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手術后1、2周"/>
許琢 段小蘭 曾曉燕
【摘要】目的:探討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xiàn)TS)理念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方法將56例乳腺癌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即實施FTS組和對照組,對比分析干預效果。結果兩組入院時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1、2周、出院時患者患側肢體功能情況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術后應用快速外科康復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快速康復外科;乳腺癌;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028-02
外科手術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有創(chuàng)治療方式,有效的護理方式能夠提升患者康復效果,改善生活質量。目前,快速康復外科(FTS)的臨床價值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從最早被用于臨床胃腸道手術護理,現(xiàn)在已逐漸被用于各個臨床領域,其中包括乳腺癌術后護理。因此,本研究對我科2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行FTS護理,將分析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我科進行手術治療的5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為50.7歲,納入標準:①患者經臨床確診且經病理證實的乳腺癌同意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均無手術治療禁忌癥,術前無其他治療者;②患側上臂功能正常且營養(yǎng)良好;③無嚴重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礙、大腦神經功能障礙,自愿簽署手術治療知情同意書的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傳統(tǒng)護理組和康復護理組各28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和病情等流程資料無顯著差異,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傳統(tǒng)護理組,即采取常規(guī)的術前準備,術后進行心理疏導及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遵照醫(yī)囑予以口服和靜脈給藥,及時滿足患者合理需求。
1.2.2康復組采取快速康復護理,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科室管床護士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宣教,內容包括:向患者仔細介紹術前注意事項、手術方式、手術內容、手術目的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等。由臨床醫(yī)生、管床護士及康復??谱o士對患者病情進行綜合評定患者患側上肢上舉的高度、肩關節(jié)外展和旋轉的角度等:②術中護理:術中應密切注意患者補液量,一般以1000ml為宜,調節(jié)好手術室溫度,做好保暖,定期測量體溫:③術后護理:患者麻醉清醒后可飲水,無惡心、嘔吐者可少量飲食,術后24H拔除尿管,待患者清醒后逐步向患者介紹患肢功能鍛煉,具體方法如:術后第一天握拳、第三天屈肘、第四天用患側手摸對側耳部等,逐漸過渡到用患側手梳頭、洗臉。循序漸進練習,并讓患者掌握動作要領。指導期間與患者主動溝通交流,傾聽患者需求,疏導情緒。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上肢功能活動恢復情況。同時采用SF-36對兩組術后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分,評分范圍:0~100分,分數(shù)和患者的生活質量呈正比。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l8.0軟件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shù)據(jù)對比采取x2校驗,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患肢功能恢復情況比較,見表1,生活質量評定比較見表2.
2.2結果顯示,采用快速康復護理組患肢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得分情況均優(yōu)于傳統(tǒng)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將其核心理念,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其目的是觀察FTS對患者功能恢復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因乳腺癌根治術需要對患者腋下、鎖骨下淋巴、及脂肪組織進行切除,目的在于達到最佳的局部病情控制。乳腺癌根治性手術損傷了患側上臂的淋巴回流通道有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不利于疾病恢復及對生活質量的改善。因此本研究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術前向患者講解乳腺癌疾病的特點,重點強調目前乳腺癌的綜合治療效果明顯。術后由康復專科護士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幫助患者度過情緒低落期,抓住康復最佳時期,減少周圍組織粘連,使患側上肢功能及時恢復,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外科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