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麗, 雷怡祿, 梁健芬, 黎 瑩, 張雪香, 黃玉嫻, 蔣欽清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老年干部病區(qū), 廣西 南寧, 530023)
腦卒中后睡眠障礙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病率較高,其中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睡眠障礙發(fā)生率為 76.8%,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發(fā)病率更是高達 82.5%[1]。睡眠障礙患者精神焦慮、抑郁,日常生活能力低下,肢體功能恢復緩慢,長期的睡眠障礙可誘發(fā)腦卒中患者血壓、血糖等不穩(wěn)定的危險因素產生波動,嚴重者可直接導致腦卒中再發(fā),不利于患者預后,且加重家庭及社會的負擔[2]。目前臨床上治療睡眠障礙最主要的藥物為鎮(zhèn)靜催眠藥,但長期使用該類藥物除產生相關不良反應外,還可嚴重損害老年患者的認知功能[3]。因此,尋求一種簡便有效、毒副作用小且能有效緩解腦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礙的干預方法,是目前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中醫(yī)傳承歷史悠久,中醫(yī)適宜技術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在慢性病、康復護理領域具有顯著優(yōu)勢。本研究將恒溫雷火灸聯(lián)合開天門復合手法應用于改善腦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礙,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老年干部病區(qū)收治的腦卒中后睡眠障礙患者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齡65~85歲,平均73歲;頭顱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首次卒中,病后患者均無意識障礙;②有自我表達能力;③發(fā)病前無睡眠障礙或僅有短暫的睡眠障礙;④發(fā)病前及發(fā)病后無明顯精神刺激史;⑤發(fā)病前無抑郁史。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7分;⑦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心、肝、肺、腎等臟器基礎??;②伴昏迷或有癲癇發(fā)作;③其他因素如藥物或精神疾病等所引起的失眠;④有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或失語不能配合檢查;⑤發(fā)病前有嚴重的睡眠障礙。將所選病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65~85歲,平均72歲。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65~85歲,平均75歲。2組患者年齡、病情、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①生活護理: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保持睡覺的環(huán)境安靜,避免噪聲及光源刺激;睡前協(xié)助患者用溫水泡腳,提高睡眠質量。②飲食調護方面:晚餐宜清淡,不宜進食過飽(七成飽即可),禁飲濃茶、咖啡及吸煙。③睡眠指導: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病室溫濕度適宜,控制噪音及光線;指導患者白天進行適當?shù)挠醒趸顒樱侠戆才抛o理相關的工作,保持日間的清醒狀態(tài),盡量錯開患者的休息時間與護理時間;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囑患者夜間盡量不看刺激性的電視、不談論過激的話題。④情志調護: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緊張、焦慮、興奮、抑郁、憤怒、驚恐等不良情緒刺激;分析影響患者睡眠的癥結,通過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正確引導患者,幫助患者消除焦慮的情緒狀態(tài),恢復平靜、穩(wěn)定的心態(tài),從而建立其對治療和護理的信心[4]。
1.2.2 恒溫雷火灸聯(lián)合開天門復合手法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恒溫雷火灸聯(lián)合開天門復合手法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患者臨睡前仰臥,頭放正,全身放松,舒適、自然、閉目,操作者為患者進行恒溫雷火灸后,再囑患者全身放松,誘導患者把思想集中在頭部,操作者則位于患者頭側床前,意守于指端,為患者進行開天門復合手法按摩。
1.2.2.1 雷火灸操作步驟[5]: ①先將趙氏雷火灸藥點燃放入恒溫灸盒并蓋上盒蓋;②將灸盒置于下肢涌泉穴、太溪穴及頭部百會穴進行施灸。③用1條大浴巾圍住灸盒的底部,灸盒頂部另取1條大浴巾蓋住,灸盒用浴巾密封固定,施灸部位與火頭保持距離3~5 cm 進行恒溫灸,若患者感覺不舒適或灼痛應予以調整,無需刮灰。④每天睡前灸1次,20~25 min/次。
