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景
(東明縣人民醫(yī)院精神科,山東菏澤 274500)
精神分裂癥屬于重性精神病,臨床研究中尚未明確其病因,多為慢性發(fā)作且發(fā)病人群主要為青壯年[1]。其臨床表現癥狀不一,往往為多種癥狀綜合性存在,涉及方面較為廣泛,如思維、感知、行為和情感等層面的障礙或精神活動的不協(xié)調[2-3]?;颊咄ǔ;局橇λ奖憩F正常且對于一般認知較清楚,但有一定比例患者出現了認知功能的損害。精神分裂癥病程較長,易長期遷延惡化。治療后,一部分患者可以痊愈但精神疾病治療難度大,且易反復發(fā)作。目前,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4-5]。為研究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用藥安全性,我院對此進行了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下肢動脈內膜及斑塊影響的研究。選擇2012年1月—2018年6月為研究時段,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住院治療或門診用藥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36例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8例。觀察組男36例,女32例;年齡29~52歲,平均年齡(40.64±7.33)歲;偏執(zhí)型46例,緊張型11例,青春型6例,殘留型5例;病程2~7年;平均病程(4.06±1.57)年。 對照組男35例,女33例;年齡30~53歲,平均年齡(41.08±6.94)歲;偏執(zhí)型48例,緊張型10例,青春型6例,殘留型4例;病程2~7年;平均病程(3.93±1.62)年。統(tǒng)計學比較兩組患者臨床分型、性別、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據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中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6];(2)患者均為住院治療或門診使用抗精神病藥物;(3)服藥前,無肝腎功能嚴重損傷;(4)所有患者及家屬在了解該研究詳情后同意加入并簽字確認。排除標準:(1)組織或器官患者嚴重病癥者;(2)對該次研究中使用藥物過敏者;(3)期間需服用該次研究指定以外的藥物;(4)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腦血管疾病及病史者。
觀察組根據患者臨床分型,分別使用鹽酸氯丙嗪片 (國藥準字 H44021464)、 奧氮平 (國藥準字H20173388)、利培酮口崩片(國藥準字 H20060283)等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用法用量嚴格參照使用說明或遵醫(yī)囑。對照組采用心理治療聯合中醫(yī)調控療法,方法:開展有組織的文娛活動,通過談話培養(yǎng)患者社交能力等。檢查方法:由同一醫(yī)師操作使用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批準文號:蘇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3第2230218號,型號:DW-C8)檢查兩組患者下肢主動脈內膜,檢查方法: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或俯臥位,沿患者下肢動脈走向滑動探頭并進行雙側對照,觀察內膜及斑塊情況。兩組患者治療周期均為8個月。
(1)治療前、治療后5個月及8個月動脈管徑、內膜中層厚度及斑塊數變化情況。(2)治療效果。治療過程中,感知覺、思維、情感認知及行為等障礙完全消失為顯效;此類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為有效;癥狀無改善或病情加重為無效。總有效=有效+顯效。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5個月及8個月后觀察動脈管徑低于對照組,內膜中層厚度及斑塊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5個月及8個月后內膜中層厚度及斑塊數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5個月及8個月后內膜中層厚度及斑塊數對比(±s)
時間組別 動脈管徑(mm)內膜中層厚度(mm)斑塊數(塊)治療前治療5個月后治療8個月后對照組(n=68)觀察組(n=68)t值P值對照組(n=68)觀察組(n=68)t值P值對照組(n=68)觀察組(n=68)t值P值1.86±0.541.88±0.410.2430.8081.87±0.441.35±0.556.0880.0001.86±0.331.24±0.2711.9910.0000.34±0.580.35±0.590.1000.9210.35±0.540.49±0.112.0950.040.35±0.570.63±0.283.6360.0000.40±0.190.41±0.180.3150.7530.41±0.212.04±0.6021.1450.0000.42±0.242.38±0.7121.5650.000
對照組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目前,精神分裂癥的首選治療措施為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其治療過程應保持系統(tǒng)性與規(guī)范性,堅持早期、足療程足量、單一用藥及個體針對性用藥原則[7]??咕癫∷幱直环Q為神經阻滯劑或強安定藥,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的藥物。通常治療使用劑量不會影響患者的意識及智力,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幻覺、興奮、敵對情緒、妄想、思維障礙及異常精神或行為等臨床癥狀[8]。在藥物選用中一般推薦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奧氮平、奎硫平等作為優(yōu)先級使用藥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氯氮平等作為次優(yōu)先級藥物使用。療效欠佳患者或部分急性期患者可以根據患者身體健康狀況聯合電抽搐治療。但仍有被稱為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部分患者治療無效,約占總數的10%~30%。所以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療周期長,服藥數量大。
抗精神病藥可在多方面影響患者健康,產生許多種類的不良反應,由使用劑量、藥物種類及患者的個體差異等因素決定不良反應損害程度,通常情況下,多種不良反應會共同產生并互相影響。其產生及表現時間不一,用藥后短期、長期均可能出現。據醫(yī)學界最新研究表明,常年服用藥物會導致藥物毒素在病人體內的殘留和積聚,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不僅易導致舊病復發(fā),還對患者激素分泌水平影響較大,可能導致身體各器官及組織的病變,使患者生存質量下降,壽命縮短[9-10]。該院對此作出研究,結果顯示,治療5個月、8個月后觀察動脈管徑低于對照組,內膜中層厚度及斑塊數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對下肢動脈影響較大,易導致動脈管徑變小、內膜中層變厚及促進斑塊的產生。藥物影響患者代謝系統(tǒng)正常運作,使糖代謝紊亂,氧化反應激增,糖化產物大量形成并沉淀,平滑肌細胞繁殖加快,最終導致脂質反應促進斑塊生成。動脈大量沉積物作用下血流質量下降,極易引發(fā)血栓、血流瘀滯甚至完全閉塞。服藥時間越長對下肢動脈健康影響越大,長期服藥后,動脈遠端為最早發(fā)病區(qū)域,并逐漸蔓延至動脈近端。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存在一定不良反應但其治療效果較心理治療聯合中醫(yī)調控療法好,總有效率較高。
綜上所述,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會導致下肢動脈管徑縮小、內膜中層厚度增加、斑塊數變多,使患者血管發(fā)病率提升,影響患者健康,不利于預后,但治療效果相對較好,建議臨床使用中應結合病人需求及具體情況綜合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