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玲,周 華,陳維賢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檢驗科 400010)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多發(fā)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據統(tǒng)計我國SLE的發(fā)病率較高,以20~40歲女性為主,且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其致殘率高、預后差[1-2],研究顯示SLE的發(fā)病機制與體內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的失衡有關[3]。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生物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酶,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體內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質,目前關于SOD對SLE輔助診斷價值的文獻報道較少。本文通過分析SLE患者活動期和穩(wěn)定期的血清SOD水平及其與實驗室相關指標的關系,并制作SLE患者SOD的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探討SOD在SLE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為SLE的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的SLE患者115例,其中男11例,女104例,年齡16~50歲,平均32歲,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1997年分類診斷標準[4-5]。按照SLE活動度(SLEDAI)評分將其分為活動組和穩(wěn)定組,活動組SLEDAI評分大于或等于10分,共58例,穩(wěn)定組SLEDAI評分小于10分,共57例。同時選取本院體檢中心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例,女44例,年齡20~48歲,平均28歲。排除標準:近期合并感染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2方法 取相應顏色的采血管于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分別對血清和全血進行檢測。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小板(PLT)檢測采用電阻抗法,清蛋白(ALB)檢測采用溴甲酚綠法,IgG、IgM等檢測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等凝血相關項目檢測采用凝固法,SOD檢測采用比色法,尿酸(UA)檢測采用UA酶法,總膽紅素(TBIL)測定采用釩酸鹽氧化法,紅細胞沉降率(ESR)測定采用魏式法,所有操作均按標準操作規(guī)程進行。所用儀器包括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DH-52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stago凝血分析儀,C311免疫球蛋白分析儀,各試劑、質控品、校準品均采用原裝配套產品。
2.1各組間SOD等抗氧化物質水平的比較 活動組的血清SOD和TBIL水平均顯著低于穩(wěn)定組和對照組(P=0.00),且穩(wěn)定組血清SOD和TBIL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此外,活動組血清ALB和UA水平顯著低于穩(wěn)定組和對照組(P=0.00),穩(wěn)定組ALB和UA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SLE患者血清SOD等抗氧化物質水平與SLEDAI評分的關系 將SLE患者血清SOD等抗氧化物質對SLEDAI評分做散點圖分析。通過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SLE患者血清TBIL、UA、SOD水平與SLEDAI評分呈中度負相關(r=-0.576、-0.620、-0.669,均P=0.000),血清ALB水平與SLEDAI評分呈輕度負相關(r=-0.335,P=0.000),見圖1。
表1 各組間不同抗氧化物質含量的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與穩(wěn)定組比較
A:UA與SLEDAI評分散點圖;B:TBIL與SLEDAI評分散點圖;C:ALB與SLEDA評分散點圖;D:SOD與SLEDA評分散點圖
圖1SOD、UA、TBIL及ALB水平與SLEDAI評分的線性關系
A:SOD的ROC曲線; B:TBIL的ROC曲線; C:UA的ROC曲線; D:ALB的ROC曲線
圖2SLE患者SOD等抗氧化物質的ROC曲線
2.3SLE患者血清SOD水平與血常規(guī)相關指標的關系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SOD水平與ESR、PLT呈輕度負相關(r=-0.349,P=0.000;r=-0.267,P=0.004),與WBC、RBC無相關性(r=0.194,P=0.038;r=-0.107,P=0.857)。
2.4SLE患者血清SOD水平與凝血相關指標的關系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SOD水平與APTT和纖維蛋白原(Fib)均呈輕度負相關(r=-0.275、-0.235,均P<0.05),與TT、PT無相關性(r=-0.140,P=0.134;r=-0.046,P=0.626)。
