文章情感內涵作一些個人的思考。
一、《背影》文本價值和教學價值的再思考
閱讀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生閱讀的引導者,其對文本的理解和領悟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就朱自清的《背影》來講,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教師單純將其設定為表現(xiàn)父愛的文章,講解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分析父愛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然后引導學生從四次背影、四次流淚中體會父愛的偉大。他們花大量時間分析父親爬月臺給“我”買橘子時的感人瞬間,分析這些動詞在表現(xiàn)父愛時的表達效果,甚至將父子二人的衣著進行對比,以此來分析解讀父愛的偉大。隨后情感的落腳點在父愛的偉大上,告誡學生要理解父母,要學會和父母相處等。但從最后的接受情況來看,由于他們年紀尚小,根本無法真正體會教師所闡述的這些關于父母親情偉大的真正內涵,以致這篇文章最后的教學價值從某種層面上講也就單單體現(xiàn)在寫作手法及細節(jié)描寫等一些語義以及寫作技巧方面了。
可是筆者在經(jīng)過數(shù)次教學教研探討后發(fā)現(xiàn),《背影》從某種意義上講并非單純表現(xiàn)父愛的文章,它實則是體現(xiàn)父子情的具有較高文本價值和文本教學價值的文章。它真正能打動人心、體現(xiàn)人性高度的不是父愛子,而是子愛父。父愛子是恒定的,而子對父的情感是曲折的。《背影》里所表現(xiàn)出的父親為兒子所做的一些事情,如送還是不送兒子去車站、送上車后的一些囑托、艱難爬月臺買橘子等,通過簡單的分析學生很容易能理解它所流露出的一個老父親對兒子的愛。但其中子對父的復雜且曲折的情感,卻是學生不易發(fā)現(xiàn)且具有較高教學價值的。父親要送“我”去車站,“我”的反應是再三勸他不要去,對他的關心并不在意;父親和腳夫關于小費問題討價還價,“我”也并不領情,還硬要插嘴;他囑托茶房照顧“我”,“我”卻心里暗笑他的迂……最后看到他艱難爬月臺給“我”買橘子的背影時,突然間淚流滿面,觸動了內心深處關于父愛的那根心弦,開始慢慢理解父親……這其中關于子對父親由視而不見到慢慢懂得的過程及子對父愛的珍視等問題,都是值得研究的。
二、情感教育的滲透——《背影》教學實例探討
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通過一些手段來觸動學生對文本的感知,引導學生理解語義,明白語義的層次,更要引導學生理解語義的層次是如何勾連、如何流動的。在教學中,我深知引導學生理解整篇文章情感時,單抓背影不行。要從全文來看,不能只停留在父愛層面,要去細細體會父子情。
依據(jù)以上對文本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將情感重點投射在父子情特別是子對父曲折情感上。在具體的教學中,我進行了如下引導,先對比送別過程中父子二人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父親愛兒子表現(xiàn)在一切細節(jié)里,而且是那樣的自然,而兒子對父親的這些關愛稍微有些不理解、不耐煩。我們發(fā)現(xiàn)這對父子是缺少交流的,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有問題的,在探討這個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探討,生活中我們對父母的愛太習以為常,對父母的嘮叨過于反感,以至我們往往忽視了父母的愛。
后來看到年邁的父親爬月臺艱難給自己買橘子后,“我”淚流滿面,感動于父親對“我”的關心……但據(jù)作者后來在自己散文中回憶所講,他情感最終的爆發(fā)點卻是父親的那封來信:“我身體平安,唯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笨赐晷藕螅拔摇睉阎⒕?、傷悲、感恩等復雜情感含著淚完成了這篇文章。此時學生仍然很難理解兒子對父親的這種復雜情感,此時就很有必要補充一些背景資料。(1915年,朱自清父親包辦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1917年,父親失業(yè),祖母去世,家庭經(jīng)濟陷入困頓,朱自清二弟幾乎失學,《背影》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一年;1921年,朱自清北大畢業(yè)參加工作,父親為了緩解家庭經(jīng)濟緊張狀況私自扣留了朱自清的工資,父子發(fā)生劇烈矛盾,朱自清離家出走;1922年,朱自清帶兒子回家,父親不準他進門,只能悵然離開;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親不搭理他,父子開始長達多年的冷戰(zhàn);1925年,朱自清父親寫信給兒子: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在淚水中完成了《背影》。)有了這些資料的補充后,學生懂得了朱自清對父親復雜情感的緣由。然后讓學生重新閱讀文章,并拋出一個問題:“父子之間的這種隔膜為什么能夠沖淡?”從整體教學反饋來看,學生很容易能回答出來:“是愛,消除了父子間的間隙?!辈⑶以谡劶敖窈笕绾闻c父母相處時,他們不再僅僅是按照往常慣例來分析,其中有一部分開始真正思考自己和父母的關系,懂得了父母的愛,知道了在今后相處中自己應怎樣做。而這個層面上的思考與簡單地停留在父愛問題上的探討相比,其實更深刻也更能觸動孩子們的內心。隨后帶領學生回歸原文,大聲朗讀第一自然段“我與父親不想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及最后一個自然段“哎,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這其中兒子對父愛的理解和珍視自然而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最后筆者帶領學生齊讀龍應臺的《目送》,對本堂課的情感做最后的升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這樣整篇文章的閱讀價值就得以彰顯:我們感懷父親的愛,但更珍視兒子的懂得。
從實際課堂教學及課后反思中筆者意識到,閱讀教學中,情感的滲透一定要建立在對真實事例的解讀上,要落到實處,整體感知、研讀文章只是課堂程序,并非閱讀本身。我們的閱讀指導要從下到上,從引導學生理解語義、語義的層次、語義層次間的勾連上升到文章的真實情感方面,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將文本所體現(xiàn)的情感和學生的真實體驗相聯(lián)系,這樣讀者才能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正如《背影》,直接闡述父愛偉大或我們應該珍視親情,不如一位老師課上這樣的提問來得震撼,“你最怕父母什么?”“我們不怕父母的打罵,而是害怕父母失望的眼神,流淚的樣子?!边@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設計,自然而然引發(fā)學生對父母關系問題的深刻思考,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三、小結
總體來講,情感教育滲透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運用情感教育滲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理解、消化所學知識,還能夠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讓老師、學生、作者之間產(chǎn)生情感共鳴。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要正確使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陶冶初中學生的情操,塑造初中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培養(yǎng)初中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葉曉紅.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3(33).
[2]陳海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滲透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6).
作者簡介:王萍萍,女,1990年生,湖北武漢市人,中學語文二級教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