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洪渡
(蒲城縣醫(yī)院 陜西 渭南 715500)
糖尿病合并慢性腎臟?。―N)是導致高齡糖尿病患者殘疾甚至死亡的微血管并發(fā)癥。DN起病急,早期癥狀不明顯,易被忽視,但晚期病情控制較為困難。因此,早期積極有效干預仍是改善DN患者尤其是高齡DN預后的直接途徑。為改善高齡DN患者預后,筆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前列地爾對72例高齡DN患者進行治療,獲得較好療效。
選擇2016年6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診治的早期高齡DN患者144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年齡≥75歲;無吸煙史;尿蛋白≥30mg/24h;腎穿刺確診為DN。排除:不愿參與此類型研究。使用完全隨機抽簽將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男/女46/26,年齡77~94(82.3±6.7)歲;糖尿病病程5~17(10.6±4.1)年。觀察組男/女43/29例,年齡75~95(82.5±6.2)歲;糖尿病病程7~18(10.9±4.0)年。兩組上述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糖尿病健康知識普及、血糖和血壓控制、運動和飲食強化干預等治療。血壓維持目標(70~80)/(120~140)mmHg。血糖控制目標:空腹<6~8nmol/L;餐后2h<7~9nmol/L。定期測定血壓及血糖值,預防高血壓和(或)低血糖情況出現(xiàn)。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靜脈滴注20μg前列地爾(哈高科白天鵝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3072)。1療程/每周,兩組均持續(xù)治療8療程。
測定兩組入選者治療前和治后空腹血脂(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及24h蛋白尿含量變化。記錄兩組不良事件。
分別用Excell和SPSS17.0軟件進行研究數(shù)據(jù)記錄和分析。其中組內(nèi)和組間血脂、Scr及24h蛋白尿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檢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TC、LDL、TG、Scr、24h蛋白尿含量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上述血脂、Scr、24h蛋白尿含量均顯著下降(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脂、Scr、24h蛋白尿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兩組血脂含量變化比較(±s)
表 兩組血脂含量變化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對照組比,#P<0.05
組別n時間血脂(mmol/L)Scr(μmol/L)24h蛋白尿(mg)TCLDLTG觀察組72治療前5.5±1.33.8±0.42.4±0.9128.5±20.8238.1±27.1治療后4.3±0.9*#2.5±0.3*#1.7±0.3*#90.7±16.3*#157.6±20.3*#對照組72治療前5.3±1.43.6±0.52.5±0.7128.6±20.1235.7±26.8治療后4.8±1.1*3.2±0.4*2.1±0.5*122.7±23.5*205.4±24.5*
治療期間,觀察組13例出現(xiàn)食欲不振、惡心等消化道不良反應,7例輕度靜脈炎;對照組則9例消化道不良反應,2例輕度靜脈炎;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及醫(yī)療水平提高,選擇血液透析的老年DN患者越來越多;而對高齡DN患者來說,除血糖、血壓控制外,并無有效治療方案。糖尿病一旦進入蛋白尿期,則腎功能損傷進程會加劇,且此類損傷不可逆轉(zhuǎn)。
糖尿病發(fā)病與血脂異常關(guān)聯(lián)密切。血脂異常對機體的損傷會掩蓋血糖、血壓異常的損傷。高血糖、血脂、血壓等作用,使DN患者常出現(xiàn)血管內(nèi)皮細胞及功能損傷,血壓黏度增高,易出現(xiàn)血栓。因此,血脂調(diào)節(jié)應該是糖尿病治療方案中得重要部分。前列地爾是以脂微球為載體制成的前列環(huán)素E1制劑,具有靶向性,藥物利用度高,持續(xù)作用強等特點。以往報道顯示,前列地爾不僅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腎動脈血管,改善腎小球微循環(huán)等作用,減少尿液中蛋白含量[2];而且可通過抑制細胞因子合成及活化,抑制腎臟炎癥,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反應等,發(fā)揮保護及改善腎臟的功效[3]。本研究顯示,經(jīng)治療觀察組,觀察組TC、LDL、TG、Scr、24h蛋白尿含量明顯下降。表明,前列地爾可有效減少DN患者尿蛋白,改善其腎功能,減緩腎病變進程。前列地爾滴注會對血管造成一過性刺激,導致所經(jīng)靜脈發(fā)紅、疼痛,但均在患者耐受范圍內(nèi),且可在滴注后30min內(nèi)自愈。綜上所述,前列地爾治療高齡DN療效顯著,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