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
【摘要】目的:探究手足口病患兒心肌酶及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方法:將2017年2月—2018年2月間我院收集到的4100例手足口病患兒設置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同一時期到我院進行檢查的4100例健康患兒設置為對照組,所有對象均給予心肌酶和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對比臨床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心肌酶和超敏C反應蛋白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手足口病患兒,臨床可通過檢測心肌酶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方式進行判斷,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手足口病;心肌酶;超敏C反應蛋白;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R51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42-01
手足口病多是因腸道病毒所引起,常見的致病原有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極具傳染性,好發(fā)于5歲以下兒童,多伴隨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等部位出現(xiàn)小皰疹和小潰瘍,大多數(shù)患兒在一周左右方可自愈,且不留任何瘢痕,但少數(shù)患兒會誘發(fā)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嚴重并發(fā)癥,嚴重者會導致死亡,嚴重威脅兒童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1,2]。故本次實驗對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給予心肌酶和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并和健康兒童心肌酶和超敏C反應蛋白值比較,旨在分析其臨床意義?,F(xiàn)作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間在我院進行診斷的手足口病患兒和體檢的健康兒童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分別設置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410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989例,女性2111例,年齡4個月—7歲,平均年齡為(2.54±1.10)歲;對照組:男性1991例,女性2109例,年齡5個月—8歲,平均年齡為(2.51±1.08)歲。兩組對象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資料可比。本次實驗病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09年版)》規(guī)定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已征得所有兒童家長的同意。
1.2 方法
所有對象均需在清晨抽取靜脈血5ml,分別放在EDTA-K2抗凝試管和普通生化試管內,注意應保證患兒處于空腹狀態(tài)。所用儀器為日本SysmexXT—40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心肌酶檢測儀器為美國西門子ADVIA1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3 觀察指標
檢測記錄兩組兒童心肌酶指標,具體考察指標包括: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以及C反映蛋白(hs—CRP)。參考標準如下:LDH處于100—240IU/L;AST處于0—40 IU/L;CK處于24—194 IU/L;CK—MB處于0—25 IU/L;α—HBD處于74—220 IU/L;hs—CRP處于0—3mg/L。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數(shù)據(jù)t檢驗;采用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x2檢驗;采用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結果分析: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心肌酶和超敏C反應蛋白明顯更高,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手足口病作為目前兒科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接觸等途徑傳播,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因此臨床應加強對手足口病的重視程度。
據(jù)相關資料顯示[3]:手足口病患兒心肌酶譜會出現(xiàn)增高現(xiàn)象,尤其是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更為明顯,其增高幅度與患病嚴重程度直接相關,且關系到患兒預后改善效果。心肌酶的活性密切關系到心臟損傷程度,并且聯(lián)合檢測心肌酶AST、CK、CK-MB、LDH以及α-HBDH各項數(shù)值在診斷心肌疾病具有重要價值。在本次實驗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心肌酶各項指標明顯更高。足以說明手足口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損傷患兒心肌細胞,分析其原因就在于手足口病患兒由于機體免疫反應極易釋放出細胞因子,繼而引發(fā)心肌損傷;與此同時引起該病的病毒會釋放一些毒素,繼而使患兒心肌細胞受到損害,以此增加心肌酶各項指標數(shù)值。
CRP是人類機體在受到微生物入侵或者組織損傷等炎癥刺激時肝細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CRP處于較低濃度,而一旦機體出現(xiàn)炎癥,其濃度會增加,例如在手術后或者組織損傷出現(xiàn)炎癥時,其濃度在6—8小時內會逐漸升高,24—48小時內處于峰值狀態(tài)。CRP可直接結合于細菌和真菌體內的多糖物質,一旦存有鈣離子,還可與核酸和卵磷酸相互作用,以此使患兒補體系統(tǒng)得以激活,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處于感染早期的患兒,其血清hs-CRP會迅速上升,感染越發(fā)嚴重,其升高幅度越高。在本次實驗中,觀察組患兒血清hs-CRP濃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超敏C反應蛋白可作為診斷手足口病的依據(jù)。另外,超敏C反應蛋白較白細胞而言,更為快速敏感,具有高敏感性和非特異性。
綜上所述,手足口病患兒心肌酶及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極高,可作為理想的疾病診斷依據(jù),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沈鎮(zhèn)文.心肌酶譜、超敏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聯(lián)合檢測用于手足口病的診斷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6):67-68.
[2] 楊碩,方莉.心肌酶聯(lián)合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對早期手足口病的診斷價值[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7,42(7):932-934.
[3] 王崇林.57例手足口病患兒血清心肌酶譜及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30):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