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慶煉
摘 要:評價是促進學生“孝心”養(yǎng)成的一劑良藥,評價是貫徹新課改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徑。通過評價激發(fā)出學生“孝心”,督促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zhì)和道德情操。基于評價對開展“孝老愛親”教育活動的諸多優(yōu)點,文章提出了幾點做法,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關(guān)鍵詞:以評促管;培養(yǎng);孝心
小學“孝心”德育活動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活動,又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喜歡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所以,要想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說教式德育活動,要讓“孝心”德育活動能夠有實效,必須激發(fā)學生從內(nèi)心孝老、敬老、愛老。基于評價的激勵功能和多年的德育實踐,下面我來談談我的“以評促管,培養(yǎng)孝心少年”的一些做法,希望對廣大教育同仁能夠有所幫助。
一、開展“孝心”誦讀比賽
教師在可以定期開展“名家名作 孝老孝親”朗讀比賽。朗讀的范圍包括經(jīng)典詩文、中外名人家書孝老愛親故事、家庭真情故事等,如一起誦讀《弟子規(guī)——入則孝》經(jīng)典語錄,《孝女當家——孟佩杰》等,朗讀的形式不限,可穿插吟唱、表演等,并圍繞“孝老愛親”分享對孝道的感悟。
【案例】《孝敬父母、尊重老師》誦讀比賽方案
1.指導思想
為了豐富小學生的精神生活,讓他們學會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guān)心他人,我校決定開展“孝敬父母、尊重老師”誦讀比賽。
2.活動目標
(1)讓學生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
(2)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孝敬父母,為什么要尊重老師。
(3)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老師之恩,感受父母之情、師生之情,體驗親情和師生情的無私和偉大。
(4)讓學生學會與父母、老師和諧相處,從現(xiàn)在做起,從點滴行動做起。
3.比賽內(nèi)容
(1)集體統(tǒng)一:《弟子規(guī)》
(2)各班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補充。
4.誦讀要求及標準
(1)讀音準確、合轍押韻,體會古詩詞的韻味
(2)按照學校統(tǒng)一部署,將學?;顒优c年級、班級活動相結(jié)合,以活動促發(fā)展。
5.評比辦法
(1)實行星級評價(最高等級為五個“★”)。
(2)評價要素
聲音洪亮(最高等級為五個“★”);演講時態(tài)度自然,語速語調(diào)合適(最高等級為五個“★”);合轍押韻,能讀出古詩詞的韻味(最高等級為五個“★”)。
二、開展“孝心少年”征文活動
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征文活動,讓學生通過生動的文章把簡短精煉、意蘊深遠的“孝老愛親”主題思想展現(xiàn)出來,具體說說“孝老愛親”的傳承與發(fā)揚。
【案例】“孝心少年”征文通知
1.活動目的
發(fā)動我校學生參與“孝老”主題活動,把“孝老、敬老、愛老”6字滲透到日常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2.征文對象
學校3—6年級學生。
3.征文要求
征文內(nèi)容:征文稿件要緊扣“孝老愛親”主題內(nèi)容,強調(diào)故事性、可讀性和啟示性。
4.獎勵辦法
稿件設置為四個等次: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15名、優(yōu)秀獎若干名,給予表彰獎勵。
......
三、組織“孝心少年”書寫比賽
學生的認識需要經(jīng)過多次的強化,才能將“孝老愛親”思想內(nèi)化為學生的優(yōu)秀品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把“孝老愛親”名言為主,以多種書法字體把這些內(nèi)容書寫出來,并進行張貼,開展欣賞活動,這是教師運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形式進行“孝老愛親”教育的有效方法。
【案例】《師生書法比賽活動通知》片斷
為了營造濃厚的“孝老愛親”教育活動氛圍,我校計劃開展一次“師生書法比賽”。比賽的內(nèi)容以孝心名言為主,通過比賽的形式提高同學們對“孝老愛親”精神的認識,同時引起同學們對此次“孝老愛親”研究的足夠重視。
....................
四、舉辦“孝心少年”手抄報評比活動
教師還可以舉辦“孝老愛親”手抄報,把名人的“孝老愛親”、同學的“孝老愛親”、自己的“孝老愛親”故事通過書寫、繪畫等形式整合在一張小小的手抄報上。通過這些活動,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中國優(yōu)秀的“孝”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感悟。
五、制定“孝心之星”評比方案
教師通過制定“孝心之星”評比方案,學生在班級內(nèi)先開展自薦活動,然后評選出一位同學參加學校的評比。以下為評比方案:
1.了解父母基本方面(如:爸爸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嗎?爸爸媽媽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的身體健康狀況嗎?你爸爸的生日是哪一天?)
2.要聽從父母的教誨,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3.回家立即做作業(yè),不讓父母催促。
4.子女要體貼父母長輩,作子女的應該懂得要力所能及地多分擔一些家務勞動,要善于理解父母。
5.父母有時身體不適,作子女應該應主動照護,多說寬慰話,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們。
6.外出時,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應把去向和時間告知父母。
8.吃飯時,先請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飯菜。吃完飯把自己吃飯剩下的骨頭、菜渣。
9.為父母節(jié)約每一分錢,杜絕浪費。
10.努力學好各門功課,經(jīng)常主動向父母自己在學校的情況,不讓父母操心。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發(fā)展史的國家,同時中國也是一個崇尚孝道的禮儀之邦。通過開展以“孝”為主體的比賽活動,激勵學生去認真挖掘“孝”的材料,去演繹“孝”的故事,這是評價學生的有效手段。通過各種評價活動去引領學生知孝道、明孝理、踐孝行,讓孝行之念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fā)芽,潛滋暗長,促進學校尚法明禮的孝德校園風氣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志平.個人知識的生成與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1).
[2]肖群忠.傳統(tǒng)孝道與當代養(yǎng)老模式[D].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
[3]李生蘭.美國學前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3(3):56—57.
[4][俄]康·德·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教育人類學初探[M].張佩珍,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9:182-183.
[5]孫云曉,張梅玲.兒童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M].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出版社,2007,(1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