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
摘 要 ?古人曾云:有教無類,意指不管貧窮、貴賤、智愚,每個人都應該是教育的對象,每個人都應該有受教育的權力。但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或是難以讓所有人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或是限于教育資源,讓受教育者不能接觸到自己最心儀的知識。從這個角度而言,信息技術對于人類的最大貢獻在于,通過互聯網,教育變得更加智慧,而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本身,便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 網絡教育;助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0-0015-01
網絡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作為擁有更多的獨立性、自主性、選擇性的人格主體,使網絡教育的主體性更加明確。如今我國小學生的玩具不再是傳統(tǒng)的玩具,而是網絡,他們已經把網絡、多媒體看成與生俱來的一道風景。在移動網絡的影響下,小學生飛快地成長,更充分地認識到社會和自我,認識到社會環(huán)境對自己的生存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起自己學習和成長的責任,這種較強的獨立性能較好地促進其創(chuàng)造力、平等意識、主動參與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
一、國外概況
縱觀世界遠程教育史,美國的網絡教育應用一直處于世界前列,他們采用各種現代化教育手段服務于各類學校,在中小學生網絡教育方面起步早、發(fā)展快,還擁有一批資源豐富、管理良好的中小學教育網站。
二、國內概況
在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下,國內研究者開始研究該種情況下的教師助學服務,網絡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打破了時、空界限,有利于優(yōu)質資源共事,是順應時代的主流教學環(huán)境。新的環(huán)境賦予教師新的職能,教師應該克服傳統(tǒng)“教化”的定式思維。為此,基于實際教學實踐,嘗試著進行了新型網絡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下教師助學服務設計,包括:學術支持、互動支持、情感智力三類助學支持服務模式。成都七中從2002年開始建立網校,并在實踐中得出直播教學模式“四個同時,四位一體”。即“同時上課、同時備課、同時作業(yè)、同時考試”,在遠端學校配備遠端教師,遠端教師、技術教師、成都七中的把關教師、授課教師一起組成“四位一體”的教師協(xié)作團隊協(xié)同教學和提供教學服務的助學模式。教師助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七中前端教師負責課程的設計,提供給遠端教師教與學的資料,上課前與遠端教師協(xié)同備課,直播課堂中在遠端教師的協(xié)助下講授課程。
(2)通過實時聽課指導、面授輔導與答疑、組織考試與評卷、社區(qū)論壇交流等方式來提供學習支持服務。
(3)由遠端學校負責學生管理。
(4)在教學交互方面,遠端學生與直播屏幕上前端教師的虛擬交互、遠端學生觀看其它學生與前端教師的交互而實現的與前端教師的替代交互、遠端學生與遠端教師的交互、基于互聯網的學生間以及師生間的異步交互。成都七中的助學模式中,缺乏教學交互仍然是其核心教學問題。再者,由于成都七中的教育本身就是精英教育,所直播的七中課程主要針對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但是在基礎教育薄弱、城鄉(xiāng)教育不均衡問題嚴重的偏遠山區(qū),大部分學生的基礎都是薄弱的。所以我們要在基礎教育薄弱的鄉(xiāng)村學校開展實驗研究,在成都七中研究的基礎上,找到適合這些地區(qū)的助學模式。
三、助學模式
(一)“助學模式”的內容適時而變
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數學課程要特別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助學內容”的選擇、編制也必須與之相配套。設計科學、有效的“助學內容”是開啟小學數學助學模式的基礎,也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和對學情把握以及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在課程設計階段,前端授課老師首先應該注重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層面,和遠端老師對接,了解掌握遠程班學生的整體學情、學生特點。再次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現行小學數學教材中,有數的認識,數的運算,空間和平面基本圖形的認識,圖形的性質等知識,教學形式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所變化和側重。
(二)著眼能力提升,優(yōu)化“助學”模式
助學模式的提煉要以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為目標,單靠理論研究是行不通的,必須把助學模式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去檢驗、分析它們的有效性。這樣才能對它們進行逐步完善、優(yōu)化,形成一定的助學范式,具體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1)探尋起點,以學定教。依托課前設計,探尋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和學習的“障礙處”。
(2)巧設平臺,自主選擇。依托多媒體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平臺,提供幫助。
(3)自我診斷,合理存疑。引導學生梳理知識,自我診斷,引發(fā)思考。
四、結語
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的獲取變得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方式從封閉走向開放,移動互聯網讓全世界各地的學習者都可以同一時間不同地點進行交流,而通過視頻,甚至3D的教學技術,學習的方式也越來越豐富。教與學技術與方式的改變,使得移動化和云化成為實現智慧教育最重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