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紅麗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洛陽 471000)
兒童下肢慢性傷口若未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易引發(fā)傷口感染和疼痛加重。因兒童年幼,機體各項指標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一旦護理不到位,則易引發(fā)致命性的損傷[1]。兒童受傷后對其心理上、生理上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同時家長因擔心患兒傷口愈合情況,也存在較大心理壓力[2]。下肢慢性傷口患兒換藥方式對于促進患兒康復具有重要價值。此次研究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到該院門診進行換藥的下肢慢性傷口患兒采用新型傷口敷料,觀察其臨床效果,現(xiàn)將有關(guān)情況總結(jié)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到該院門診進行換藥的下肢慢性傷口患兒90例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15歲,平均年齡(7.48±2.62)歲,患兒從受傷至就診用時 1~8 h,平均時間(3.45±0.89)h;觀察組男 23例,女 22例;年齡 4~14歲,平均年齡(7.11±2.43)歲,患兒從受傷至就診用時 1.5~7 h,平均時間(3.28±1.10)h;兩組患兒一般資料予以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已經(jīng)通過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曉研究目的,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納入患兒年齡4~15歲,通過X拍片、CT檢測和生化檢查結(jié)果,并結(jié)合患兒相關(guān)臨床特征,明確為下肢慢性傷口;所有患兒均屬于普通傷口,大血管未受損傷,神經(jīng)組織、肌肉和肌腱不存在斷裂損傷。
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疾病,中途退出研究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傷口敷料換藥,全面評估患兒傷口情況,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再用濃度3%過氧化氫溶液+濃度0.9%氯化鈉溶液對傷口反復清洗消毒,最后用碘伏對周圍組織徹底清潔消毒,使用無菌紗布換藥,隔日換藥。受傷部位長出新肉芽時連續(xù)進行3次細菌檢測,細菌檢測呈陰性,且血常規(guī)達正常水平,則將傷口縫合處理。
觀察組采取新型傷口敷料換藥。全面評估患兒傷口情況,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再用濃度3%過氧化氫溶液+濃度0.9%氯化鈉溶液對傷口反復清洗消毒,最后用碘伏對周圍組織徹底清潔消毒。結(jié)合患兒傷口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敷料,如水凝膠敷料、水膠體類敷料、銀離子敷料、泡沫類敷料、半透明或透明敷料給予換藥。換藥頻率結(jié)合患兒傷口情況而定,通常 1~2 d更換1次。
(1)觀察對比兩組患兒換藥前后疼痛情況。此次研究對患兒疼痛情況評估使用VAS疼痛評分標準,總分 0~10分,無痛<3分;4~5分視為輕度疼痛,可忍受疼痛;6~7分視為中度疼痛,睡眠受到一定影響,基本能忍受;>7分則視為重度疼痛,疼痛難以忍受,食欲和睡眠都受到嚴重影響。
(2)觀察對比兩組患兒換藥效果。對患兒傷口創(chuàng)面進行評估,主要從傷口水腫、滲液量、傷口深度、愈合傷口附近組織紅腫情況、粉紅色傷口面積幾個方面進行評分,分值越高代表效果越好。分4個等級(優(yōu)良中差)分別對應計 4、3、2、1 分,最高 20 分。顯效 13~20分,有效10~12分,無效5~9分??傆行适秋@效率與有效率的總和。
(3)觀察對比兩組患兒傷口感染率和傷口愈合時間。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n(%)]代表計數(shù)資料,經(jīng) χ2檢驗,(±s)代表計量資料,經(jīng)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換藥前,兩組VAS疼痛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換藥后,觀察組VAS疼痛評分明顯比對照組更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換藥前后疼痛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兒換藥前后疼痛情況對比[(±s),分]
組別換藥前 換藥后對照組(n=45)實驗組(n=45)t值P值5.15±1.245.46±1.381.1210.2654.76±1.432.52±1.108.3290.000
觀察組患兒有效率97.78%明顯比對照組的80.00%更高,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換藥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兒傷口傷口感染率和傷口愈合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傷口感染率和傷口愈合時間對比
由于患兒年幼,下肢受損后導致其心理上和生理上受到損傷,因患兒機體抵抗能力相對較弱,其對疼痛的敏感性更高,同時患兒心智不夠成熟,在換藥過程當中易發(fā)生哭鬧,不愿意配合治療,影響患兒預后康復效果[3-4]。可見對于下肢慢性傷口患兒采取有效的換藥方式,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當前新型傷口敷料可有效減少細菌感染概率,給創(chuàng)面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提高患兒換藥舒適性,新型傷口敷料可有效加速上皮細胞增長,降低敷料層面和傷口組織進行摩擦;同時還可以自溶性地對創(chuàng)面已經(jīng)壞死組織進行清除,換藥次數(shù)更少,降低因多次換藥而對傷口造成刺激性,促進傷口愈合速度,減輕患兒疼痛程度[5-6]。
上述研究結(jié)果表明,換藥后,采用新型敷料的患兒傷口愈合率較高,感染發(fā)生率更低,且傷口愈合時間、換藥后疼痛評分也明顯減少,有效改善患兒生活質(zhì)量,提高其治療依從性。與蔣小平等研究結(jié)果具有一致性[7]。分析新型敷料臨床應用效果更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無菌操作環(huán)境中,給患兒傷口創(chuàng)造了低氧、微酸、稍有濕潤的良好愈合環(huán)境,促進新肉芽組織的生長發(fā)育,減少外界細菌所造成的感染。另外應注意在對傷口進行處理時,首先對患兒傷口進行全面評估,操作時動作輕柔,給予患兒和家長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健康宣教[8]。保障創(chuàng)口處理清潔干燥的狀態(tài),飲食方面切勿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等,利于大便通暢,嚴格遵醫(yī)囑用藥。
綜上所述,新型傷口敷料應用于兒童下肢慢性傷口換藥具有良好臨床效果,減輕患兒痛苦,降低感染發(fā)生率,促進傷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