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高強
佛岡縣第一中學,廣東清遠 511600
本次研究選擇了相同學校、相同層次、相同上課老師的兩個班級。隨機抽取一個班,在課堂教學上把兩個校本化素材替換到已定的教學設(shè)計中,作為實驗班;別一個班的教學設(shè)計不作改動,作為對比班。
對兩節(jié)課完整錄像,截取課堂中差異的知識點教學過程的時間段,每15 秒截圖統(tǒng)計一次,,計算實時抬頭率。
通過截圖統(tǒng)計實驗班與對比班在兩個知識點的教學中抬頭率的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通過對兩個表中的數(shù)據(jù)及其對應的圖象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首先是實驗班抬頭率相對高。采用校本化素材教學的實驗班在兩個實驗時間段內(nèi),抬頭率幾乎每個時間點都要高于對比班,其中“落體運動的思考”的時間段內(nèi)差距非常明顯,平均抬頭率相差20%。其次,實驗班抬頭率保持時間長。采用校本化素材教學的實驗班在“新課引入”時間段抬頭率在90%以上的時間點有10個,而對比班抬頭率在90%以上的時間點只有3 個;實驗班在“落體運動的思考”時間段內(nèi),全部12 個時間點抬頭率都在90%以上,而對比班抬頭率在90%以上的時間點一個也沒有,差距同樣是明顯的。
課堂抬頭率固然不能完全代表課堂教學的效果,不抬頭不等于不學習,所以用來評價知識技能獲取的話可能并不很合適。然而學生抬頭率高可以說明學生對教師課堂的重視程度,結(jié)合調(diào)查問卷的分析結(jié)果可以反映出,對比班的學生學生頭低下去的時候,無論是不是在學習,都有對教師課堂教學輕視的心理。在教育心理學中,可以把學生學習行為的原因歸結(jié)為外部刺激和外部強化的作用。學生頭低下去了說明學習的動機強化不足,削弱了學生對學習行為的啟動作用。在“落體引發(fā)的思考”活動中,實驗班中采用“芒果樹果實與樹葉”替代了原教材中的“石頭與樹葉”。雖然這個替代是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但由于學校附近的教育路兩旁都有一排芒果樹,為防止落果傷人,每到果實成熟季節(jié)政府都要架設(shè)專門有防護網(wǎng),然而同學們經(jīng)過還是難免會有些提心吊膽。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安全上的需要位于第二層次的,僅次于生理上的需要,所以當教師提出這個素材時,學生認為與自己人身安全問題有關(guān),自然會重視起來,客觀反映出來的就是抬頭率大幅提高了。
實驗班與對比班在實驗知識點教學時間段內(nèi),抬頭率差別是明顯,這可以反映出學生在此時間段內(nèi)的興趣程度。校本化教學素材的引入,有利于激發(fā)學習物理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昂谩薄皹贰本褪窃敢鈱W,就是喜歡學??梢姡囵B(yǎng)興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培養(yǎng)濃厚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學習、求知,這樣學生們收效大。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學習的巨大源動力,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班引入方式采用了校本化素材,先分組“踢毽子比賽”,進而引導學生思考不同毽子下落的快慢特點,從而引入新課。踢毽子是學生們課余時間非常喜歡玩的一種運動,高一級在一個星期前還進行了一次“毽子擂臺賽區(qū)”,擂主正是實驗班的一位女生。所以當上課老師拿出毽子時,學生的興趣一下了就被激發(fā)出來了,目光盼盼投向那位“擂主”,所以這幾個時間點的抬頭率高達100%,也是充分說明此校本化素材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有效的。反觀對比班的對比方式,上課老師設(shè)計使用“雨滴、雪花下落”的例子來引發(fā)學生思考。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授課的時候外面晴空一片,沒有雨滴“應景”,廣東的氣候條件更是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從來就沒見過真正的雪花,由于遠離學生身邊生活,一切依靠lenovo,所以學生興趣不高,這點用抬頭率可以客觀地反映出來。
從抬頭率圖象的趨勢可以看出,實驗班與對比班在實驗知識點教學時間段內(nèi)專注度。采用校本化教學素材的實驗班,抬頭率保持穩(wěn)定,甚至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對比班抬頭率不但相對偏低,而且不能保持,波動較大,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注意正是那一扇從外部世界進入到人的心靈之中的東西所要通過的大門?!备咝дn堂離不開學生的專注,不抬頭說明學生的注意力不能保持在課堂上,那教師不懈努力也是徒勞。物理源于生活,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自然科學,它嚴謹?shù)倪壿嬓员旧砭褪且环N獨特的魅力。但要學生能欣賞物理的魅力就要先讓學生自覺、愉快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在課堂中融入校本化素材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無論是引入中的踢毽子還是說明落體運動的芒果,都是學生身邊的事物,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shè)這些情境能調(diào)動起氛圍,使學生有歸屬感,樂于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根據(jù)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遲毓凱教授的觀點,參與最能提高學習者的注意力,使學習的過程更容易,學習的效果更持久。因此這些校本化素材可以成為一節(jié)課中的“興奮點”,承載著學生熱情,促使他們的思維圍繞在課堂上,實現(xiàn)高效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