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群 嚴明芳 周巧芳 余涵
[摘要] 該文研究了預見性護理對ICU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該次選取研究對象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ICU糖尿病患者,按數字法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施予ICU糖尿病患者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正常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預見性護理,通過對比兩組患者血糖改善情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及住院天數。 結果 發(fā)現在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經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餐前血糖水平以及餐后 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而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住院天數卻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對ICU糖尿病患者施予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從而縮短 ICU 治療時間,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ICU;糖尿病;血糖水平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7(b)-0101-03
ICU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危重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腎臟系統(tǒng)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糖尿病足)等并發(fā)癥,病情復雜,治療困難,護理方面也是巨大難題。在ICU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對患者采取預見性的護理,可以有效降低高血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研究分析了預測性護理干預在ICU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80例ICU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某三甲醫(yī)院收治的80例ICU糖尿病患者按數字法隨機分成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38~78歲;平均年齡(56.16±3.84)歲;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46±0.57)年。對照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齡(55.78±3.96)歲;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21±0.8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及排除標準
研究對象為該三甲醫(yī)院ICU科室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入選標準:語言、聽力、認知正常;年齡 18~80 周歲;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昏迷、有認知障礙或者精神疾病病史者;臨床資料不全者;因精神原因或者軀體原因而不能完成最終調研者;無法配合或者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對照組及觀察組均積極接受糖尿病對癥治療,對照組施予常規(guī)護理,即病情觀察,嚴密監(jiān)測生命征、血糖值及出入量情況,實施心理護理,基礎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預見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預見性心理護理。ICU患者均無家人陪伴,對住院環(huán)境陌生加上疾病復雜危重,住院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高,患者容易產生焦慮心理。所以護理人員在糖尿病患者入住ICU后則立即采取積極的心理護理干預,增進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顧慮,及時疏導患者的消極情緒,解答患者的醫(yī)療疑惑,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告知疾病相關知識及可能出現的低血糖表現及應對措施,告知患者ICU有醫(yī)務人員24 h陪護,可以及時解決醫(yī)療問題,以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1]。②低血糖預見性護理。靈活監(jiān)測血糖水平,控制胰島素用法、用量。對血糖水平不穩(wěn)患者, Q1 h或Q2 h嚴密監(jiān)測血糖,采用胰島素泵法控制胰島素攝入,即在NS50 mL中加入50 U中性胰島素配成胰島素泵,通過調整泵速的方法將血糖控制在7~10 mmol/L,待血糖穩(wěn)定后再逐步延長血糖的監(jiān)測頻率。同時,加強巡視,若患者出現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壓下降,警惕低血糖的出現,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做到早期發(fā)現,早期干預。③感染的預見性護理。ICU糖尿病患者,病情復雜、危重,常伴有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留置引流管,留置尿管,血透監(jiān)測等侵入性操作,一旦感染,很難控制[2],因此,在進行臨床操作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加強呼吸道、各種引流管、穿刺口的護理,加強口腔及皮膚護理,若發(fā)生開放性傷口,則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感染遷延不愈。④飲食不當及便秘的預見性護理。合理的飲食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醫(y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及需要設計合理的營養(yǎng)膳食計劃,采取少食多餐,在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能量以及微量元素的同時,控制葡萄糖的攝入量以及吸收速度,既要防止營養(yǎng)攝入過多導致的血糖過高,也要防止低血糖地發(fā)生。同時,因ICU患者長期臥床休息,讓護士指導患者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定時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的發(fā)生[3]。⑤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預見性護理。嚴密監(jiān)測ICU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生命征情況,及時發(fā)現酮癥酸中毒的早期征象(多飲、多食、多尿,極度口渴,周圍循環(huán)衰竭、意識障礙等)則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建立靜脈通路,補液擴容,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4],同時行胰島素治療,酌情根據需要加大胰島素泵入,控制血糖水平。⑥皮膚壓瘡及硬結預見性護理。嚴格Q2 h翻身、拍背,保持床單平整、清潔和干燥,按摩軀體受壓部位,每日擦洗,經常更換患服,保持皮膚清潔干凈,防止壓瘡的發(fā)生。對長期注射胰島素患者,要定期更換穿刺部位,防止皮下硬結。⑦糖尿病足的預見性護理。嚴密觀察患者足部的溫度及皮膚顏色,若有發(fā)現糖尿病足征兆,及時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鼓勵肢體運動,每日早、中、晚定時按摩足部,改善血運循環(huán)。
1.4?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進入ICU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變化情況[5]。按照簡明生活質量量表(DQOL 量表),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量表內容包括社會關系、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以及治療影響總共4個維度,滿分為 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入住ICU的時長情況。
1.5? 統(tǒng)計方法
研究資料采用 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 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糖尿病患者干預前后各項血糖指標的改進情況的對比結果
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3個指標改善情況方面比較可以得出,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血糖指標改善情況要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對比結果
對比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可見觀察組患者的社會關系分(92.46±5.2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84.66±7.14)分,觀察組患者的生理功能評分(94.09±6.86)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7.60±6.19)分,觀察組患者的心理功能評分(90.26±7.38)分高于對照組(86.61±6.47)分,獨立性評分(91.57±9.17)分也高于對照組(86.54±7.2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得分情況對比結果
應用該院 ICU 自制護理滿意度測評表評定患者滿意度情況(主要記錄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不滿意)。滿意率=(較為滿意人數+滿意人數+非常滿意人數)/總人數×100.0%,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結果
入住 ICU 期間,對照組低血糖4例、壓瘡2例、感染 2例、便秘2 例;觀察組低血糖 2例、壓瘡0例、感染 1 例、便秘2例;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5%, 顯著低于對照組 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64,P=0.039)。
2.5 兩組患者ICU入住時間對比結果
比較兩組 ICU 入住時間,觀察組 ICU 入住時間為(10.1±3.7)d,明顯短于對照組(14.6±4.8)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83,P=0.000)。
3? 討論
糖尿病患病人數在全球范圍持續(xù)增長,中國是全球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國,糖尿病已經成為繼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4]。糖尿病是目前無法根治的常見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并發(fā)癥多,病程長,如果不采取及時的病情控制措施,將導致病情遷延,難以治愈,引發(fā)多器官、甚至多系統(tǒng)的損害。而ICU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多病情危重,并發(fā)癥多,治療及護理難度也較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的重大難題。
研究表明,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常見癥狀以及并發(fā)癥(比如便秘、低血糖、壓瘡、感染、酮癥酸中毒等)采取預見性、針對性及科學的護理措施,與對照組相比較,各項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顯著降低(P<0.05),并發(fā)癥減少,患者生活質量更高,入住ICU時間更短,護理滿意度更高,與相關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采取預見性護理對ICU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麗雙,魏月清,林霞.綜合護理方法用于 ICU 內患有糖尿 病患者的護理效果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8(6):129-130.
[2]? 鄭燕瓊,劉金城.ICU 糖尿病患者高危因素及護理對策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3]? 吳丹琴,郭燕梅,李茜.ICU 內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6):119-120.
[4]? 孫香燕,吳碧金. 預見性護理對ICU糖尿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183-184.
[5]? 陳妍,劉建國,徐磊,等.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 蛋白對糖尿病的診斷價值[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 47(4):534-537.
[6]? 田瑩. 綜合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 實用糖尿病雜志,2018(6):17-18.
(收稿日期: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