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馮曉麗,王埮,許鐘中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為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可參與多種細胞的甲基化過程,高Hcy血癥可增加腦卒中的發(fā)生風險[1]。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Hcy>10 μmol/L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稱為“H型高血壓”[2]。H型高血壓并非高Hcy和高血壓的簡單組合,而是高Hcy協(xié)同高血壓明顯增加腦卒中事件的發(fā)生率[3]。目前關于H型高血壓與腦梗死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H型高血壓與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硬化的關系[4-5],以及藥物治療H型高血壓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6-7]。然而,H型高血壓與急性腦梗死牛津郡社區(qū)卒中項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及近期預后的關系,目前鮮有報道。OCSP分型可預測腦梗死部位、大小,也可為評估腦梗死的預后提供幫助。本研究旨在分析H型高血壓與急性腦梗死OCSP分型及患者近期預后的關系,以期為有效防控急性腦梗死、改善患者殘疾程度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海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研究。發(fā)病在72 h內入院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共計226例,其中男150例、女76例,平均年齡(67.4±12.8)歲,住院時間在14~30 d。納入標準:均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8],并經(jīng)頭部CT或MRI證實。排除標準:(1)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無癥狀性腦梗死、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應用溶栓或微創(chuàng)治療者及死亡患者;(2)嚴重的心、肝、腎疾病以及感染者;(3)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4)發(fā)病前4周內有手術史和創(chuàng)傷史,或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5)近3個月內發(fā)生心肌梗死、周圍血管閉塞性疾病者;(6)服用非甾體抗感染藥和/或免疫抑制劑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 所有觀察對象于入院后第2 d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應用日本OLYMPUS 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酶循環(huán)法測定血清Hcy水平(參考值0~10 μmol/L),同時檢測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xiàn)BG)、膽固醇(cholesterol,CHO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將22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jù)其是否患有原發(fā)性高血壓及血清Hcy水平,分為四組:單純腦梗死組(無原發(fā)性高血壓且Hcy≤10 μmol/L)41例,單純高Hcy組(無原發(fā)性高血壓且Hcy>10 μmol/L)70例,單純高血壓組(有原發(fā)性高血壓且Hcy≤10 μmol/L)42例,H型高血壓組(有原發(fā)性高血壓且Hcy>10 μmol/L)73例。四組所采取的治療手段都是腦梗死的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環(huán)及營養(yǎng)神經(jīng)治療。
1.2.2 神經(jīng)功能評定及急性腦梗死分型 由同一位專業(yè)神經(jīng)內科醫(yī)師完成。在患者入院時進行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測評,患者發(fā)病30 d后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shù)(Barthel Index,BI)[9]及改良 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10]測評。根據(jù)OCSP分型[11],以腦梗死發(fā)病后最大功能缺損時的臨床表現(xiàn)為診斷依據(jù),分為4型:完全前循環(huán)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TACI)、部分前循環(huán)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ACI)、后循環(huán)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OCI)及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ACI)。
1.2.3 預后判斷標準 評估急性腦梗死患者在發(fā)病30 d時的預后情況,采用BI計分法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無需依賴100分、輕度依賴75~95分、中度依賴50~70分、重度依賴25~45分、完全依賴0~20分,BI評分越低表示其生活依賴程度越重[9]。mRS評分評估患者腦卒中后的殘疾程度,≤2分為預后良好,>2分為預后不良,mRS評分越高提示預后越差[1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先進行正態(tài)性與方差齊性檢驗,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內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若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M(QR)〕表示,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缺血性腦卒中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比較 四組觀察對象的年齡、性別、基礎病史(糖尿病史、心臟病史、腦血管病史)、吸煙及飲酒情況、入院后FBG、CHOL、TG、LDL、hs-CR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間一般情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onditions between four groups
2.2 各組間不同OCSP分型的比較 各組患者的腦梗死類型構成情況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945,P=0.006,見表2)。
表2 各組間不同OCSP分型的情況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OCSP 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etween groups
2.3 各組間NIHSS、BI、mRS評分比較 各組患者入院時NIHS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組內兩兩比較,H型高血壓組高于單純高血壓組(P<0.05)。各組患者發(fā)病30 d后BI評分、mR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組內兩兩比較,與單純腦梗死組、單純高血壓組比較,H型高血壓組發(fā)病30 d后BI評分更低、mRS評分更高(P<0.05),但與單純高Hcy組比較,H型高血壓組發(fā)病30 d后BI評分更低(P<0.05),但mRS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4 H型高血壓組不同OCSP分型患者NIHSS、BI、mRS評分比較 H型高血壓組不同OCSP分型患者入院時NIHSS評分及發(fā)病30 d后BI評分、mR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PACI、TACI組入院時NIHSS評分高于LACI、POCI組(P<0.05),TACI組高于 PACI組(P<0.05);與 LACI組比較,PACI及TACI組發(fā)病30 d后BI評分更低(P<0.05)、mRS評分更高(P<0.05);TACI組的mRS評分高于POCI組(P<0.05,見表 4)。
