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歡
【摘要】目的:研究胸外科患者圍手術期的呼吸道管理,觀察分析其圍手術期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對象主要為我院所抽取的88例胸外科圍手術期患者,2019年1月-2019年5月為研究時間,并且通過隨機的方式將研究患者分為兩組,每組為44例。研究期間為兩組患者提供不同的管理工作,最后對圍手術期呼吸道管理效果以及常規(guī)呼吸道管理效果進行對比與分析。結果:經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研究組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效果為(63.64%),對照組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效果為(47.73%),經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對兩組胸外科患者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最終發(fā)現,研究組圍手術期的呼吸道管理能夠為患者減少肺部并發(fā)癥,安全度過手術期,應該大力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胸外科;圍手術期;呼吸道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098-01
目前在胸外科中,患病人群正在逐漸增多。而胸外科的手術范圍較大,對患者產生的創(chuàng)傷也很大,患者時常由于術后疼痛或是無力等情況而不敢咳嗽,致使出現肺不張、肺炎等并發(fā)癥。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主要為我院所抽取的88例胸外科患者,2019年1月-2019年5月為研究時間,并且通過隨機的方式將研究患者分為兩組,每組為44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共計20例,女性患者24例,研究組男性患者共計30例,女性患者14例,具體如表1所示。研究期間為兩組胸外科患者提供不同的管理工作,對照組為常規(guī)管理,研究組在常規(guī)管理的基礎中添加圍手術期的呼吸道管理。
將收集的兩組患者數據全部納入統(tǒng)計學軟件中,實現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知道患者的一般資料數據雖有差異,但在統(tǒng)計學上無意義(P>0.05)。
1.2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guī)性管理,為研究組在常規(guī)性管理的基礎上,提供圍手術期的呼吸道管理,主要包含:(1)術前呼吸道管理:在胸外科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之前,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詳細說明手術中的注意事項,并且在術前嚴禁患者吸煙,將咳嗽的幾率降到最低。隨后,護理人員應該加強對胸外科患者的深呼吸鍛煉。對于咳嗽較為無力的患者,護理人員鼓勵其進行吹起動作,讓患者迅速的小口向外吹氣后,再深吸一口氣,再次猛呼氣,如此反復,讓患者做好咳嗽的準備。并且要加強患者的腹式呼吸鍛煉。護(2)術后呼吸道管理:在胸外科患者手術完成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患者止痛,從而為患者術后的早期活動提供有利的幫助,促進患者能夠咳嗽排痰,從而將呼吸道的并發(fā)癥進行減少。隨后便需要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進行咳嗽排痰,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作腹式呼吸,并輕輕拍患者的背部,促使痰液能夠順利排出。
1.3觀察指標
將兩組胸外科患者的管理效果和管理前后情況評分表(FMA)評分對比分析。管理效果的評判標準分為好、較好、一般、差等四個標準,管理效果=好+較好+一般。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收獲的胸外科患者的整體數據與信息,通過SPSS17.0進行分析、處理。利用率(%)作為計數資料的表示,通過卡方檢驗,利用±標準差來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經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根據研究的成果顯示:與對照組的胸外科患者圍手術期常規(guī)性管理模式相比,研究組胸外科患者的圍手術期呼吸道管理效果更佳,研究組患者的圍手術期呼吸道管理效果為63.64%,而對照組患者的管理效果為47.73%,將所得數據全部納入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詳細的分析對比能夠發(fā)現明顯地差異,如表2所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通過對兩組進行研究后發(fā)現,胸外科患者的治療,無論是在術前還是在術后,都要加強對其的呼吸道管理工作,從而防止胸部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常規(guī)管理模式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管理效果,但是與圍手術期呼吸道管理程序引入后的管理模式相比,依然存在效果不佳的問題,可以說胸外科患者圍手術期的呼吸道管理程序的應用,對減少患者胸部并發(fā)癥,安全度過手術期等等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