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云
(河南省焦作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焦作454172)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內(nèi)科常見急癥,由于胃酸過多分泌,不斷刺激十二指腸黏膜與胃黏膜,加上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患者抵抗機制減弱所引起的。該病的特點為發(fā)病較急、周期性發(fā)病且恢復較為緩慢,常見癥狀為嘔血、黑便等[1~2]。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則會引發(fā)較大、較快的出血,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對于消化性潰瘍并出血,臨床常用的治療方式為給予質(zhì)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同時給予止血等治療[3~4]。本研究以我院消化性潰瘍并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觀察埃索美拉唑與白眉蛇毒血凝酶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12 月~2018 年10 月于我院治療的82 例消化性潰瘍并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1 例。對照組男29 例,女12 例;年齡25~67 歲,平均(46.41±5.49)歲;胃潰瘍18 例,十二指腸潰瘍23例。觀察組男27 例,女14 例;年齡26~67 歲,平均(46.68±5.51)歲;胃潰瘍20 例,十二指腸潰瘍2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jīng)內(nèi)鏡檢查患者出現(xiàn)活動性潰瘍出血;72 h 內(nèi)出現(xiàn)黑便(經(jīng)隱血試驗呈陽性)或嘔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癥狀;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孕婦、哺乳期婦女;對本次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患有消化道腫瘤者;無法明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者。本研究得到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認可。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如禁食、臥床休息、補液、抗感染等,同時給予白眉蛇毒血凝酶止血治療,取2 U 白眉蛇毒血凝酶(國藥準字H20041730)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中靜脈滴注,1 次/d,持續(xù)給藥3 d。在此基礎(chǔ)上,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45074)40 mg 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中靜脈滴注,2次/d,持續(xù)給藥5 d。觀察組給予注射用埃索美拉唑(國藥準字H20093314)40 mg 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中靜脈滴注,1 次/12 h,持續(xù)給藥5 d。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住院時間、止血時間以及住院期間再次出血率。療效標準:治療48 h 內(nèi),大便隱血試驗呈陰性,無嘔血或便血,為顯效;治療72 h 內(nèi),患者嘔血次數(shù)得到明顯減少或僅有少量便血,為有效;治療72 h 后,便血、嘔血等次數(shù)無任何變化,為無效??傆行?有效+顯效。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0 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5.12%)明顯高于對照組(73.17%),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住院時間、止血時間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住院時間、止血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時間、止血時間比較
表2 兩組住院時間、止血時間比較
組別 n 住院時間(d) 止血時間(h)對照組418.61±3.7647.12±5.21觀察組415.29±1.3230.19±4.86 t 4.16111.882 P<0.01<0.01
2.3 兩組再出血率比較 對照組再出血率為12.20%(5/41),觀察組再出血率為0.00%,觀察組再出血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消化性潰瘍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膽汁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遺傳因素以及胃酸分泌過多,均可引起該病的發(fā)生,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最為常見的原因。據(jù)研究調(diào)查統(tǒng)計[5],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fā)消化性潰瘍的患者比例達80%。當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后,會干擾到機體胃酸分泌中的反饋機制,促進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其中以壺腹部潰瘍最為明顯,當潰瘍部位蔓延至大血管時,則容易導致大出血,出血嚴重者病情難以控制,致死率約10%,老年患者的致死率高達30%~50%[6~8]。在常規(guī)補充血容量、止血、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基礎(chǔ)上給予抑制胃酸分泌,減少過度胃酸刺激對病情的影響為治療關(guān)鍵。埃索美拉唑為新型質(zhì)子泵抑制劑,是奧美拉唑異構(gòu)體,通過特異性抑制胃壁細胞分泌的具有H+-K+-ATP 酶活性的次磺酰胺化合物,迅速與H+-K+-ATP 酶上半胱氨酸巰基結(jié)合,形成使H+-K+-ATP 酶活性失活的二硫鍵,阻滯胃酸分泌的最終環(huán)節(jié),達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9]。此外,埃索美拉唑還可通過提高胃內(nèi)pH 值,誘導機體血小板發(fā)揮止血作用,利于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后不輕易被解聚,增強止血效果;同時,還可通過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改善胃黏膜血流,增強胃黏膜抵抗力,且該藥生物利用度較奧美拉唑高,靜脈給藥后可維持較長時間的血藥濃度,半衰期在2 h 以上[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12%)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3.17%),住院時間、止血時間、再次出血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埃索美拉唑與白眉蛇毒血凝酶聯(lián)合治療消化性潰瘍并出血療效顯著,止血效果快,再次出血率低。綜上所述,奧美拉唑與白眉蛇毒血凝酶聯(lián)合治療消化性潰瘍并出血的臨床療效顯著,能有效縮短患者的出血時間,降低患者的再次出血率,臨床價值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