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娟[晉中學院文學院, 山西 晉中 030600]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時段的古代詩歌305首,所以又被稱作“詩三百”?!对娊?jīng)》雙聲疊韻現(xiàn)象尤為普遍,以四言為主,表達通俗易懂,表現(xiàn)出極強的音韻美、形象美、情懷美,其鮮明獨特的語言特色更是令后世難以企及。
《詩經(jīng)》在我國歷史發(fā)展長河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意義,作為我國詩歌藝術的重要開端,其哺育了一代代的文人雅士。首先,《詩經(jīng)》是一部抒情言志的著作,給我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創(chuàng)建了抒情言志發(fā)展路徑,抒情詩也成為我國多種詩歌形式中的關鍵形式之一。同時,《詩經(jīng)》所展現(xiàn)的關注社會現(xiàn)實情況、關心國家政治發(fā)展、崇尚高尚道德品質、追求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被后人稱為“風雅”精神,對后世文人創(chuàng)作造成十分深遠的影響。例如,屈原的《離騷》、漢樂府詩等均對《詩經(jīng)》的“風雅”精神進行了極大的傳承。再次,《詩經(jīng)》中情景交融,運用多樣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刻畫獨特的藝術形象,對我國詩歌發(fā)展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諸如漢樂府民歌、古詩十九首等,即是對《詩經(jīng)》起興手法的直接繼承。最后,《詩經(jīng)》對我國后世詩歌體裁結構、語言藝術等也形成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如曹操、陶淵明等著名詩人所創(chuàng)作的四言詩就是對《詩經(jīng)》四言句式的傳承。
(一)用詞豐富準確
《詩經(jīng)》用詞準確精練,依據(jù)不同的思想情感表達需求。一方面各種語境中引入了最適用的詞語,另一方面還對各種近義詞進行了有效辨析。在詞匯運用上,《詩經(jīng)》中包括多樣豐富的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其中,在名詞方面,據(jù)相關統(tǒng)計顯示,植物名有一百余種、動物名有一百余種,各類器物名有三百余種,還有其他大量的人物名詞、時間名詞等多種不同事物名詞。動詞也十分豐富,如表示看的動詞有:望、瞻、眺等,僅僅用于展現(xiàn)手部各類動作的詞匯就有授、執(zhí)、扶、提、采、按、搗、擁、搖、揪、擺、抬、攜等五十余種。通過對表示不同動作的動詞的應用,實現(xiàn)了對詩人思想感情的充分表達。在形容詞方面,除去一些單音節(jié)形容詞外,著重運用了大量的疊音形容詞,且疊音詞總數(shù)為六百五十四個,包括重復的二百七十九個。疊音詞不管是在描繪景象、塑造人物形象上,還是在表達思想感情上,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娊?jīng)》用詞表現(xiàn)出極大豐富性的同時,還保證了用詞的準確性,究其原因在于伴隨當前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人們認知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再加上思維方式的日益嚴謹,使得不管是在事物概述、動作描繪上,還是景物呈現(xiàn)上,均注重采用最恰當?shù)脑~語。(二)語言生動形象
《詩經(jīng)》有著生動形象的語言,受到世世代代讀者的追捧,總體來說,表現(xiàn)為下述幾方面。其一,大量疊音詞的使用,《詩經(jīng)》中總共出現(xiàn)有六百余個疊音詞,這些疊音詞憑借它們描寫物象、模擬聲音等功能,實現(xiàn)了對詩歌音樂性、形象性的充分描繪。描寫物象的疊音詞,諸如“凄凄”“明明”“泱泱”“洋洋”等;模擬聲音的疊音詞,諸如“滔滔”“關關”“將將”“營營”“蕭蕭”“坎坎”等。疊音詞的使用有效提升了《詩經(jīng)》語言的表現(xiàn)力,使得內容更具感染力。其二,不同句式的融合使用,《詩經(jīng)》的語言形式多為四字句,四字句句式緊湊,表現(xiàn)出強有力的節(jié)奏感,但句式并不限制于四字,而是有各種形式、長短不一的句子,句子形式多樣,能夠營造一種自然和諧、層次分明的形式美。據(jù)相關統(tǒng)計顯示,《詩經(jīng)》總共包括七千二百八十四個句子,其中以四字句居多,達到六千七百二十四個,然后依次是五字句三百六十九個,三字句一百五十八個,六字句八十五個,七字句十九個,二字句十四個,一字句七個,八字句五個,九字句一個。其三,大量修辭方式的使用,《詩經(jīng)》是詩歌語言運用藝術的寶庫,究其原因在于其頗具魅力的修辭藝術,充分表現(xiàn)了對語音修辭、修辭格的全面應用。語音修辭指的是借助語音方式表現(xiàn)正面的表達效果,諸如語音中的疊音、長音、重音、雙聲、語調、節(jié)奏等因素,原本不具備任何意義,然而通過與相關思想、情感的結合,便可賦予其修辭色彩,修辭效果較為理想。相關統(tǒng)計顯示,在《詩經(jīng)》中,僅有《周歌》中相應祭祀詩沒有用韻,其他篇章均有用到韻??傮w而言,包括有偶韻、陰韻、擇韻、疊韻、換韻、通韻等多種類型。這些語音修辭手法的使用,不僅對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等起到有效作用,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還使《詩經(jīng)》變得更為生動形象。在《詩經(jīng)》語言中,還廣泛使用了各式各樣的修辭格,包括夸張、比喻、排比、對偶、襯托、雙關、設問、借代,等等,時常在一首詩中可見到多種修辭格,使修辭格的表達效果得到充分發(fā)揮。(三)擁有音韻美感
