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青娥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醫(yī)院婦產科 東莞523071)
異位妊娠是常見的婦科急腹癥之一,指孕卵在宮腔外著床發(fā)育,一般由輸卵管管腔及周圍組織炎癥引發(fā),若未及時發(fā)現(xiàn)治療,可引起陰道出血、劇烈腹痛等,嚴重者可能導致死亡[1]。目前治療異位妊娠多以手術為主,雖然效果確切,但對女性生殖能力有一定的損害,且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隨著B 超和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檢測技術水平的提高,早期異位妊娠確診率大大提高,促進了藥物治療的發(fā)展,顯著降低了對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損害[2]。本研究旨在探討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早期異位妊娠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50 例異位妊娠患者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0 例和觀察組20 例。觀察組年齡23~33 歲,平均年齡(26.24±2.68)歲;停經時間40~50 d,平均停經時間(44.21±2.19)d;初產婦12 例,經產婦8 例。對照組年齡24~35 歲,平均年齡(26.89±2.74)歲;停經時間42~51 d,平均停經時間(45.13±2.64)d;初產婦18 例,經產婦1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3]:經陰道超聲檢查和血尿β-HCG 檢測確診,尿β-HCG 陽性,B 超檢查示宮腔內無胎囊,一側附件區(qū)有包塊,血β-HCG<2 000 U/L,行保守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腹腔內有明顯出血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甲氨蝶呤(國藥準字H20066518)50 mg/m2,肌肉注射1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米非司酮(國藥準字H20033551)口服治療,50 mg/次,2 次/d,用藥后2 h 內禁食,連續(xù)用藥3 d。兩組停藥4~7 d 后,若血β-HCG 下降<15%,則同法同劑量治療1 次。兩組均以14 d 為1個療程,共2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臨床療效。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血β-HCG 恢復至正常范圍,尿檢為陰性;有效:臨床癥狀改善,血β-HCG 值下降>20%,尿檢為陽性;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或加重,血β-HCG 值下降<20%或無變化甚至升高[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包塊直徑、孕酮及血清β-HCG 水平。包塊直徑采用B 超檢查,孕酮和血清β-HCG 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3)統(tǒng)計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包塊直徑、孕酮及血清β-HCG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包塊直徑、孕酮及血清β-HCG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包塊直徑、孕酮及血清β-HCG 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包塊直徑、孕酮及血清β-HCG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包塊直徑、孕酮及血清β-HCG 水平比較
時間 組別 n 包塊(cm) 孕酮(nmol/L) 血清β-HCG(IU/L)治療前 對照組303.78±1.1778.47±12.482 126.92±196.95觀察組203.62±1.3177.82±13.212 018.47±197.58 t 0.4520.1761.905 P 0.6540.8610.063治療后 對照組302.13±0.6238.74±5.211 364.58±122.74觀察組201.54±0.4422.33±6.961 201.33±126.62 t 3.6789.5314.550 P 0.0010.000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2 例、口腔潰瘍1 例、肝功能損傷1 例、骨髓抑制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00%(5/20);對照組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3 例、口腔潰瘍2例、肝功能損傷1 例、骨髓抑制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33%(7/30)。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49,P=0.916。
異位妊娠又稱宮外孕,其中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因其早期無明顯癥狀,導致異位妊娠持續(xù)發(fā)展,待輸卵管破裂或妊娠流產時,需切除患側輸卵管或切開輸卵管取孕卵以保留生育功能,創(chuàng)傷較大,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研究表明[5],β-HCG 是胎盤滋養(yǎng)層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因異位妊娠導致胎盤血液供給減少、營養(yǎng)不足,使得β-HCG 水平低于正常妊娠。孕酮由黃體和滋養(yǎng)細胞合成,因異位妊娠造成滋養(yǎng)細胞發(fā)育不良,故孕酮的水平也低于正常妊娠。因此孕酮和血清β-HCG可作為異位妊娠的早期診斷指標。當患者在早期明確診斷為異位妊娠后,可通過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前列腺素等藥物殺死胚胎,作用明顯,且對機體傷害較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包塊直徑、孕酮及血清β-HCG 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早期異位妊娠可有效縮小包塊,降低孕酮和血清β-HCG 水平,提高治療效果,且安全性高。甲氨蝶呤是葉酸拮抗劑,對細胞內的二氫葉酸還原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與之結合可阻斷二氫葉酸還原酶生物活性,達到阻止二氫葉酸轉化為四氫葉酸的目的,從而抑制嘧啶和嘌呤的合成,抑制DNA 的復制和轉錄[6]?;颊咦⑸浼装钡屎?,可以阻礙胚胎細胞分裂,最終引起胚胎細胞死亡。但單一使用甲氨蝶呤的效果緩慢,且副作用較大,如口腔炎、惡心、胃腸道反應和骨髓抑制等[7]。米非司酮是一種強抗孕激素,可與孕酮受體和糖皮質激素受體相結合,且其對孕酮受體的親和力遠超黃體酮,因此米非司酮可引起胚胎蛻膜缺血性壞死,最終減少絨毛組織的血液供應[8~9]。此外,米非司酮的副作用較小,常見惡心、嘔吐、暈眩等,無需額外治療[10]。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的作用機制不同,作用的靶點也不同,兩者聯(lián)合使用不僅無藥物沖突,還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增強藥效,加速包塊縮小,促使胚胎壞死,減輕患者痛苦。綜上所述,早期異位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一甲氨蝶呤治療,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