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寧 劉德美 張 科 劉 勇
股骨粗隆是老年人骨折中最常出現(xiàn)的骨折地方。老年人由于其身體各項機能的下降,一般都會患有其他疾病,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fā)生,一般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導致患者臥床不起,進而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1]。對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若采取非手術治療法,其不僅治療周期較長,而且也延誤對患者進行的早期康復訓練,不利于身體的恢復,故采取合適的手術治療,有利于骨折功能的恢復,減少病死率[2]。本文主要研究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和PFNA內(nèi)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將2013 年-2018 年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0 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自愿參加研究,且均簽訂知情協(xié)議書。①納入標準:已經(jīng)確診為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年齡段控制在大于70 歲。②排除標準:不能進行麻醉及手術的患者;無活動能力、患有精神類、對實驗研究有影響的等患者。依據(jù)平均分配法,將70例患者分成兩組,每組35 例。研究組:男性16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齡(65.7±14.2)歲,平均病程(2.35±0.71)歲;對照組: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齡(69.8±17.3)歲,平均病程(2.88±0.39)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對照組患者予以硬膜外麻醉后囑咐其平臥在牽引床上,骨折一側(cè)臀部墊高5 cm?;颊咄ǔT谑中g室內(nèi)進行消毒并覆蓋,從股骨頂端到大腿近端,橫向縱向切口長12 cm,使得股骨大粗隆的頂點以及股骨的近端顯露出來。給予患者克氏針或者金屬絲對患者股骨近端外側(cè)進行暫時的固定,目的是使骨折端和股骨間的空隙減小,后用鎖定板進行最后固定,為了使其固定的更加牢固,可以在板的近端放置3 個導銷。通過股骨頭中的股骨頸觀察針,并鉆孔并將鎖置于板的遠端?;颊咴谑中g后的第2 天給予低分子肝素納的靜脈注射或者利伐沙班片的口服治療,患者在手術后的第3 天可以在支具保護下患肢不負重下床活動;手術后1 個月,患者可以取下支具并進行髖關節(jié)功能鍛煉。在手術后第3 個月,受影響的肢體在骨折線模糊后患肢可負重行走。②研究組患者接受PFNA內(nèi)固定治療。對患者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麻醉后,幫助其仰臥在牽引臺上,并且在臀下墊上方墊,將骨折端重新定位在牽引床上,并使用C臂X光機固定受影響的肢體。制作6 cm長的手術切口,以股骨頂部為中心,露出股骨大粗隆的頂點。以尖端為針尖,將其打開,在患者髓腔擴大后,將引導針置入PFNA主釘,在其外端放置套管。放置克氏針導絲針,并且在熒光檢查患者股骨頭中心的導針位置。將螺旋刀片置入在距離患者股骨頭表面1 cm以內(nèi)并將近端尾帽安裝好。手術后第2 天給予低分子量肝素鈉或利伐沙班片的抗凝。在手術后的第3 天,患者可以進行床下活動;手術后1 個月,患者還可以鍛煉臀部功能;手術3 個月后,受影響的肢體在骨折線模糊后可以行走。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指標:臨床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②對比兩組患者的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3]:采用百分制評價骨折端功能恢復情況,分值的高低,說明分值恢復好壞的程度。優(yōu)為≥90 分;良為80~89 分;中為70~79 分;差為≤70 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失血量與對照組相比,用時較少,失血也較少,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與骨折愈合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組別 n 手(術m時in)間 術量中(m失L血)住院(d時)間時骨間折愈(周合)對照組 35 90.6±14.9 166.3±90.3 15.7±6.8 15.9±3.5研究組 35 38.3±12.7 130.1±26.8 16.3±6.7 15.8±3.4 t 15.8040 2.2737 0.3718 0.1212 P <0.001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良率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良率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良率的比較 例(%)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質(zhì)疏松引起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比較困難、身體恢復緩慢,對其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4]。
股骨近端鎖定鋼板以股骨近端解剖結(jié)構為模型,可以很好地粘附在骨骼和骨骼上,是一種常見的髓內(nèi)固定方法,鋼板可以容納粉碎的股骨大粗隆。由于鋼板近端的鎖孔角度不同,鎖定鋼板與鎖定螺釘具有內(nèi)固定支架的作用,即使在使用時無法與骨質(zhì)貼合,也不會對患者下肢血液循環(huán)造成破壞,同時對鋼板下的應力遮擋也有一定的減少作用。普通螺釘在進行固定后無法對斷裂段進行加壓,但拉力螺釘可以穿透力較強,可以對斷裂端進行加壓,促進骨折端愈合。盡管鎖定鋼板可以起到內(nèi)固定的作用,但是無法固定頸部干角,抗剪切性較差,在使用時存在較高的斷裂以及失效的風險[5]。
PFNA內(nèi)固定具有操作簡單、用時少、患者出血少等優(yōu)點,它的長尖端和凹槽可以避免局部應力集中,大大降低插入難度,有效控制股骨干的延遲骨折。由于PFNA近端的螺旋葉片是直接旋入,對周圍的骨頭有一定的壓力,所以PFNA可治療大多數(shù)不穩(wěn)定的股骨粗隆間骨折,并且在手術過程中,伴有PFNA固定的粉碎性股骨轉(zhuǎn)子間粉碎性骨折和側(cè)壁骨折的患者存在推動骨折端的風險。因此,對于繼發(fā)性股骨轉(zhuǎn)子間骨折的患者,建議使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失血量與對照組相比,用時較少,失血也較少,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的優(yōu)良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之,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應選擇近端股骨鎖定鋼板手術,經(jīng)濟困難者優(yōu)先選擇PFNA內(nèi)固定;如果患者是側(cè)壁和股骨轉(zhuǎn)子的粉碎性骨折,應選擇近端股骨鎖定板進行內(nèi)固定。因此,需要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