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開始全面實行垃圾分類。作為中國最發(fā)達的城市,面對這個似乎早已廣為人知的“新事物”,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很多人開始吐槽垃圾分類的復雜和麻煩。垃圾分類,著實把“魔都”人民逼瘋了一把。而沒過多久,國務院出臺政策,全國46個城市須在2020年底之前全面實行垃圾分類。廣州、成都、太原、深圳、杭州等都已經相繼開始試點,甚至一些縣城也已經開始部署。垃圾分類,這個早已通行于世界,已經在我國宣傳良久的生活方式,終于,要在中國強制實行了。
◆垃圾圍城◆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垃圾成為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其實不過短短幾百年。說到垃圾,就要提到污染。事實上,污染、環(huán)保這些問題都誕生不久。漫長的歷史里,人類并不知道什么叫污染,環(huán)境還需要保護?回溯歷史,這個分界線,其實是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之前,人類相對于自然來說是弱小的,人類開發(fā)自然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漫長的歷史里,人類的生產力其實始終并沒有太大的增長。相應地,人們所能擁有的物質也是有限的,大部分的底層人民依然終其一生不過為溫飽奮斗而已。也因此,那個時候的人們生產垃圾的能力極為有限。人類還沒有認識掌握自然科學這個潘多拉魔盒的時候,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基本還停留在物理利用的層面,即便將生活中的東西丟棄使之成為垃圾,自然也有能力消化它們。我們知道河水有自凈的能力,污濁的東西進入,河水自己會慢慢凈化,土地也是,氧氣、水、有機物,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最終塵歸塵土歸土。那個時候的破壞環(huán)境,還停留在大規(guī)模砍伐森林這種粗淺的模式上。
我們可以總結出兩點,垃圾的大量產生,第一,是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而產生的;第二,工業(yè)革命后技術大爆炸,人類運用自然科學技術創(chuàng)造了許多原本并不存在的東西。這些東西,讓自然自己消化的能力失效了。
中國大規(guī)模產生垃圾的年代,就是隨著改革開放物質生活不斷豐富起來的年代。今天的中國,人們再也不用為吃穿用度發(fā)愁,然而,物質的極大豐裕同時帶來的是物質的極大浪費。糧食的浪費,各種物品未到壽命即被遺棄。所以老人們有一句話,過去什么東西出了問題,都是修一修還能用,今天的人們,則都是直接換。2019年《奔跑吧》(第3季)第1期,就選了“垃圾分類”的主題。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食物被浪費并倒進垃圾車,令人痛惜。我們從小背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長大后卻如此浪費糧食。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物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用的東西更新換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很多東西用了沒多久就丟棄。垃圾怎么能不多呢?
第二點。當今,造成人類最大困擾的垃圾,是塑料。塑料袋并非從產生起就被當作破壞環(huán)境的元兇,它也有過備受寵愛、廣受贊譽的好時光。1902年,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fā)明了塑料袋。塑料袋既輕便結實,又廉價易得,在當時無異于一場科技革命,它也理所當然地迅速風靡了世界的各個角落。
然而在塑料袋被發(fā)明的一百年后,也就是2002年,英國《衛(wèi)報》評選出了“人類史上最糟糕的發(fā)明”,塑料袋不幸獲此“殊榮”。大量堆積的塑料袋無論焚燒還是填埋都會給環(huán)境帶來污染,塑料袋自此從科技之光淪為了環(huán)保災難。
