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
家校攜手,教育不愁。孩子的許多問題往往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許多父母其實并不能夠自覺認識到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影響的重要性,不能夠自覺地通過改變自己去改變孩子,通過自己的成長去引領孩子的成長。
3X 時光寄語計劃——恩施市芭蕉鄉(xiāng)白果樹小學的案例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父母的許多教育問題并沒有逃脫孩子的眼光,孩子們通過給假想中的孩子的信,講述了他們自己理想中的人生,理想中的養(yǎng)育方式,其中既透露出他們自己父母現(xiàn)在的教育方式的缺陷,也反映出他們自己對于美好教育生活的需要。透過這樣的信,父母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按照孩子在心中提出的他們期待的理想教育方式對待他們。這是一種有效的溝通和對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說,辦好教育事業(yè),家庭、學校、社會、政府都有責任。家庭是教育的基礎。最好的教育,是從家庭出發(fā)的。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是家庭教育最美的風景。希望夏風教室能開發(fā)更多的教育工具,希望《未來教育家》雜志能夠尋找和發(fā)現(xiàn)更多的家庭教育好故事,為更多的學校和家庭提供可資借鑒的好榜樣。
成尚榮/國家督學,江蘇省基礎教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
《寫給未來兒女們的信》,這一“3X 時光寄語計劃”,無疑是由教育創(chuàng)新帶來的媒體宣傳的創(chuàng)意,抑或說,媒體宣傳的這一創(chuàng)意導引著對教育的深刻反思和創(chuàng)想。我為這一“計劃”擊掌。
當然,定會有人要質(zhì)疑:這不是在“引誘”孩子去想象愛情、婚姻、家庭,甚至是對性的猜想嗎?答案是否定的。教育不應該拘泥,不應該墨守成規(guī),更不應該自我封閉。同樣,我們不應該把孩子們想得那么復雜,他們會自我過濾掉一些環(huán)節(jié)與細節(jié),童心讓他們真實與真誠。他們并不會刻意地去想象成人們所擔憂的那些東西,他們一定知道,自己是未來的父母,有自己的兒女,自然規(guī)律就是如此,教育何必那么謹小慎微呢?《未來教育家》是有勇氣的,而勇氣來自對理論的深度認知與對實踐的深情呼喚。
時光是人生的導師。時光寄語計劃,巧妙地導演了人生中的時光對話:當下的我與未來的我,父母與子女,現(xiàn)實與想象。這種對話,讓學生的角色發(fā)生一次質(zhì)變,進行一次心理上的換位思考,由此及彼,由我及他。換位思考是一種移情,親身經(jīng)歷情感的遷移,并由此而有新的感受,甚或是一次情感與精神的升華。
我們不妨把這一時光寄語計劃,看作是人生未來的預言,即現(xiàn)在就開始思考人生的未來,并來想象、規(guī)劃、設計。其實,他們對未來兒女們所說的,就是說給當下父母聽的,也是說給自己聽的,即借用未來的觀念來反觀當下,過好當下,期盼有更美好的生活。所以,與其說是在說未來,不如說是在說當下。但是,這一時光的“反轉”,也許成了學生人生中的一個拐點,“拐”向更幸福的人生。
說要傾聽學生,了解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這一時光寄語計劃,正幫助我們破解童年的秘密。
袁北星/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尺素寄思,家書萬金。這個活動為傳統(tǒng)家書賦予時代溫情。兩代人在寄語中建立了心靈的溝通與對話,達成了情感的諒解和融合。無論是孩子們寫給未來兒女,還是父母寫給當下孩子,這種家書寄語在蒙養(yǎng)道德情操、促進家庭和諧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教育價值、文化價值、道德價值、社會價值,能夠推動形成相親相愛、愛國愛家、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風尚。
藺秀云/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讓稚嫩可愛的小學生“給自己二十年后的子女寫一封信”,是一個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其運用“角色互換”的方式、“角色體驗”的原理,讓孩子們體會到父母撫養(yǎng)自己的不易,懂得感恩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情。同時,也使孩子們對自己的未來,以及自己下一代的未來寄予希望,激發(fā)了孩子們前進的力量。
重要的是,從孩子們寄語下一代的字里行間,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投射出來的對自我的認識,對自己所作所為的反思,尤其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以此為鑒提醒自己改正,朝向正面、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我們還能感受到他們?yōu)樽约汗膭偶佑?,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心聲。
另一方面,促使父母對自己教養(yǎng)子女的方式進行反思。雖然孩子們都普遍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與包容,呵護與期待,但也有多個孩子們透露出被陪伴得少,被苛責得多,被鼓勵得少等現(xiàn)象。對于青少年期的孩子,保護他們健康成長、發(fā)展順利最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親子依戀和親子關系,希望父母以此為本,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系,為孩子的起航打好基礎。
張忠山/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未來父母給未來孩子寫信是一項富有教育內(nèi)涵的創(chuàng)新教育活動,搭建了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交流平臺。首先,孩子們提前體會為人父母的心情,感受“角色體驗”帶來的“自我激勵”,這一心理活動具有自我暗示和自我教育作用;其次,孩子寄語未來的同時,會更加關聯(lián)當下,學會在自己的過往、當下和未來之間建立一種邏輯聯(lián)系,激發(fā)孩子的想象思維;再次,搭建和孩子心心相印的交流平臺,洞察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實現(xiàn)和自我、子女、父母、老師的多重對話。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同學們訴諸筆端的文字,折射出其對自己家庭教育方式的態(tài)度。每一個孩子的背后都是一個家庭,寄語帶有其各自家庭的價值觀痕跡和生活氣息,為推動家校建立行之有效的交流溝通機制提供了良好契機。這一活動真實呈現(xiàn)了學校對于教育的理解,教育需要關注每一個孩子,關心每一個家庭。
這項活動創(chuàng)新了師德建設、德育工作和家校共育的方法、途徑和載體,體現(xiàn)了“面向人人”的教育理念。活動使得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進來,最大限度地起到解決理念和實踐之間銜接的教育工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