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套連乾隆皇帝都愛不釋手的枕邊書。清代乾隆時期,由皇家收藏的動物圖鑒《獸譜》、《鳥譜》、《海錯圖》,是中國古代動物物種的一套傳世巨著?!豆蕦m里的博物學》以這套清宮典藏為藍本,精選其中120種神奇動物,用大幅故宮藏畫,講述讓人大開眼界、聞所未聞的動物傳奇。
清代乾隆時期,由宮廷收藏的動物圖鑒《獸譜》、《鳥譜》和《海錯圖》,是中國古代動物物種的一套傳世巨著,在中國古代文化史和科技史上,都很少見。
從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間,乾隆親自召集當時兩位重量級宮廷畫家余省和張為邦,歷時十余載,合作繪制了《鳥譜》和《獸譜》。而這兩部書中關(guān)于動物的全部文字解說,由乾隆朝的“八大臣”聯(lián)手完成。《鳥譜》是中國古代開頁最多的工筆重彩花鳥畫冊,《獸譜》以獸類為表現(xiàn)對象所繪制的圖譜,不僅在清代宮廷繪畫中獨一無二,在中國歷代宮廷及民間繪畫上也是前所未有,在古代繪畫史和動物譜志上,有獨辟蹊徑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
《海錯圖》的來歷更為傳奇,它由康熙年間來自民間的博物學高手聶璜,歷經(jīng)幾十年,訪遍全國各地江海湖泊,考察積累,繪制而成?!昂ee”的“錯”,是種類繁多的意思。漢代以前,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后來漸漸成為了海洋生物、海產(chǎn)品的總稱呼。這部書曾消失在民間,后由大太監(jiān)蘇培盛帶入宮中,呈現(xiàn)給皇帝。乾隆繼位后,非??粗剡@套書,讓人把這套畫冊重新修補、裝裱,并將之存放于自己在紫禁城內(nèi)的重要居所重華宮內(nèi),常常翻看。
《鳥譜》、《獸譜》和《海錯圖》,在當時是最詳實也最具權(quán)威的博物圖志,可以幫助皇室學習和了解不同物種、名稱、生理特征、棲息環(huán)境等科學知識,成為皇室子弟學習動物知識的重要啟蒙讀物,滿足了求知欲。
這世上的動物百科圖鑒不算少,但沒有一套像清宮《獸譜》、《鳥譜》和《海錯圖》一樣,是非比尋常的藝術(shù)品,至今被珍藏于故宮博物院內(nèi)。
《鳥譜》和《獸譜》,由宮廷中的重量級畫家余省和張為邦,吸取來自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的科學知識與文化藝術(shù),采用了當時剛剛由西洋傳教士傳入中國宮廷的西洋繪畫的光影技巧,又和中國審美趣味與文化內(nèi)涵完美結(jié)合,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動物的眼神、姿態(tài),活靈活現(xiàn),無一不栩栩如生,畫面精致到每一根羽毛都清晰逼真。而《海錯圖》筆觸細膩艷麗,獨具匠心。乾隆把《獸譜》、《鳥譜》和《海錯圖》分別都收錄進了代表歷代書畫的大型著錄文獻《石渠寶笈》續(xù)編中。
《故宮里的博物學》系
列小海 夏雪 編
中信出版社
294.00元(全3冊)
2019.7
《故宮里的博物學》的講述方式不刻板、不乏味,還有些浪漫。妙趣橫生的故事里,還融入古詩、成語、歷史典故。每一冊書中還特別設(shè)計了大幅拉頁,以中國經(jīng)典美學詩配畫形式,提供知識,更培養(yǎng)美的眼光。為了方便孩子查詢和識別,書中每種動物還特別制作了一張“信息卡”,記錄了動物在古畫中的原名、現(xiàn)代科學名稱、拉丁名、動物頭像,以及它的生活習性、棲息環(huán)境和技能,保證看得懂,記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