1.2.2.2 開天門按摩實施方法: ⑴操作前準備:查對患者的信息有無錯誤,解釋開天門的操作方法、治療目的還有相關的注意事項;治療前評估患者局部皮膚情況,同時囑患者排空二便;治療室保持光線充足、清潔、安靜;囑患者調整呼吸、放松心情;施術者洗手后在雙手涂抹適量潤膚露或者精油。⑵取穴:上星、印堂、頭維、攢竹、絲竹空、百會、太陽、風池。⑶手法步驟:①推上星:患者仰臥位,施術者搓熱雙手,雙手拇指一指禪推法由印堂穴直推至上星穴共計36 次。②推頭維:施術者雙手拇指交替,由印堂穴向上推至頭維穴共36 次。③推眉圍:施術者雙手拇指自攢竹穴沿眉圍推至絲竹空穴共36次。④梳理太陽經(jīng):五指分開,雙手交替用手指指腹力量梳理太陽經(jīng),10~20次。⑤叩印堂:中指指腹叩擊印堂穴36 次。⑥叩百會:中指指腹叩擊百會穴36次。⑦揉太陽:利用雙手食指和中指按順、逆時針方向各按揉太陽穴10次。⑧輕拍前額:按前額左側-前額-右側-額頂-前額的順序拍打3 min。⑨按揉風池穴:中指指腹按揉風池穴10 次。⑩操作療程:1次/d,15 min/次,10次為1個療程。
1.2.2.3 注意事項: 操作者在手法過程中應根據(jù)患者的癥狀、年齡及耐受性,分別選用相對應的手法和刺激強度進行按摩,應做到一緊一松的按壓,頻率1次/2 s,按壓時要有一定的強度,患者穴位處出現(xiàn)酸、麻、脹的感覺,即有“得氣”表現(xiàn)。同時在操作前囑患者排尿,保持身體、心理放松,在舒適狀態(tài)進行操作能取到更好的效果。臨睡前為患者進行恒溫雷火灸,再為患者進行開天門復合手法按摩。操作力度需應由輕到重,先慢后快,力量漸次加大,有節(jié)律的進行,時間控制在20 min左右,過短則達不到治療作用,過久容易使患者疲倦。每晚按摩1次,10次為1療程,兩個療程后統(tǒng)計治療結果[6]。
1.3.1 睡眠質量
采用PSQI 量表對患者干預前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PSQI表由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共同構成,其中第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不參與計分,而18個條目組成7個維度(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每維度0~3分,累積得分為即總分,總分0~21分,總分<7分者評定為正常睡眠,>7分者則可判定為睡眠障礙,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3.2 生活質量
采用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表(SS-QOL)評估2組入院時及干預后生活質量,該量表包含家庭角色、精力、情緒、語言、個性、活動能力等12個維度,49個條目。評分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得分范圍為49~245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SS-QOL可以在社會角色領域進行測量評價,可以在特定范圍內作為中風臨床試驗療效判定指標[7-8]。SS-QOL量表信效度及敏感性的良好,可用于測量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
1.3.3 滿意度
采用醫(yī)院自制住院患者護理工作服務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調查量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項,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4 療效判定
比較2組睡眠質量改善效果,顯效:治療后,失眠癥狀基本消失,每天睡眠時間>6 h或睡眠恢復正常;有效:失眠癥狀具有明顯改善,但未達到正常值,較治療前,平均每天睡眠時間增加3 h以上;無效:失眠癥狀無明顯改善。睡眠質量改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9]。
干預前2組PSQI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睡眠質量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觀察組PSQI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分
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組入院時SS-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生活質量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SS-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SS-QOL評分比較 分
與入院時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觀察組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21例,滿意17例,一般2例,護理滿意度95.00%(38/40)。對照組非常滿意12例,滿意18例,一般7例,不滿意3例,護理滿意度75.00%(30/4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睡眠障礙改善顯效32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0%(37/40)。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1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75.00%(30/40)。