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鋼琴家,我很榮幸能參加一些國家重大活動的演出,演出時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和祖國聯(lián)系得如此緊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演出,我彈奏了一首曲子叫《星光》,當(dāng)時感覺特別自豪和驕傲,仿佛那天世界的焦點都集中在中國,北京。上世紀(jì)90年代,我第一次出國比賽時,國外對中國的印象還很模糊,有些人甚至以為中國還是功夫片里的樣子。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那天,中國向世界傳達了一個新的形象。
其實,音樂是我們祖孫三代的夢想,算起來,這個夢想也貫穿了70年。我爺爺是工廠的會計,音樂是他的愛好,他喜歡吹口琴,也教音樂。我父親開始把音樂作為職業(yè),并很幸運地考上了空政文工團,專修二胡。小時候我住在文工團大院里,周圍都是熱愛藝術(shù)的人。后來父親所在的文工團解散了,他的音樂夢想都傾注在我身上。我最早記事的時候,家里就有一架鋼琴了,那時正好是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鋼琴熱風(fēng)靡全國。老百姓家里稍微攢點錢或者借點錢都愿意買鋼琴,覺得這個樂器很國際化,與世界接軌。從我們?nèi)耸褂脴菲鞯膬r格越來越貴,也能反映出中國人生活條件的提高。如果不是趕上改革開放和國內(nèi)的鋼琴熱,我也不會成為今天的郎朗。
我經(jīng)常在國外演出。作為音樂家,把本民族的音樂通過自己擅長的樂器彈給外國人聽,有一種使命感和自豪感。我在國外演奏《黃河》《茉莉花》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樂曲時,感覺就像在演奏國歌一樣,有一種自豪感和莊嚴的儀式感。尤其當(dāng)你看到外國人沉醉其中時,會驚嘆于中國音樂和文化的穿透力。記得有一次,我在美國林肯中心演奏《黃河》,那首曲子將中華民族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表現(xiàn)得酣暢淋漓。當(dāng)悠揚激蕩的旋律響起來時,我竟控制不住情緒哭了出來。但我馬上意識到自己在演出,趕緊擦干眼淚繼續(xù)彈。有的時候,我在國外的城市走著走著,看到中國使館飄揚的五星紅旗,都會感動得淚流滿面。那種涌動的情緒有時是無法控制的。
中國現(xiàn)在涌現(xiàn)出很多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作曲家。好的作品是中國音樂走向世界的基礎(chǔ),而演奏家則是中國音樂走向世界的先鋒。為了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我每年都會推出一些中國樂曲給世界聽眾,比如我在新專輯《鋼琴書》中就收入了《茉莉花》和《歡樂的牧童》。
有人說我掀起了中國新的鋼琴熱,也有人說我讓外國人對中國故事有了新的了解。我感到很榮幸,自己的成長道路能使國內(nèi)學(xué)鋼琴的孩子看到希望。其實,這也是一種信念,中國人無論在什么領(lǐng)域,只要勇于奮斗,善于學(xué)習(xí),就一定能達到應(yīng)有的高度。我希望能發(fā)揮好榜樣的作用,激勵更多的人。雖然學(xué)音樂很艱苦,但是如果能成為一名出色的鋼琴家,你可以講好中國故事,甚至?xí)蔀橐粋€能影響世界的人。▲
(張妮采訪劉忠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