《奔跑吧》(第3季)在這期節(jié)目里有提到,塑料的降解時間是1000年,而玻璃是200萬年。其實回顧一下我們每天產生的垃圾,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這些大量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導致垃圾越來越多,垃圾的處理成了一個大問題。
在今天的中國,高速發(fā)展的快遞業(yè)和外賣業(yè)也是產生垃圾的重點行業(yè),快遞產生的大量包裝袋、包裝箱、膠帶、泡沫塑料等,還有外賣產生的塑料袋和餐盒。
中國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早在2004年,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國。中國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億噸左右,并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
在2010年,導演王久良拍了一部《垃圾圍城》,震驚世界。這部紀錄片展示了光鮮亮麗的北京被周圍大大小小的垃圾場包圍,它們組成了北京的“七環(huán)”。與此同時,土地、水資源的污染情況觸目驚心。
◆垃圾的危害◆
垃圾成堆,還有更大的害處。生活垃圾中,廢塑料占三分之一以上,廢塑料上百年難以降解,如果進行焚燒,會產生多種有毒氣體污染空氣;如果入土掩埋,會影響植物根系的生長,改變土壤結構,還有可能污染地下水。在中國南方,氣候溫暖潮濕,垃圾的有機易腐物達80%,垃圾腐爛速度快,滲濾液多,危害更嚴重。以廢電池為例:一節(jié)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海洋污染的問題日益嚴重,其主要污染源之一就是塑料!全球每年產生將近3億噸的塑料垃圾,其中多達1200萬噸進入海洋,每年至少10億個海洋生物因塑料制品而失去生命?!按篝~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庇倌嗑褪俏⑸锞奂牡胤?。環(huán)環(huán)相扣下,不光是魚類,還有龜類、鯨類、鳥類等200多個物種,都不同程度地攝食了塑料微粒。從被人類隨手丟棄,到再次回到肚子里,塑料沿著生物鏈完成了一個“完美”的循環(huán)。
◆垃圾處理的方式◆
長久以來,在垃圾分類意識不強的國度里,垃圾基本上只有兩種處理方式——填埋和焚燒。除此之外其實是有一部分被回收的,但不是靠的廣大人民群眾,也不是靠環(huán)衛(wèi)工人,而是一個廣泛分布于各大小城市的群體——拾荒者。除了出沒鄉(xiāng)間小城的收破爛的之外,大量的人群靠拾荒為生。城市當中,你會經??吹接腥伺吭诶芭允箘磐锍蛑蛘咛椭裁?,大部分都是撿礦泉水瓶。靠著這樣一個群體,大部分可以被廢品回收站回收的垃圾基本都回收了,像礦泉水瓶、易拉罐、紙張、各種金屬、紙箱等等。
除了這些明顯可以被回收的之外,其他的被環(huán)衛(wèi)部門運走的垃圾,則大部分被填埋,垃圾焚燒廠則是后來興起。
垃圾填埋可以說是最簡單粗暴的做法。生產大量垃圾的大城市會有專門的垃圾填埋廠,一層一層地填埋垃圾。然而,土地有限而垃圾無限,而且,大量的塑料垃圾難以腐化,相當長的時間里,這些垃圾都會保存在土地里,難以消亡,還會污染地下水。人們很快發(fā)現,沒有那么多地方可以填埋垃圾了。于是人們又開始用另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焚燒。焚燒之后,灰飛煙滅,什么都沒有了,也就不會占用土地了。然而,還是因為塑料的存在,塑料焚燒后會產生一種毒性是砒霜900倍的有毒物質——二噁英。排放到大氣后會產生大量的污染,危害人們的健康。而且,不分類導致各種垃圾混合尤其是廚余垃圾的存在,導致含水量大,并不容易燃燒,燃燒不充分依然會產生有害物質。
◆垃圾的種類◆
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這是上海的垃圾分類。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這是北京的垃圾分類。
簡單說,濕垃圾就是廚余垃圾,就是各種易腐的垃圾,可以短時間內腐化的,可以用來堆肥、制作飼料或者用來生產沼氣。
可回收垃圾就是各種便于回收再利用的干凈的垃圾,比如報紙、文件紙等紙張,塑料瓶,各種金屬等。
有害垃圾就是鋰電池、藥品、化學制劑等各種可能危害環(huán)境的化學物質。
干垃圾就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垃圾,基本上都是可燃物,可以被送到垃圾焚燒廠焚燒的垃圾。
