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悠久的竹文化,在人們眼中,竹子之形,中通外直、挺拔瀟灑,竹子之神,凌霜傲雪、寧折不屈,竹子之德,虛心有節(jié)、自強不息。
古人將竹推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松竹梅”歲寒三友之一,并引作知音。正因為中華民族賦予了竹子特殊而豐富的審美價值,因此古人的詠竹詩層出不窮,竹有幽靜的氣質(zhì)?!蔼氉捏蚶?,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边@首《竹里館》堪稱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幽篁即是幽深的竹林,在竿竿修竹的遮蔽下,詩人居住的竹里館仿佛與世隔絕,然而這世界并不孤寂,且不說古琴與長嘯的聲響,明月好似老友來陪伴著我,無須有人與之共鳴,有竹、琴、月在身旁就好。
柳宗元筆下的竹充滿奇幻色彩:“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辈环Q汲水燃薪,而用清湘與楚竹代之,一下子就有了超凡脫俗的感覺,這是詩人向往的自食其力、自得其樂的理想生活。韋應物亦愛竹,他寫道:“北鄰有幽竹,潛筠穿我廬。往來地已密,心樂道者居?!敝褡泳G意盎然,詩人從中已得到生命的機趣。
竹有虛心的品格。竹子根深形高干直,同時竹子是中空的,由此,古人認為竹子是虛心好學的象征。白居易作詩道:“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guī)?。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笔篱g萬物,皆為師友,白居易在池上竹下,更對竹子心生親近。
竹子雖蒼翠挺拔,而其葉卻微微頷首,這種謙遜有禮、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實與君子相同,故深受人們喜愛。
世人愛竹,最愛的還是竹子的不屈氣節(jié)。竹子不僅四季常青,不畏霜雪,而且剛?cè)嵯酀?,能屈能伸。王安石秉性強硬,筆下的竹自有幾分他的性格:“人憐直節(jié)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痹娨饬鑵枺笥幸煌鼻爸畡荨?/p>
霜雪中的叢竹,無法用文字來描繪,而與天上明月一樣,冰清玉潔、一塵不染。詠竹詩最多又最經(jīng)典的,當數(shù)鄭板橋,無論是畫竹還是詠竹,他頻頻推崇竹子貞毅的氣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鄭板橋一心為民,不屈權(quán)貴,哪怕是屢遭打擊,也決不言悔。在悠悠人生路上,不知竹子給了他多少慰藉與力量,鄭板橋的傲骨,就是幾竿堅挺的修竹啊。
竹筍在土地里不斷積聚能量,不管頭上壓著何等重物,都會破土而出,以蓬勃的生命力戰(zhàn)勝困難險阻,一直向上再向上,最終成為“有用之才”。只要不被摧殘,新竹一定能直抵云霄。
幾千年來流傳的竹簡、竹畫及詠竹詩,都承載著厚重而悠久的中國文化,浸透著中國人對“清華其外、淡泊其中”的不渝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