觀察組睡眠障礙改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卒中屬于中醫(yī)學中的“中風”,睡眠障礙是中風后常見并發(fā)癥,近代中醫(yī)認為它屬于“中風”“不寐”“多寐”“善眠”“鼾眠”“嗜臥”“夢驚”“夢魘”“遺尿”等范疇,“陰陽失調”是中風后“不寐”(睡眠障礙)的總病機?;颊咧酗L后氣血虧虛,血氣之道澀滯,心神失于濡養(yǎng),進而導致失眠[10]。陰陽失調,則陰不斂陽,陽不入于陰,虛火擾神,心神不寧,發(fā)為失眠健忘。中風后痰濁擾神,心神不安則多夢,臥不安寧。久之痰濕化熱,痰熱交結,肝風內動,擾亂心神,從而產生夢游、夢魘、夢語、夢驚等癥狀。臨床研究表明,睡眠障礙是腦卒中患者的危險因素,卒中后的睡眠障礙不僅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同時還會導致患者的免疫力降低、血壓波動、糖耐量異常甚至再發(fā)腦卒中,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1]。睡眠障礙藥物治療以抗焦慮、鎮(zhèn)靜催眠類藥物為主,長期服藥可造成患者的依賴性,且還存在相關不良反應,中藥治療雖然不良反應較少,但中藥多味苦,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不高
中醫(yī)學認為,腦為神明之府,諸陽之會?!伴_天門”是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寶貴遺產之一,是運用開天門的按摩手法,作用于頭面部的腧穴而產生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屬于中醫(yī)外治法范疇[12]。醫(yī)務人員通過手法按摩頭部諸經(jīng)、穴,可使頭部經(jīng)脈氣血得以順暢,陰陽得以平衡,即神有所主,心神得安?,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刺激頭面部的末梢神經(jīng)、皮下血管,通過反射弧,調整大腦的興奮性,使機體產生感應,疏通經(jīng)絡,解除肌肉的緊張狀態(tài),加強機體代謝功能,從而使陰陽平衡,達到鎮(zhèn)靜安神、鎮(zhèn)驚止痛除煩的作用,不寐亦隨之而愈。按摩時采用揉、推、叩等手法可加強肌肉、神經(jīng)的抑制過程,從而促進患者入睡。同時,按摩太陽、百會、上星、神庭、印堂等頭部穴位還可調節(jié)血管舒縮功能,達到鎮(zhèn)靜安神功效[13]。風池、風府則具有平肝潛陽功效,持續(xù)刺激該穴位有較好的安神功效。
恒溫雷火灸是通過改進的灸具以恒溫施灸的方法刺激相關穴位,在持續(xù)熱力的作用下促進有效藥物的持續(xù)滲透,實現(xiàn)體表解剖穴位、經(jīng)絡與臟腑一體化的施灸,達到內病外治的一種中醫(yī)外治方法[14]。雷火灸藥條的主要成分是沉香、乳香、干姜、菌陳、木香、穿山甲、羌活、麝香等中藥,利用中藥燃燒時產生的熱量、中藥因子、紅外線、物理因子和特有的手法,通過對人體面(病灶周圍)、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濃藥區(qū),在熱力的作用下,滲透到組織深部來調節(jié)人體各項機能,達到祛風散寒、溫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活血化瘀、消炎鎮(zhèn)痛、扶正祛邪等功效。百會穴位于巔頂,為百脈之會,貫達全身,又深系腦髓,可受天地之氣,隸屬督脈,是各經(jīng)脈之氣會聚之所,通督全身之氣血,是調節(jié)大腦功能的要穴。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jīng)所出之井穴,它有滋腎水而制心火之功效(瀉南補北);太溪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jīng)上的主要穴道,為腎經(jīng)經(jīng)水的傳輸之所,善益腎中之元陰,乃臟病取原之意。三穴相配,可使腎水足而心火制,火入陰中而自寐,通過滋陰降火、寧志鎮(zhèn)靜、養(yǎng)心安神、交通心腎之功效促進入眠。恒溫雷火灸屬非侵入中醫(yī)外治項目,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無需定時刮灰等優(yōu)勢,灸藥滲透肌膚的熱力較傳統(tǒng)灸法強,能有效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缺氧,且灸治過程中恒溫舒適、安全有效,無雷火灸燃燒煙霧的刺激,從而提高了臨床療效及患者滿意度[15]。
中醫(yī)理論認為人是形神合一的整體,通過經(jīng)絡系統(tǒng)“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來實現(xiàn)關聯(lián)。腳是人體“第二心臟”,三陰經(jīng)交匯之處;頭為諸陽之會,三陽經(jīng)交匯處。恒溫雷火灸和開天門復合手法可通過中藥對腧穴的藥理作用,同時聯(lián)合頭面部及足部穴位按摩以達扶正邪祛、疏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養(yǎng)血安神、疏肝理氣、平衡陰陽而郁解之功效[16]。反之情志的舒暢可暢達氣機,進而促進精血精液的運行輸布,防止氣滯血瘀痰凝,在腦卒中后睡眠障礙康復中具有積極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SS-QOL評分高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以及睡眠障礙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對腦卒中后睡眠障礙患者采用恒溫雷火灸聯(lián)合開天門復合手法進行干預,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礙,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是一種安全、高效的中醫(yī)組合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