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漢市普仁醫(yī)院 湖北 武漢 430081)
RA是一種滑膜病理增生為主的自身免疫病,近年報道對重癥RA采用PE治療[1],取得了一定療效。為進一步觀察PE在RA治療中的價值及安全性,對68例重癥RA進行臨床觀察,詳情如下。
以我院風濕免疫科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期間住院的68例重癥RA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觀察組患者中包括男19例,女15例,年齡38~68歲,中位年齡(53.0±2.2)歲;對照組患者中包括男18例,女16例,年齡38~69歲,中位年齡(53.5±2.3)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藥物治療,治療方案主要包括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藥物基礎上聯(lián)合PE治療,使用全自動血液凈化系統(tǒng)、模型血漿成分分離器EC-30W及模式血漿分離器OP-08W,PE量為患者體重的4%,棄掉量約為10%的置換量濾出液,抗凝劑為低分子肝素鈣。置換時血流速度控制在每分鐘100ml。觀察組每周進行3次PE。
分別取治療前后患者空腹外周血檢測RF、血沉、CRP、血清IL-17濃度及抗CCP抗體陽性率;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jié)疼痛及腫脹癥狀進行評分對比,指導患者在10cm評分尺上將自身疼痛及腫脹程度進行標記,每1cm代表1分,同時記錄對比用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產生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半年內復發(fā)率。
采用美國風濕疾學會(ACR)標準,其中包括病人的整體評估、醫(yī)生的整體評估、病人對疼痛程度評估、日常生活能力及急性期反應物水平等5項,以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判定治療有效率。
數(shù)據(jù)使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并且通過(±s)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關節(jié)疼痛程度(6.5±0.7)、關節(jié)腫脹程度評分(90.2±5.5)及晨僵時間(90.2±5.5min)同觀察組(關節(jié)疼痛程度:4.0±0.2,關節(jié)腫脹程度評分:77.5±4.3,晨僵時間:77.5±4.3min)相比均得到顯著改善,兩組數(shù)據(jù)(t=20.0235、10.6071、10.6071,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變化對比(±s)
表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變化對比(±s)
血清IL17濃度(pg/ml)觀察組34194.0±8.228.2±1.519.2±1.535.2±1.5對照組34256.5±9.357.5±2.325.5±2.346.5±2.3 t-29.392762.218713.378123.3585 P-<0.05<0.05<0.05<0.05組別nRF(IU/ml)血沉(mm/h)CRP(mg/L)
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較高,其結果達到了97.1%,且半年內復發(fā)率及抗CCP抗體陽性率均較低,結果為3.0%、44.1%;而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僅為82.4%,其半年內復發(fā)率及抗CCP抗體陽性率分別為25.0%、73.5%,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來氟米特和甲氨蝶呤是臨床治療類風濕常用藥物,來氟米特異唑類免疫調節(jié)劑,具有抗增殖活性、抑制二氫乳清酸脫氫酶的活性及阻斷活化淋巴細胞的嘧啶合成的作用;甲氨蝶呤即是抗代謝藥物又是抗腫瘤藥,該藥能夠進一步減緩骨骼損害速度[2]。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使患者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3]。PE是通過不同孔徑的模型濾器,對患者血漿自身抗體、球蛋白及免疫復合物等中的有害物質進行分離清除,同時對患者體內所缺乏的白蛋白及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質進行了補充,從而達到快速控制免疫炎癥及改善臨床癥狀的作用。
綜上所述,PE治療重癥RA的臨床效果顯著,在降低RF、血沉、CRP及血清IL17濃度等致炎因子方面有明顯作用,可能是其迅速緩解癥狀和維持相當時間的原因。因本次數(shù)據(jù)有限,今后將對PE治療機制、治療頻率,緩解維持機制等方面做進一步的探討,為臨床治療RA疾病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