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養(yǎng)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治療中應用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的治療效果。方法 9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 根據患者病例號尾數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 研究組采用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聯(lián)合治療。觀察并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感覺神經傳導功能速度、美國脊髓損傷協(xié)會損傷分級評分量表(ASIA)評分、數字疼痛評分法(NRS)評分及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后, 兩組患者脛神經、腓總神經、足底神經傳導功能速度均快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快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兩組患者ASIA評分、NRS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3.33%, 高于對照組的77.78%,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可通過對患者神功功能的改善, 對患者臨床癥狀實現(xiàn)緩解及改善, 故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43
Evalu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mecobalamin, epalrestat and cinepazide maleat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SU Xin-yang. Guangdong Guangn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Zhaoqing 526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ecobalamin, epalrestat and cinepazide maleat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90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end number of medical record number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bined therapy of mecobalamin, epalrestat and cinepazide maleat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function velocity,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score and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A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faster conduction velocity of tibial nerve, common peroneal nerve and plantar nerve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fas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higher ASIA score and NRS score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3.33% than 77.7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mecobalamin, epalrestat and cinepazide maleate show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for clinical treatment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t can alleviat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by improving their nerve function, so it contain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Mecobalamin; Epalrestat; Cinepazide maleate;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Clinical effect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臨床常見糖尿病并發(fā)癥類型, 多由于患者血糖長期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所致, 患者發(fā)病后常伴有明顯的對稱性上肢或下肢疼痛、麻木等癥狀, 且癥狀會隨著糖尿病病程進展而逐漸加重, 加劇患者周圍神經代謝紊亂、神經營養(yǎng)缺乏等問題, 進而導致糖尿病足、下肢關節(jié)病或潰瘍等并發(fā)癥, 對患者生理機能造成嚴重損傷, 故需采取有效方法予以患者治療, 延緩病情進展[1]。因此, 為觀察分析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治療中應用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的治療效果, 特開展本次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本院在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 根據患者病例號尾數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45例。研究組男24例, 女21例;年齡43~62歲, 平均年齡(52.53±6.37)歲;糖尿病病程3~10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6.51±2.36)年;周圍神經病變病程1~5年, 平均周圍神經病變病程(3.05±1.21)年。對照組男23例, 女22例;年齡42~64歲, 平均年齡(53.08±6.55)歲;糖尿病病程2~10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6.27±2.24)年;周圍神經病變病程1~4年, 平均周圍神經病變病程(2.63±1.1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在確診為糖尿病后經診斷確診為周圍神經病變;院方在明確告知患者研究內容后, 患者自愿參與研究。標準:其他合并癥所致周圍神經病變者;排除合并心、肝、腎嚴重功能性疾病者;研究前3個月內曾參與同疾病其他治療研究者。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 即采用維生素B12注射液(四川升和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51020576)進行神經營養(yǎng)治療, 靜脈滴注, 0.025~0.100 mg/d。研究組采用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聯(lián)合治療, 取甲鈷胺注射液(湖南五洲通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57884)0.5 mg經200 ml氯化鈉注射液(濃度0.75%)稀釋后靜脈滴注, 0.5 mg/次, q.2 d.;取依帕司他片(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0893, 規(guī)格:50 mg/片)口服治療, 1片/次, 于每日三餐前服用;取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北京四環(huán)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1204)8 mg, 使用500 ml葡萄糖注射液(濃度10%)稀釋后靜脈滴注, 1次/d[2, 3]。兩組患者均需連續(xù)治療3個月, 治療期間可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情況調整藥物使用劑量。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感覺神經傳導功能速度、ASIA評分、NRS評分及臨床療效。①感覺神經傳導功能速度采用順向法及逆向法進行測評, 在肌電圖儀輔助下分別對患者四肢指(趾)端或皮膚進行刺激, 并對相應神經干傳導數據進行記錄, 其后對患者感覺或混合神經干進行刺激, 并在指(趾)端或皮膚記錄感覺神經傳導速度, 其后用感覺神經傳導時間除以電流刺激點至記錄點間的距離即為傳導速度。②采用ASIA對患者感覺神經功能進行測評, 分別用針刺及輕觸的方法對患者周身28個關鍵點感覺神經功能進行測評, 0分為缺失, 1分為障礙, 2分為正常, 總分56分, 得分越低代表患者感覺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③疼痛評分采用NRS對患者周圍神經引起的肢體疼痛程度進行和測評, 共分為0~10分, 得分越高疼痛越嚴重, 由患者根據自身主觀感受選取數字代表疼痛體感。④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 患者肢體臨床癥狀消失, 且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恢復較治療前改善幅度>70%;有效:治療后, 患者肢體臨床癥狀改善明顯, 且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前改善幅度在50%~70%;無效:未達到上述治療指標者。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感覺神經傳導功能速度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脛神經、腓總神經、足底神經傳導功能速度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脛神經、腓總神經、足底神經傳導功能速度均快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快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SIA評分、NRS評分對比 治療前, 研究組患者ASIA評分、NRS評分分別為(20.43±1.38)、(7.16±0.31)分, 與對照組的(20.46±1.37)、(7.21±0.27)分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ASIA評分、NRS評分分別為(27.46±1.27)、(2.32±0.39)分, 對照組分別為(24.32±1.43)、(4.38±0.26)分;兩組患者ASIA評分、NRS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3.33%, 高于對照組的77.7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目前, 臨床中常用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方法為采用B族維生素進行營養(yǎng)神經治療, 對可通過補足神經元必需的維生素, 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異常起到一定的改善、修復作用, 但其療效較差, 長期用藥后的安全性問題等較為明顯, 故需采用更具臨床優(yōu)勢的方法予以治療[4-6]。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 兩組患者各神經傳導功能速度及ASIA評分、NRS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各神經傳導功能速度及ASIA評分、NRS評分均優(yōu)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甲鈷胺是一類維生素B12類藥物, 相較于傳統(tǒng)維生素B12, 在神經組織代謝改善、神經損傷修復及異常神經傳導抑制方面均具有較好治療效果, 對于癥狀緩解及感覺神經速度的提升作用較強;依帕司他作為可逆性的醛糖還原酶非競爭性抑制劑, 其主要成分可對醛糖還原酶進行選擇性抑制, 進而減少患者體內中山梨醇的積累, 從而對周圍神經功能起到一定調節(jié)作用;馬來酸桂哌齊特則可通過阻滯人體內的鈣離子, 對微血管及神經功能均能起到一定保護作用, 通過對微血管的擴張, 減少周圍神經血液灌注阻力, 進而降低周圍神經損傷、促進神經功能修復[7-9]。故三者的應用可在緩解損傷的同時促進神經組織修復, 起到對患者病情的綜合性緩解與治療。
綜上所述, 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可通過對患者神功功能的改善, 對患者臨床癥狀實現(xiàn)緩解及改善, 故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爾玉. 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28):68.
[2] 侯靜. 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療效. 醫(yī)療裝備, 2017, 30(11):98-99.
[3] 王統(tǒng)述. 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探討. 糖尿病新世界, 2016(22):23-24.
[4] 韋麗, 張建軍. 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6, 13(5):157-160.
[5] 阮希成, 蔡奕琪, 林堅, 等. 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 當代醫(yī)學, 2013, 19(10):113-114.
[6] 海偉麗. 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3):71-72.
[7] 馮俊. 依帕司他結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觀察. 當代醫(yī)學, 2016, 22(26):140-141.
[8] 張春芳. 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7, 24(9):1370-1372.
[9] 劉曉蓓. 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震動感覺閾值的影響.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6, 14(26):10-11.
[收稿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