2.5SLE患者血清SOD水平與自身免疫相關指標的關系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SOD水平與抗雙鏈DNA抗體(anti-dsDNA)、IgG呈輕度負相關(r=-0.314,P=0.001;r=-0.315,P=0.001),與補體C3呈輕度正相關(r=0.351,P=0.000),與血清SOD水平與IgA、IgM無相關性(r=0.056,P=0.554;r=0.103,P=0.271)。
2.6SLE患者血清SOD等抗氧化物質的ROC曲線分析 通過ROC曲線分析,發(fā)現血清SOD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968(95%CI:0.947~0.990);TBIL水平AUC為0.905(95%CI:0.861~0.950);UA水平AUC為0.910(95%CI:0.863~0.956);ALB水平AUC為0.900(95%CI:0.845~0.954)。見圖2。
SOD是廣泛存在于動植物體內的一類含有金屬元素的活性蛋白酶,按其所含金屬輔基的不同可分為3種,包括含銅離子、鋅離子金屬輔基的稱Cu.Zn-SOD、含錳離子金屬輔基的稱Mn-SOD、含鐵離子金屬輔基的稱Fe-SOD,研究表明SOD缺乏對病毒性疾病、心肌缺血、心血管疾病及輻射病等都有顯著影響[5],SOD是生物體內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質,能夠催化超氧陰離子等自由基發(fā)生歧化反應,維持機體內氧自由基的動態(tài)平衡[6-7]。當機體血液中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增加,在血管內上皮細胞表面的SOD因糖化而活性減低從而引起血管壁內皮細胞損害[8],SHAH等[9]研究發(fā)現SLE 患者血液中的單核細胞、紅細胞和血漿的谷胱甘肽顯著減少從而產生過量的活性氧成分,導致 SLE 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失衡。SOD是生物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酶,參與維持機體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的平衡[10],在SLE的發(fā)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獻報道,TBIL、UA和ALB等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共同參與構成機體的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11]。
本文通過將SLE患者血清SOD等抗氧化物質與健康人群對照組進行比較,發(fā)現SLE患者活動組和穩(wěn)定組血清SOD、TBIL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活動組SOD和TBIL水平顯著低于穩(wěn)定組(P<0.05),提示SOD和TBIL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LE患者是否處于活動期,此外,活動組UA和ALB水平亦顯著低于穩(wěn)定組和對照組(P<0.05),而穩(wěn)定組和對照組UA、AL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SLE患者體內抗氧化能力降低,存在過氧化狀態(tài)。相關性分析顯示SLE患者SOD、TBIL、UA水平均與SLEDAI評分呈中度負相關,而ALB與SLEDAI評分呈輕度負相關,柏明見等[12]報道血清ALB水平可以作為區(qū)分活動期及穩(wěn)定期SLE患者的指標,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通過對SLE患者SOD等抗氧化物質進行ROC曲線分析,發(fā)現血清SOD的AUC為0.968(95%CI:0.947~0.990);TBIL的AUC是0.905(95%CI:0.861~0.950);UA的AUC是0.910(95%CI:0.863~0.956);ALB的AUC是0.900(95%CI:0.845~0.954),其中SOD的AUC最大,對SLE的診斷價值最高。
SLE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以體內產生大量致病性自身抗體形成廣泛免疫復合物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3-14],其發(fā)病機制復雜,與遺傳、環(huán)境、免疫及激素等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有關,可導致機體皮膚、腎臟、心臟等多系統(tǒng)的損傷[15-16],其對血液系統(tǒng)的損傷也較明顯,可影響WBC、RBC、PLT和出、凝血系統(tǒng),表現為貧血、WBC減少、PLT減少及血栓形成[17]。本文通過將SLE患者血清SOD水平與ESR、WBC、RBC等血常規(guī)相關指標及APTT、TT等凝血相關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發(fā)現SLE患者血清SOD水平與ESR、APTT和Fib等血液系統(tǒng)指標均有一定相關關系。此外,AMES等[18]報道補體系統(tǒng)在SLE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免疫復合物型變態(tài)反應激活補體系統(tǒng)可消耗補體使患者血清中補體水平顯著減少導致免疫復合物和凋亡細胞清除減少從而誘發(fā)SLE,本文發(fā)現SLE患者血清SOD水平補體C3與呈正相關關系。
綜上所述,血清SOD水平與SLE的實驗室相關指標具有一定相關關系,可作為判斷SLE活動性的輔助診斷指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LE患者的氧化還原狀態(tài),對SLE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其在SLE中的具體作用機制還需更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