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琪
(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應昌街道管理辦公室衛(wèi)生健康辦公室,內蒙古赤峰 025350)
痛經是女性常見疾病,即月經前、后以及月經期發(fā)生的下腹部不適表現(xiàn),部分患者疼痛主訴強烈,直接影響生活質量。痛經包括原發(fā)性、繼發(fā)性,而原發(fā)性痛經占比較高。原發(fā)性痛經患者有明顯下腹疼痛、墜脹感、腰酸等癥狀表現(xiàn),痛經情況下患者身心受損,生活質量下降。針對原發(fā)性痛經患者一般采取口服止痛藥治療,短期效果尚可,但是停藥后痛經復發(fā)明顯,且長期用藥后患者有用藥安全性風險。中醫(yī)指出原發(fā)性痛經有“瘀、滯、虛”表現(xiàn),所以治療上以溫經散寒、調經止痛為主,一般采取針灸、推拿聯(lián)合治療,且治療后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明顯。為了了解不同治療方式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的預后效果,該文就以該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患者為例進行實驗對比研究。
實驗對象總計72例。納入標準:(1)經檢查確診的原發(fā)性痛經患者;(2)16~30 歲未婚、 未育女性;(3)疼痛模擬評分>8分;(4)知曉治療方案,自愿配合參與,有獨立配合能力;(5)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繼發(fā)性痛經患者;(2)合并嚴重原發(fā)性疾病患者;(3)合并精神類疾病患者;(4)月經周期無規(guī)律性;(5)近期接受相關資料患者。進行原發(fā)性痛經治療患者隨機分組,各36例。試驗組:最小患者16歲,最大患者28歲,患者年齡均值(22.0±2.3)歲;病程最短6個月,病程最長10年,病程均值(3.3±0.8)年;月經周期介于25~35 d,均值月經(30.5±0.5)d;經期 5~8 d,經期均值(6.0±1.0)d。 參照組:最小患者 18歲,最大患者 30歲,患者年齡均值(22.6±2.6)歲;病程最短10個月,病程最長12年,病程均值(3.5±0.5)年;月經周期介于26~35 d,周期均值(31.5±1.0)d;經期 5~7 d,經期均值(6.5±1.5)d。試驗組與參照組原發(fā)性痛經患者病程、年齡、月經周期、經期等一般資料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布洛芬緩釋膠囊口服治療。月經來潮后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1片/次,1次/d,連續(xù)用藥2~3 d,若患者痛經仍主訴強烈則口服2片/次,2次/d。下次月經前仍取同樣方法口服用藥治療,連續(xù)治療3個月。
試驗組——針灸配合推拿治療。(1)針灸治療。輔助痛經患者仰臥體位,進行施針處消毒處理,并取原發(fā)性痛經患者的關元穴、三陰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取合適針灸針針刺得氣后留針,取艾柱(2 cm)置針柄點燃后行溫針治療直至患者溫熱感為宜,注意保護患者皮膚,避免溫針治療造成的患者皮膚燙傷,30 min/次,每天溫針灸1次。(2)推拿治療?;A推拿治療,循經掌推痛經患者胸腹部任脈、沖脈直至皮膚潮紅,輔助痛經患者取仰臥體位,以神闕穴為中心進行平補平瀉按摩(3 min),熱掌按患者神闕穴(10 s)。 另外,進行原發(fā)性痛經患者隨癥加減推拿治療。氣滯血瘀者于基礎推拿治療的同時點按患者太沖等穴位,寒凝血瘀者在基礎推拿的基礎上點按命門等穴位,氣血虛弱者在基礎推拿的基礎上以拇指按揉痛經患者足三里、命門、太溪等穴位,1 min/穴。月經來潮前治療3次/周,之后經前治療3次/周,連續(xù)治療3個月。
記錄原發(fā)性痛經患者治療效果、癥狀積分改善情況。
治愈標準——原發(fā)性痛經患者腹痛等癥狀均消失,短期無復發(fā)情況。
顯效標準——原發(fā)性痛經患者腹痛等癥狀明顯減輕,經期雖有疼痛但無須用藥。
表2 原發(fā)性痛經治療患者治療期間癥狀積分改善情況對比[(±s),分]
表2 原發(fā)性痛經治療患者治療期間癥狀積分改善情況對比[(±s),分]
組別 腹痛治療前 治療后食欲不振治療前 治療后心悸氣短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n=72)參照組(n=72)t值P值5.10±0.23 5.15±0.20 0.984 2 0.328 4 1.10±0.10 3.15±0.20 55.007 2 0.000 0 5.02±0.15 4.98±0.12 1.249 3 0.215 7 1.08±0.12 2.90±0.15 56.847 2 0.000 0 5.05±0.21 5.02±0.22 0.591 8 0.555 9 1.01±0.16 3.06±0.18 51.072 9 0.000 0
有效標準——原發(fā)性痛經患者腹痛等癥狀改善,經期需服止痛藥。
無須標準——治療前后原發(fā)性痛經患者癥狀無改善。
取原發(fā)性痛經患者腹痛、食欲不振、心悸氣短幾個指標,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分別為0分、2分、4分、6分。
基于SPSS 19.0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原發(fā)性痛經患者觀察指標結果?;颊咧委熆傆行实扔嫈?shù)型指標以[n(%)]的形式表示以及χ2檢驗,患者治療期間癥狀積分改善情況等計量型指標以(±s)的形式描述以及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參照組原發(fā)性痛經治療患者治療后效果見表1,總有效率分別為97.22%、75.00%。2組原發(fā)性痛經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原發(fā)性痛經治療患者組間臨床療效分析
試驗組、參照組原發(fā)性痛經治療患者治療期間腹痛、食欲不振、心悸氣短癥狀積分改善情況見表2。治療后,2組原發(fā)性痛經患者癥狀積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原發(fā)性痛經呈多發(fā)性趨勢,對工作、生活、學習影響明顯,病因具有多樣化特點,包括子宮發(fā)育不全、子宮屈曲、體質因素以及個人衛(wèi)生習慣較差等,在不用藥情況下一般采取臥床休息、喝熱水、熱敷下腹部等方法緩解,若仍無法緩解則較常采取止痛藥物治療,而停藥后患者痛經仍舊明顯,且長期應用止痛藥物對身體無益處,產生痛經抗藥性,所以口服止痛藥只能治標無法治本。中醫(yī)指出,不通則痛,原發(fā)性痛經是氣血運動不暢所導致的疾病,中醫(yī)辨證推拿治療以手法刺激經絡、穴位,從而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止痛的效果,針灸治療可以調節(jié)臟腑氣機、氣血運行、調節(jié)免疫功能,并通過穴位刺激持續(xù)改善患者機體神經、全身氣血運行、活血化瘀。嚴連鳳研究指出,給予原發(fā)性痛經患者針灸配合推拿治療是理想的方式,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體征,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防止疾病復發(fā)。
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參照組原發(fā)性痛經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22%vs75.00%)以及治療后癥狀積分比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灸配合推拿治療原發(fā)性痛經效果遠遠高于口服止痛藥物治療,是有效聯(lián)合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