表3 各組患者的NIHSS、BI、mRS評分比較〔M(QR),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mean NIHSS,BI and mRS scores between four groups
表4 H型高血壓組患者不同OCSP分型的NIHSS、BI、mRS評分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mean NIHSS,BI and mRS scores in patients in H-type hypertension group by four subtyp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y OCSP classification
2.5 缺血性腦卒中預后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腦梗死發(fā)病30 d后mRS評分為因變量(賦值:mRS評分≤2分=0,>2分=1),以年齡(數(shù)值變量)、性別(賦值:女=0,男=1)、高血壓病史(賦值:無=0,有=1)、腦梗死分組(賦值:H型高血壓組=1,單純高Hcy組=2,單純高血壓組=3,單純腦梗死組=4)、腦梗死分型(TACI=1,PACI=2,POCI=3,LACI=4)、糖尿病史(賦值:無=0,有=1)、腦血管病史(賦值:無=0,有=1)、心臟病史(賦值:無=0,有=1)、吸煙史(賦值:無=0,有=1)、飲酒史(賦值:無=0,有=1)、FBG(數(shù)值變量)、CHOL(數(shù)值變量)、TG(數(shù)值變量)、LDL-C(數(shù)值變量)、hs-CRP(數(shù)值變量)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經(jīng)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急性腦梗死發(fā)病30 d時預后的影響因素有腦梗死類型和分組,TACI型、PACI型、POCI型腦梗死預后較LACI型差;H型高血壓組預后較單純腦梗死組差,單純高Hcy組、單純高血壓組預后與單純腦梗死組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5)。
表5 缺血性腦卒中預后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outcome of ischemic stroke
Hcy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轉化過程中一種重要的中間產物,經(jīng)腎排泄,Hcy在體內積聚,引起一系列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變化[12]。高Hcy血癥、高血壓是增加卒中和卒中死亡風險的獨立危險因素,聯(lián)合分析發(fā)現(xiàn)H型高血壓具有更高的導致卒中和卒中死亡的風險[13]。我國高血壓人群中約75%合并有Hcy升高,高血壓和高Hcy具有正相協(xié)同作用,可加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影響臨床預后[14]。單純高血壓或單純高Hcy血癥患者出現(xiàn)腦梗死的概率分別為血壓和Hcy水平正常者的3.6倍和8.2倍,而兩者同時升高則可使患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增長至12倍[3]。
本研究發(fā)現(xiàn),H型高血壓組患者Hcy表達水平升高,入院時病情較重,發(fā)病30 d預后較差。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H型高血壓為影響急性腦梗死患者近期預后的危險因素,與相關研究結論一致[15]。分析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學機制為:Hcy升高可致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過氧化物酶(POD)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其一系列代謝產物又可抑制一氧化氮(NO)的合成和促進NO降解,進而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收縮、舒張功能障礙,從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及血壓升高。高Hcy、高血壓可引起血管內皮損傷和血小板聚集,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血栓形成,二者相互影響,促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OCSP 分型是目前國際上使用廣泛的缺血性卒中的分型方法,可以為預測缺血性卒中的梗死部位和大小提供參考[16],也可以為評估缺血性卒中的預后提供幫助[17]。研究發(fā)現(xiàn),OCSP分型中各亞型所占比例不盡相同,由高到低在國外依次為PACI、LACI、POCI、TACI[18],在國內依次為 LACI、PACI、TACI、POCI[19]。本研究發(fā)現(xiàn),OCSP分型中各亞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PACI(38.5%)、LACI(27.4%)、TACI(19.0%)、POCI(15.1%),且不同組別患者發(fā)生腦梗死后的腦梗死類型構成不同。導致上述差異的主要原因考慮為:高Hcy除可以損傷頸動脈等大動脈的內皮細胞外,還會累及腦內深穿支小動脈,致使供血區(qū)發(fā)生缺血壞死。H型高血壓與小血管閉塞型卒中明顯相關[20-21],高血壓可使顱內小動脈和深穿支動脈血管壁增厚和玻璃樣變,且高血壓和血壓波動是腦小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22]。故考慮為二者共同作用導致LACI所占比例增多。另外,本研究中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H型高血壓、TACI型腦梗死為影響急性腦梗死患者近期預后的危險因素。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H型高血壓患者中TACI組患者入院時病情較重,發(fā)病30 d預后較差;而LACI組發(fā)病30 d預后相對較好,與相關研究結論一致[23]??紤]其原因可能為:TACI型腦梗死是大腦中動脈近端主干閉塞或頸內動脈終末端閉塞所致,梗死面積較大,且側支循環(huán)代償能力差,故病情最嚴重,其預后最差,致殘率、死亡率最高。而LACI型腦梗死多為供應基底節(jié)、皮質下白質或腦橋的小穿通動脈病變所致,一般腔隙灶比較小,且側支循環(huán)相對豐富,故患者預后較好。
綜上所述,H型高血壓可能是急性腦梗死病情加重及預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H型高血壓患者,當發(fā)生TACI型急性腦梗死時應格外注意其病情進展情況。因此,早期識別、早期積極干預H型高血壓,將對有效防控急性腦梗死、改善殘疾程度具有重要意義[24]。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樣本量較小,建議進行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研究,減少不同干預方式對疾病預后的干擾,所得結果將更為可靠。
作者貢獻:張?zhí)?、王埮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張?zhí)睢ⅠT曉麗、許鐘中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數(shù)據(jù)整理及統(tǒng)計學處理;張?zhí)?、王埮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結果的分析與解釋、撰寫與修訂論文,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