現在上海的垃圾生產量,是15天填出一座金貿大廈的速度。但如果從源頭分類,理論上只有10%的垃圾需要填埋或焚燒。
◆為什么要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后,不僅更便于回收再利用,節(jié)省各種資源,也能避免污染環(huán)境,還可以使得焚燒更充分。而且,在現在的技術下,可以將焚燒中的各種有害物消解,避免污染環(huán)境,所以,現在的垃圾焚燒廠只要按照相應的標準是安全的。如果我們做好垃圾分類,做好下一步垃圾的處理,那么垃圾不必被填埋,不必被扔在土地和海洋里,環(huán)境會更清潔,我們也就避免了被垃圾圍城的命運。
垃圾是否可回收取決于回收站本身分類處理垃圾的能力和技術?!霸绞羌兇獾臇|西越容易回收,越是混合度高、復雜度高的東西越難以回收,我們簡單地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在垃圾回收方面,日本的分類制度可謂幾近嚴苛。日本垃圾分類歷史并不長,確切地說,是從1990年代開始的。當時日本垃圾處理主要是以填埋為主,但隨著泡沫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填埋垃圾對土地的蠶食同樣加快了,環(huán)境污染也日益嚴重。在日本實行垃圾分類的初期,僅僅將垃圾分為可燃燒與不可燃燒兩類,而發(fā)展到如今,日本垃圾分類的細化程度和復雜程度早已遠遠超出最初的設想。
如今的日本人,腦子里已經形成了“不分類就是垃圾,而合理分類就可能成為資源”的概念。
瑞典是一個垃圾分類十分嚴苛細致的國家,垃圾回收率達99%,只有不到1%的垃圾被填埋。在可回收垃圾中,將近一半被用來焚燒發(fā)電供居民取暖、用電,甚至出現垃圾不夠用、需從別國進口的狀況,也因此誕生一樁每年收入上億美元的生意。
垃圾分類在中國并不是一個新話題。事實上,北京自1996年就開始試點推行了,它在過去20多年遇到的所有問題,其他城市都遇到過或者仍將遇到。垃圾分類自上而下地推行了二十年,屢戰(zhàn)屢敗,解決方案終于又回到最前端的個人分類上。
當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合后,無論是填埋、焚燒,都會提高處理成本,而且會導致二次污染。拿去焚燒,含水率過高會極大地降低垃圾的熱值,不利于控制焚燒爐的溫度,增加二噁英的產生概率;拿去填埋,極易產生臭味,增加有毒有害濾液。目前公認的解決廚余垃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堆肥,但堆肥對垃圾的純度要求較高,如果混雜了過多的塑料包裝物,透氣性變差,堆肥效果便會大打折扣。
在過去,拾荒大軍消化了出現在垃圾桶里的大部分可回收物。然而,隨著大城市生活成本的提高和疏解整治行動的開展,以及廢品回收行業(yè)利潤的下降,這一體系事實上正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迅速瓦解,很多城市居民已經很難在小區(qū)附近找到回收廢品的小商小販,街頭拾荒者的身影也越來越少。如此一來,原本進入廢舊物資回收網絡的低值可回收物(如玻璃、廢舊衣服等)大量混入生活垃圾收運網絡,許多城市垃圾收運量普遍劇增。
為了更好地利用和回收垃圾,政府一直在投入資金提高垃圾處理技術。目前,通過高溫處理,可以控制有害氣體的產生,減輕大氣污染;焚燒后產生的灰燼,除了一部分被填埋,也可以用作水泥生產或制造瀝青。燃燒產生的熱能,可以用來發(fā)電和供暖。
◆教訓◆
我們光期望塑料得到回收和有效的焚燒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從源頭減少塑料的使用,或者開發(fā)可降解的塑料袋來代替現在的。因為垃圾分類的復雜,有很多人已經開始主動減少對各類物品的使用,明顯地體現在外賣里,已經要求商家不要紙巾、不要竹簽、米飯減半等等,這是一個好現象。垃圾分類,倒逼大家減少垃圾的生產,其實是更加地節(jié)省了資源。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垃圾的產生,那么才會真正地從源頭保護環(huán)境。
◆結語:
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位置的資源。垃圾分類,既回收了可再利用的資源,又能產生新的能源,還能避免污染環(huán)境。做好垃圾分類,環(huán)境保護也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芍^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