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敏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新課改的教育體系映入了教育者的眼簾。在這種理念的推動下,整個教學體系都發(fā)生了一些較為重大的改變,最為直觀的就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慢慢轉型。本文立足于新課程理念之下,從新課改的意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對于如何提高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質量將進行一個詳細的探討。
新課程理念在提出之際強調學以致用,對于所學習的知識需要有著一定的意義與價值,同時是含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這從主觀上要求教師根據(jù)教材思路的轉變來進行相應的轉型。當然,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轉型具有著一定的風險,但是一味的墨守成規(guī)只能讓歸于陳舊,止步不前。所以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大膽的去嘗試,挑戰(zhàn),同時完成相對的技術轉型。
1 新課程理念對于教學的意義
新課程理念的提出就是為了讓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成員曾提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得學生獲得發(fā)展。”學生發(fā)展一般來說指的就是學生的個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以及思維情感等,這從一定程度上直接或者間接的要求教師對于教學的內容質量要有著一個詳細的計劃規(guī)劃,同時對于這種教學方面的計劃問題有著一個嚴謹?shù)陌才牛参ㄓ腥绱?,新課程理念才能夠順利的與教學融合到一起。新課程理念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學生有著更大地發(fā)展舞臺,而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走向這個大舞臺時有著一定的規(guī)劃和方法,教師要融會貫通新課程理念,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全面發(fā)展。
2 高中數(shù)學當下的教學問題
2.1傳統(tǒng)觀念難以轉變
在實際的教學體系當中,教師總是難以拋棄曾經舊的教學理念,從而在與新課程理念融會貫通的時候總是有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當然這種情況并不是一例兩例,但很多教師不是不能夠接受新的課程理念,而是不想去對于課程教學觀念做出相對應的改變,這種拒絕改變在一定的程度上遏制了新課程理念對于教學轉型的實戰(zhàn)意義以及對于整個教學體系更新?lián)Q代的進度。在新課程觀念的提出,教育就已經從應試轉變成為了德育,這種轉型的成果不僅需要學生配合,更加需要每一個教師的融入和推動。
2.2邏輯問題難以梳理
在實際的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些許較為難以理解的邏輯問題,同時教師還無法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一個梳理以及歸類,這在實際的學習或者自學當中,會讓學生感覺到說不出的難受和不順暢,筆者在這里叫這種感覺為邏輯阻礙。正是這種邏輯阻礙,讓每一個學生對于數(shù)學科目的信心逐漸下滑,教師無論是從哪一方面努力的提升和講解,依舊是很難解決這種邏輯阻礙,這不是教師能力水平的問題,在更多時候這其實就是方法不對。每個學生的理解程度不一致,從而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很難教學統(tǒng)一,從而便有了這種問題。
2.3教學單一難以生趣
教師在很多時候不知道如何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針,從而在實際的教學方面很大的程度上都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做了一個簡單的形式改變,從而變成了意義上的新課程教學體系。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感受不到改變,同時在學習的途中找不到新的方向點,從而使得學習興趣難以提升,從而影響到新課程理念的實踐意義。教學單一是很多數(shù)學教師的通病,由于數(shù)學的邏輯彎點較多,從而教師不想輕易嘗試其他的教學方法,從而導致學生在陳舊的學習方式上難以有著更大地提升。
3 提高教學質量的對策
對于提高高中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真正意義就是讓學生學會做題,懂得邏輯轉彎,筆者在這里提出幾種教學中的簡單對策,一并參考。
3.1陌生問題熟悉化
高中生學不好數(shù)學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是眼前的知識點眼花繚亂,讓人手足無措。因為較為陌生,從而因為看不懂產生了抗拒的心理,這種心理的擠壓下從而形成了偏科,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投機取巧”。知識都是相通的,而且有一個不變的過程就是知識點都是循序漸進的往下走的。舉個例子,比如說在學習二元一次不等式時,一般的形式為Ax+By+C>0,但是學生很多時候無法搞清楚實際的范圍,其實可以把不等式化為Ax+By+C=0這種等式,從熟悉的式子上找尋突破點,能夠幫助學生輕松簡單的理解問題。
3.2書面問題具體化
很多時候在做題時,題目給出一大堆條件,各種邊長角度讓學生望而卻步。并不是他們不會解答,而是覺著條件太多不知從何開始整理,這其實是非常常見的。解數(shù)學題其實就是一個邏輯培養(yǎng)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把書本中無形的知識變成圖像的樣子呈現(xiàn)給學生,才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解題觀念。舉個例子來說,在學習對數(shù)函數(shù)y=logax(a>0且a≠1)時,當無法理解題意時,就要勤于畫圖,以眼見為實的方式來理解題意,從而感受題目的內涵。
3.3邏輯問題逆向化
一般來說數(shù)學題的解題思路都是從條件推向答案的,但是有一類問題較為棘手,運用正常的解題手段是無法求出的,這時就需要轉換思維,反向推理。數(shù)學就是一個推理的過程,通過給出的條件找到真相,然而反向推理就是當問題無解時,通過可能的真相進行逆推理,從而進一步驗證問題無解的正確性。很多時候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有答案的,所以當學生解題進入到死胡同時,一定要學會這種方法,這種方法能夠讓一個學生判斷這個死胡同中到底有沒有另藏玄機。舉個簡單的例子,1+1=2,但是通過2往回推理時,兩個加數(shù)就一定是1,這種推理明顯是不成立的,所以逆推理的必要性就是挖掘題中的無限可能。
4 總結
本文通過在新課程理念的背景對于如何提高高中數(shù)學教學效率這一課題提出了幾點相關的建議,希望本文對于此課題有著一定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作者單位:煙臺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