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系統(tǒng)闡述當前漢語國際教育“報刊閱讀”課程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運用文獻研究法及教學實踐總結等方式,分析得出“報刊閱讀”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及其產生的原因。從教學內容的目的性選擇、關鍵語言點的教學以及閱讀方法的多樣化等幾個方面提出可行性教學方案,結合教學實際,對課堂教學方法及其工具的改進提出建議。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報刊閱讀;線上閱讀;5C教學法;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周梅馨,上海濟光職業(yè)技術學院。(上海 201901)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8-0008-02
漢語國際教育“報刊閱讀”課程是一門主要以提升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閱讀報紙雜志能力的課程。它選取的素材一般都是國內當下的最新報刊上的新聞和通訊,有助于提高學生獲取社會信息和文化能力。
“報刊閱讀”課程大多以輔導課的形式授課,大部分科任教師兼任其他漢語教育課程的教學。雖然科任教師認識到“報刊閱讀”課程與其他課程存在著差異,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會受到已有的教學經驗或方法的影響,不能凸顯本課程的特點。
大部分學校都將“報刊閱讀”課程列為興趣課,這導致部分學生忽視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僅僅認為這是學校開設的課程,為了學分需要去學習,而沒有認識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報刊閱讀”課程無論從語言方面還是文化方面都是極為重要的一門課,通過報刊課的學習可以提升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使他們了解中國現(xiàn)狀。實際上,“報刊閱讀”課上教師講授的過程是在指導學生如何去閱讀,如果學生課后不能主動地去學習、去閱讀大量報刊報紙也就無法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這也是當前“報刊閱讀”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校及學生對課程的重視度不足。從學校教學管理的角度來看“報刊閱讀”課程多為學校的興趣課程,學校只是把這門課程作為補充或擴展的其他課程,忽視“報刊閱讀”課程本身的重要性及其特點。
2.師資隊伍自身水平不足。課程大部分由其他課程教師兼任,然而這些教師因本身兼任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其他課程,在實際教學中會不自覺地將其他課程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報刊閱讀”課程的教學中,忽視了“報刊閱讀”課的自身特點。另一方面,兼任本課程的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會偏向自身“擅長”教授的內容,忽視“報刊閱讀”課程的重難點,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3.改變傳統(tǒng)“報刊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基本思路。聽、說、讀、寫是語言能力的基礎,也是語言教學的基本目標。在實際教學情境中,聽、說、讀、寫常常是同時進行的,教師課堂上所選用的內容詞匯與課本相去甚遠,若在教學中分割而選材又脫離生活,便失去語言練習的情境真實性與實用性。因此,需要采用多元溝通取向的語言教學,是以溝通模式來整合四種能力教學,從真正實際語用的溝通情境的能力需求出發(fā),引導學習者在真實情境視需求練習運用不同能力,而達成能力學習融入溝通能力養(yǎng)成、語言學習貼近真實語言使用的目標。
語言點的教學是“報刊閱讀”課程的基礎,教學上必須使用多元溝通模式,有效地融合文化與生活而進行教學。課程是以教會學生能看懂及消化、與別人分享報刊信息為目的,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詞匯的字面意思,還要讓其能夠結合社會實際準確運用。
1.以主題詞引導學生學習相關詞匯,加強學習動機。按照5C教學模式,教師在教材選擇、教學設計、活動安排上處處以激發(fā)并維持高學習動機為出發(fā)點,提供強烈的溝通動機,并制造不同模式的溝通需求,使學生主動使用中文溝通,進行充分的練習,尤其是在詞匯的教學中,報刊文章通常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報道,因而會出現(xiàn)與某一主題詞相關的大量詞匯,而這些詞匯廣泛出現(xiàn)在媒體及人們的談論當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舉一反三,記憶深刻。
2.運用互聯(lián)網及其他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生詞。在“報刊閱讀”課程生詞教學中,常會遇到一類比較抽象、專業(yè)的詞匯,講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很難從教師的語言表述中接收到準確的信息,但通過教師進行圖片、聲音及視頻短片的直觀展示,學生便能通過媒介傳播的情境進行理解,從而比較容易能夠清楚領會這些生詞的含義。另外,漢語“報刊閱讀”中將會出現(xiàn)大量陌生詞匯,有的并不是漢語的基礎詞匯,學生可能難以將其全部識記,只有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詞匯的快速翻譯及查閱,才能以較高效率進行報刊的閱讀。
3.運用文化背景法幫助學生理解詞匯。報刊文章具有自身的信息結構特點,其中包括縮略語、俗語、成語、文言詞,甚至不斷出現(xiàn)的新詞,都是留學生學習詞匯和閱讀報刊文章的最大障礙。而這些詞,有的是將較長名稱簡化而得來的簡稱,有的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固定詞語,有的則是當世社會的流行語,甚至是網絡語言,如:“彩電”“文革”“馬到成功”“樓主”“灌水”等。教師在教授這類詞語時,可以將詞語放入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去講解,告訴學生這類詞產生的背景及原因、約定俗成的用法等,有利于學生把握生詞,理解文章。
報刊文章為了使讀者能夠更好地了解所表述的事物,經常會舉一些實例來說明事物,使之具體化,通常在句子中會采用頓號來表述句子內部并列結構的詞、短語,有時候針對較長的實例也會使用逗號或分號隔開。當學生在閱讀長句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破折號在句中起強調、解釋作用,讓學生將長句化簡,從而降低學生閱讀報刊文章的難度。
按照5C教學法,應用取向是以養(yǎng)成實際與人溝通表達的能力為目標,學習者不能只依賴于語言知識能力,更需具備溝通能力:前者主要包括字匯、語法、語音之語言知識能力,后者除語言知識能力外還包括跟語言應用有關的社會語言能力、語用策略、篇章組織能力等,而在教學策略上更因聚焦于多元溝通模式與學習內容領域。基于“報刊閱讀”課程自身獨特的特點,在閱讀報刊文章時必須重視報刊文章的這些特點,才能更好地理解報刊文章,在多種環(huán)境下學習如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