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崧
近年來,“店小二”一詞在媒體上頻頻亮相,但此“店小二”非彼“店小二”,后者指舊時茶館、酒肆、旅店、驛站等處負責招待顧客的服務人員。該詞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的話本小說里,如馮夢龍《喻世明言》:“店小二見宋四公將著一個官人歸來,唱了喏。”
至于“店小二”名稱的來源,民間有不同的說法。多認為這是一種友好的稱呼,相當于二老板或二當家的,相對店老板(大當家的)是“老大”來說,雇來的伙計自然處于“小二”的地位。還有一種說法:古代有一個伙計叫“王示”,豎寫名字時常常把“示”寫脫節(jié)成為“二小”,于是人們就親切地稱他為王二小,傳來傳去就說成“小二”了,后來人們就把茶館酒店中的服務人員稱為“店小二”。
新時代的“店小二”指推進經(jīng)濟發(fā)展、為企業(yè)或基層群眾提供周到服務的政府部門及領導干部。其源于浙江省主要領導人的倡導——政府部門、領導干部要弱化管制意識,當好服務企業(yè)、服務基層的“店小二”;上海市主要領導也強調(diào),發(fā)揚“店小二”精神,是社會經(jīng)濟結構中政府部門及領導干部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例如:
(1)人大代表要甘當履職為民的“店小二”(《浙江人大》2018年5月)
(2)廣東民企突破千萬戶,政府甘當“店小二”(東方財富網(wǎng),2019年2月1日)
雖然都是為他人服務,但舊時代的“店小二”與新時代的“店小二”相比,不同點有三。一是行為主體和身份地位不同:一個是茶館、酒肆或旅店老板的雇員(跑腿的、打雜的),一個是政府及其官員。二是所屬不同:一個屬于經(jīng)濟實體,是其中的一員;一個不屬于經(jīng)濟實體,是引導或領導經(jīng)濟實體的政府及領導干部。三是服務對象不同:一個是對顧客或旅客,一個是為企業(yè)或基層群眾。
“店小二”是個偏正結構的合成詞,其中的“小二”是聯(lián)合結構,表示身份地位次于老板,分別屬于形容詞或數(shù)詞性的代體語素,借代“小老板或二老板(當家的)”,是屬性代事物。正如“綠肥紅瘦”中的“綠”“紅”分別指代綠葉和紅花,“殺一做百”中的“一”和“百”分別指代一個壞人和一百個(指多數(shù))一般人。
“店小二”的造詞理據(jù)是表達在某一方位處所存在某人或物(方所名詞+人物名詞及其代體詞),這是漢語常見的一種理據(jù),比如“家(里的)人”“國(中之)人”“(森)林(里的)(樹)木”。類似的還有:山人、市(村)民、林下風氣,海魚、江豚、河蚌、田螺、山泉、甕中之鱉、眼中釘、肉中刺,等等。“店小二”(店里的小二)同理。
作為名詞,“店小二”在語句中常常充當動賓短語,受“當好”“做好”“甘(樂)當(為)”“成為”“爭當(做)”“學做”“當起”“變身”等動詞性詞語的支配;也可充當定語,修飾其他名詞,組成定中短語。現(xiàn)在媒體上提得最多的是“店小二精神”,此外還有“店小二意識”“店小二職業(yè)操守”“店小二式服務”“店小二(式的)干部”“店小二名片”;還可組成同位復指短語,如“店小二王永康”。
“店小二”屬于三音可簡縮詞,可簡縮為雙音“小二”,如元明《初刻拍案驚奇》:“小二斟了一碗酒來道:吃了酒去?!闭纭盀跫喢薄薄案改腹佟痹诠糯梢院喎Q為“烏紗”和“父母”一樣,現(xiàn)代這類詞也不少,如八路(軍)、(電)冰箱、電(風)扇、電視(機)、(電)影院。
為了給讀者帶來修辭美感,“店小二”常常與其他三字格配伍,構成對偶句,體現(xiàn)對稱美,例如:
(3)做好“店小二”,服務“不打烊”(《當代廣西》2018年11月)
(4)甘當“店小二”,拿準公平秤(《安徽日報》2018年12月25日)
(5)做好“小學生”,當好“店小二”(《鞍山日報》2018年12月26日)
(6)當好企業(yè)的“店小二”和“急郎中”(《浙江日報》2019年1月21日)
為什么“店小二”要與其他三字格配伍呢?馮勝利認為,雙音詞是標準音步的韻律詞,“店小二”之類是三音節(jié)“超音步”(1+2)的“超韻律詞”,它的出現(xiàn)是有條件的,包括與雙音詞(漫步唐人街、鄧小平理論)或三音詞搭配等。張斌先生認為三字格有利有弊:“三音節(jié)的語言單位的特點是活潑、輕快,但是單獨使用容易使人產(chǎn)生一種不穩(wěn)定的感覺。”好比一條腿不如兩條腿穩(wěn)定。于是,在人們“偶對思維”的支配下,便出現(xiàn)了上述體現(xiàn)“偶意”的語言形式。
“店小二”還具有修辭感染力。作為喻體的“店小二”,在語句中常常與另一個喻體搭配,如上例中的“公平秤”(比喻干部做事要公平公正公開)、“不打烊”(比喻24小時為群眾服務)、“急郎中”(干部要像郎中一樣及時為群眾處理突發(fā)事件)、“小學生”(比喻虛心向基層群眾學習的干部)。這也是修辭的連鎖效應。
為什么早已被新詞“服務員”取代的“店小二”會“復活”呢?換言之,為什么不把為企業(yè)或基層群眾服務的政府及其領導干部稱為“服務員”,而要稱為“店小二”呢?從語言表達者來說,現(xiàn)階段出現(xiàn)了與舊時代相似的現(xiàn)象,新時代黨政機構及其領導干部為企業(yè)或基層群眾服務,與舊時代茶館、餐館、旅店的店小二專門為顧客服務非常相似,于是人們就啟用舊詞“店小二”來寫新事。此外,由于“小”“二”顯得地位低下,而此意在“服務員”中不明顯,于是選擇“店小二”來比喻為企業(yè)或普通群眾服務的領導干部,以體現(xiàn)黨政干部卑己尊人、放下架子、尊重企業(yè)員工或基層群眾,并與他們打成一片的思想境界。
從語言自身說,舊詞或歷史詞復活是語言發(fā)展或演變的一種表現(xiàn)。諸如“圣旨”“衙門(作風)”“攻堅戰(zhàn)”“炮轟”“語錄”“郎中”“甩手掌柜”“父母官”等各個歷史時期的舊詞,由于它們所反映的事物、現(xiàn)象已經(jīng)消失,或者舊詞被新詞取代,或者是被語言表達者認為陳舊“過時”,于是受到冷落進入了“冬眠”,由于現(xiàn)實社會中某種情況的刺激,導致它們“蘇醒”了?!暗晷《币彩瞧渲兄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