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有效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思想政治課堂要實現(xiàn)有效互動,最基本的準備包括“四備”:教學目標、學習者、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要做到腦中有目標,心中有內容,目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要求教師不僅要領會課程標準,研究教材,還要求教師有序、有層次地設計安排師生的活動及有效地利用課程資源。
1.準確設計全方位的互動目標
教學設計的首要工作就是根據(jù)課程目標的總要求來制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并使其在教學中發(fā)揮導向作用,如果教學目標高、多、空,顯然是難以實現(xiàn)的,只有確定明確、具體、科學、簡明、切實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才會有的放矢,收到良好效果。
現(xiàn)代課程的目標都由三個維度組成,總目標必須通過“三維”目標來實現(xiàn)。在以問題為中心的問答型互動中,教師首先對提問要解決什么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切忌盲目隨意、信口開河,無意識地隨意提問,結果是一節(jié)課上下來,提問了什么問題連自己也不知道。因此,提問必須充分把握教學的“三維”目標,問題必須根據(jù)“三維目標”來設置。
以討論作為互動的重要組織形式,由于學生參與性較強,需要更充分的準備工作。討論之前需要根據(jù)知識目標和學生具體學情選擇需要討論的問題。問題的選取確有討論的必要性,最好是具有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的功能。問題的選取一定要密切聯(lián)系所學知識,表述要科學。既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參與,還要難度適中。高中課堂教學討論遇到分組的問題,一般4-8人為一小組,盡可能考慮小組成員的學習程度、興趣、男女比例,等等??傊?,互動前的預設準備充分與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互動的實效性。
2.巧妙創(chuàng)設引發(fā)互動的學習情境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道德建構理論認為:個體獲得良好的道德觀念,是個體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個體自主地建構;這種建構產生的道德利于轉化成個體自覺的意識和責任感。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須通過一種“中介”來激活個體的道德判斷、道德推理,從而使學生將教師傳授的道德內容同化、順化、平衡為個體道德。這個“中介”就是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生活經(jīng)驗和不同的成就感,要求“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行教學。思想政治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經(jīng)驗,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或引入一個相關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啟發(fā)、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設計具有現(xiàn)實性、趣味性、挑戰(zhàn)性的情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感受政治生活、體驗政治理念、理解政策方針。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是思想政治教師必須研究的問題。
例如,在講授《價格變動的影響》一課時,筆者是這樣設計教學情境的:“同學們,今年9月5日,發(fā)改委介入調查中止蘇寧、國美、京東商城等電商的價格戰(zhàn),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政府稱此次價格戰(zhàn)涉嫌欺詐消費者,將嚴懲。價格究竟對消費者有什么影響,能讓他們鋌而走險,觸碰法律紅線?生產者如何根據(jù)價格漲落信息在市場競爭中獲利呢?本節(jié)課讓我們一同感悟價格變動的影響。”這樣的設計是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在開課之初就要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擁有質疑精神,展開思考。這樣的師生互動調控了學生的積極性,在知識和社會生活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有益于增強學生理解運用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和水平,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縝密設計適度有序的互動問題
縝密,是指提問設計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求,事先設計好所要提問的問題。一般包括七個方面:(1)何處提問;(2)何時提問;(3)提問什么;(4)如何提問;(5)提問誰;(6)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7)如何評價。這就要求教師上課前要認真?zhèn)湔n,熟練掌握教材。一般情況下,開學初就應將本學期的教材事先通讀一遍,做到心中有數(shù),切忌上一節(jié)課備一節(jié)課。
有序,即按教材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簡到繁的原則對問題進行設計,先提認知理解性問題,然后是分析綜合性問題,最后是創(chuàng)設評價性問題。這樣安排提問可以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使教學活動層層深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盡量做到一節(jié)課一例到底,層層遞進,讓學生的思維有節(jié)奏的跳躍,力求實現(xiàn)連貫完整有邏輯性的知識框架結構。
例如,在講解《價格對生產經(jīng)營的影響》時,筆者這樣舉例提問:“第一次設問:老師看到馬鈴薯的價格非常高,于是開始種馬鈴薯,但是當我拿到市場上賣的時候,馬鈴薯的價格卻跌得很慘,市場上滿地都是馬鈴薯。為什么?第二次設問:盡管我賠得很慘,但是有人卻賺得盆滿缽滿,這位高人就是肯德基薯條的馬鈴薯供應商,他們種植的“甬薯一號”芽眼淺,表皮光滑,口感好。依然賣了好價錢。為什么?第三次設問:我看到“甬薯一號”賺錢,我也種,但是人家卻比我賣的價格低,為什么人家有那么大的降價空間?”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三個連續(xù)性的層層追問式設計,一下子就突破了價格對生產經(jīng)營的三大影響:調節(jié)生產規(guī)模,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樣設計設問,能夠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有助于知識結構的整體性。思想政治課的知識點多而雜,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設計全方位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合理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有利于構建思想政治互動課堂,從而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