《詩經(jīng)》語言的音韻美,主要表現(xiàn)為下述幾方面。其一,音節(jié)和諧、明快。《詩經(jīng)》的音節(jié)美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分別為單音節(jié)詞發(fā)聲明亮、雙聲疊韻詞和諧雅致以及重疊詞節(jié)奏明快,誦讀起來一氣呵成。以《詩經(jīng)》中的重疊詞為例,對其音節(jié)美展開分析?!对娊?jīng)》中使用了大量的重疊詞,相關統(tǒng)計顯示,總計有七百五十余處使用了重疊詞,且還沒有計算在同首詩中重復出現(xiàn)的。《詩經(jīng)》中的重疊詞內容多樣豐富,其中包括有:“ABCC”式,作為《詩經(jīng)》中使用最為頻繁的重疊詞,有模擬聲音的,諸如“鼓鐘將將”“雞鳴膠膠”等;有描寫物象的,諸如“蒹葭蒼蒼”“信誓旦旦”“氓之蚩蚩”等;“ABAC”式,諸如“如切如磋”“載生載育”“是任是負”“無災無害”,等等;“AABC”式,諸如“關關雎鳩”“悠悠蒼天”“肅肅鴇羽”,等等。其他重疊詞形式還包括有“ABAB”式、“AABB”式、“ABCB”式、“AAB”式等,這一系列語言形式,不僅可實現(xiàn)對事物特征特性進行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為人們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還可讓受眾感受到語音擲地有聲,節(jié)奏干凈明快,音韻富于變化、趨于和諧,充分體現(xiàn)了《詩經(jīng)》的音節(jié)美。其二,用韻協(xié)調、靈活?!对娊?jīng)》主要采取偶句入韻的形式,韻腳一般處于句尾。這種押韻的形式在我國延續(xù)了幾千年,并塑造了詩歌押韻的基層。但《詩經(jīng)》的音韻并不止于此,不僅僅在偶句句尾有押韻,同時還頻繁使用了陰韻、擇韻、疊韻、換韻、通韻等不同類型。音韻使用靈活且頻繁,可以結合吟唱的需求來塑造天籟之音。不論是何種韻調都十分動聽協(xié)調,充分展現(xiàn)了《詩經(jīng)》與眾不同的音韻美感。(四)語言風格多變
《詩經(jīng)》擁有著多變的語言風格。其一,自然通俗美?!对娊?jīng)》中包含的大多數(shù)為民間廣為流傳的詩歌,通俗易懂、膾炙人口。對于《詩經(jīng)》語言的自然通俗美而言,主要表現(xiàn)為兩方面:一方面,《詩經(jīng)》語言本身未作過多修飾,均為簡單平實的一句話,諸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其東門,有女如云”,等等,均是自然通俗的語言;另一方面,《詩經(jīng)》中大量詩句均是由歷代文人千錘百煉后,逐漸發(fā)展成人們耳熟能詳?shù)墓潭ㄔ~組,諸如“不可救藥”“一日三秋”“綽綽有余”“壽比南山”“兢兢業(yè)業(yè)”,等等。這些固定詞組有的與《詩經(jīng)》原句完全相同,有的存在一些變動,但無不是《詩經(jīng)》語言傳承發(fā)展的成果。其二,典雅端莊美?!对娊?jīng)》中既有詩篇又有詩句,語言使用嚴謹,表達的意義深刻、有價值,語氣緊湊,句句鏗鏘有力,呈現(xiàn)出一種端莊、典雅的風格。如《小雅·天?!分腥绱嗣枥L道:“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作為群臣道賀君子健康長壽的片段,其語言莊重、肅穆,引入了“日”“月”“南山”等多種高貴宏大的事物,表現(xiàn)出深遠、深刻的意義,可令讀者肅然起敬。其三,詼諧風趣美。就現(xiàn)代審美層面來講,詼諧、風趣屬于喜劇美范疇?!对娊?jīng)》中,大量用于本體和喻體,在今天看來顯得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然而在當時可能并非如此,可能存在某些特殊的含義。諸如,《周南·螽斯》中用蝗蟲比喻子孫眾多;《齊風·蔽笱》中用破舊魚簍比喻荒淫無度的文姜,等等。上述比喻中的喻體均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本體與喻體之間的聯(lián)系在遙遠中藏著緊密聯(lián)系,這種形勢下的比喻運用十分獨到,給人與眾不同之感?!对娊?jīng)》還表現(xiàn)出風趣的語言風格。如《小雅·大東》中描繪道“跂彼織女……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雖然是織女,卻無法織出布來,如此一來,就算是牽牛也拖不了大車箱。此處使用雙關語手法,暗換概念,表現(xiàn)出滑稽風趣的效果。總而言之,《詩經(jīng)》是我國文學發(fā)展的重要開端,不管是在文學造詣,還是在后世影響上均是無可比擬的。特別是其鮮明的語言特色,為后世詩歌發(fā)展開拓了新的發(fā)展道路,樹立了光輝的典范。其用詞豐富準確、語言生動形象、擁有音韻美感及語言風格多變等語言特色,使整部《詩經(jīng)》呈現(xiàn)出音韻美、形象美、情懷美,為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有力借鑒。通過對《詩經(jīng)》語言特色的有效研究,可促進我們更好地認識《詩經(jīng)》,領略其無窮的藝術魅力,并從中獲取一定的經(jīng)驗。
① 李瑩:《淺析〈詩經(jīng)〉語言藝術特色與思想內容的關系》,《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第4期。
② 韓蕾蕾:《試論〈詩經(jīng)·國風〉的藝術特色》,《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年第3期。
③ 陳韻竹:《〈詩經(jīng)·國風〉中男子筆下的愛情詩語言風格研究》,《北方文學(下旬)》2017年第8期。
④ 劉雅潔:《〈詩經(jīng)〉語言特色探微》,《北方文學》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