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存
(甘肅省武威腫瘤醫(yī)院 甘肅 武威 733000)
CT增強檢查是目前臨床檢測疾病所用的最主要技術,通過CT增強檢查可幫助臨床工作者們盡早、準確的掌握患者病情,從而提供后續(xù)治療措施。CT增強檢查屬于輔助性手段,定位精準、成像清晰且安全便捷是該技術的特點,所以現(xiàn)已被臨床廣泛用于診斷各種疾病。但在實際檢查時會對患者注射碘對比劑,會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和不適感,因此在檢查過程中做好相關護理工作至關重要[1]。
將2017年2月—2019年3月內在我院接受增強CT檢查的658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n=329):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64:165),年齡區(qū)間35~82歲,平均(58.36±11.22)歲。觀察組(n=329):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63:166),年齡區(qū)間36~82歲,平均(58.15±11.36)歲。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可比性較高。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檢查前對患者疾病史、過敏史等信息做全面了解和掌握,通過口頭宣教的方式將增強CT檢查的優(yōu)勢、注意事項告知患者,確保其更好配合檢查。
觀察組:標準化護理流程:(1)檢查前:通過知識宣教(知識講座、面對面宣教)方式將增強CT檢查的優(yōu)勢等告知患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回答其疑問。對患者靜脈條件展開評估。(2)檢查時:指導患者取最佳體位,將配合儀器檢查的重點內容進一步做指導;對比劑注射前先通過少量生理鹽水做實驗,確定患者無異常情況后注射對比劑。掃描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其生命指標,備好搶救藥物。(3)檢查后:檢查結束后將患者留置觀察30min,無不良反應后離開。將“對比劑會通過腎臟排出體外”的常識告知患者,消除其負面情緒和擔憂心理,指導患者多飲水、主動排尿。叮囑患者不適隨診。
1.3.1 觀察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情況[2]評價焦慮采用HAMA量表,>29分(焦慮較重),7~14分(焦慮中度),<7分(無焦慮)。評價抑郁采用HAMD量表,總分>24分(抑郁嚴重),17~24分(抑郁中度),7~17分(抑郁較輕),<7分(無抑郁)。
1.3.2 觀察滿意度、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SPSS22.0軟件計算,其中計量資料t檢驗,“±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百分比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顯著較低(P<0.05),見表1。
表1 焦慮、抑郁情緒
滿意度:觀察組98.4%,對照組95.7%(P<0.05)。②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0.91%,對照組3.0%(P<0.05),見表2。
表2 滿意度、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臨床研究證實:多排螺旋CT增強檢查技術較常規(guī)檢查技術而言,具有圖像清晰、分辨率高等優(yōu)勢,所以現(xiàn)已被臨床廣泛用于疾病診斷中。但不可否認,該技術在檢查過程中會使用對比劑,從而導致患者存在明顯的心理負擔;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較大的副作用,從而導致檢查受障。調查發(fā)現(xiàn)在患者接受CT增強檢查時對其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感的同時降低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標準化護理流程屬于近年來臨床新興的一種管理模式,經臨床調查證實:標準化護理流程應用價值極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該模式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出發(fā)點主要以提高醫(yī)療服務為主,而后將患者實際需求作為導向,從而建立并實施具有整體性、規(guī)范性、連續(xù)性的護理方案,旨在實際護理過程中全面降低并減少患者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
此研究選取我院658例患者展開,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顯著較低,滿意度98.4%,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0.91%,對照組分別為95.7%,3.0%(P<0.05)。可見標準化護理流程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同時降低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