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英麗,陳珊珊△,韓 斌
(廊坊市人民醫(yī)院:1.腎內(nèi)科;2.重癥醫(yī)學科,河北廊坊 065000)
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是指一種由膿毒癥引發(fā)的急性腎功能障礙和器官損害綜合征,是導致膿毒癥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死率高達68%。炎癥反應嚴重影響該病的發(fā)展,因此清除體內(nèi)的炎癥介質(zhì)是治療膿毒癥急性腎損傷的重要手段[1-2]。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是通過體外循環(huán)血液凈化方式連續(xù)、緩慢清除水及溶質(zhì)的一種血液凈化治療技術(shù),以替代腎臟功能[3],能有效清除體內(nèi)的炎癥因子,以達到減輕機體炎癥反應的目的。肝再生增強因子(ALR)能減輕腎功能損傷和腎組織病理改變,促進腎小管上皮細胞細胞再生修復;尿Na+/H+交換體亞型3(NHE3)是調(diào)節(jié)腎臟水鹽重吸收和酸堿平衡的主要亞型;白細胞介素-18(IL-18)是具有多種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的細胞因子,在腎臟生理及病理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ALR、NHE3及IL-18是新型的診斷膿毒癥急性腎損傷的標志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的腎損傷情況[4-6]。為分析CRRT對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尿ALR、NHE3及血IL-18水平的影響,本課題組選取了72例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CRRT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2014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CRRT組,每組36例。對照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42~62歲,平均(51.3±10.7)歲;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PACHE-Ⅱ評分)為(25.6±4.2)分;原發(fā)病類型:肺部感染28例,血源性感染5例,腹腔感染3例;致病菌類型:革蘭陰性桿菌18例,革蘭陽性球菌7例,真菌5例,混合感染6例。CRRT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43~62歲,平均(51.7±9.8)歲,APACHE-Ⅱ評分為(25.2±3.9)分,原發(fā)病類型:肺部感染27例,血源性感染7例,腹腔感染2例;致病菌類型:革蘭陰性桿菌20例,伴革蘭陽性球菌6例,真菌6例,混合感染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APACHE-Ⅱ評分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確診為膿毒癥伴急性腎損傷,其中膿毒癥的診斷符合《2012年國際嚴重膿毒癥及膿毒性休克診療指南》的診斷標準,急性腎損傷的診斷符合《最新臨床實踐指南的爭議與共識》的診斷標準;(2)所有入選患者均無嚴重活動性出血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3)均無腎移植病史;(4)排除癌癥患者;(5)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參加本次研究。
1.3方法
1.3.1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標準規(guī)范化抗膿毒癥治療,包括(1)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及時進行液體復蘇;(2)常規(guī)應用血必凈及烏司他丁等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3)根據(jù)患者的藥敏結(jié)果,早期使用敏感抗菌藥物;(4)注意糖皮質(zhì)激素的應用和強化胰島素治療;(5)保護其他臟器及給予足夠的營養(yǎng)支持;(6)慎用糖肽類等腎毒性藥物。CRRT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加用CRRT,具體包括:(1)采用Baxter公司生產(chǎn)的M25型血濾機通過頸內(nèi)靜脈或股靜脈置入雙腔透析管對患者行CRRT,治療模式為連續(xù)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模式;(2)治療時間:12 h/d,3 d為一個周期,血流量:150~200 mL/min,置換液流速:40 mL/(kg·h);(3)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合理應用抗凝劑。
1.3.2測定方法 選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對患者的尿ALR、尿NHE3及血IL-18表達水平進行測定,所有試驗操作嚴格按照上海紀寧有限公司的ELASA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
1.4評價指標 留取所有患者入院及治療3 d后的血液和尿液各2 mL,將血液、尿液進行離心,并分別收集離心后的血清和尿液,將二者置-80 ℃冰箱保存待檢。(1)患者治療前后的尿ALR、尿NHE3及血IL-18表達水平;(2)預后指標:ICU住院時間、患者治療后的尿量恢復時間及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根據(jù)心血管病臨床診斷標準評定心血管事件);(3)膿毒癥指標:白細胞計數(shù)、降鈣素原及尿素氮;(4)病死率:治療后3個月隨訪患者死亡情況,病死率=(死亡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處理 選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對研究涉及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單、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尿ALR、尿NHE3及血IL-18表達水平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尿ALR、尿NHE3及血IL-1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接受治療3 d后,對照組和CRRT組患者的尿ALR、尿NHE3及血IL-18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CRRT組患者上述3項指標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膿毒癥指標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比例及降鈣素原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后,對照組的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比例及降鈣素原較治療前顯著上升(P<005),而CRRT組的上述指標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治療后,對照組上述各項指標均高于CRRT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尿ALR、尿NHE3及血IL-18表達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膿毒癥指標結(jié)果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預后 治療后,對照組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41.7%)明顯高于CRRT組(19.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89,P=.041),且對照組的尿量恢復時間及ICU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CRRT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尿量恢復時間、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及ICU住院時間的比較
2.4病死率 治療后,對照組的病死率為58.9%(21/36),顯著高于CRRT組20.3%(7/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455,P=0.001)。
2.5ALR、NHE3及IL-18與預后相關(guān)性分析 通過logistic單變量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CRRT治療后,尿ALR、NHE3及血IL-18水平對預后均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P<005),IL-18為患者術(shù)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OR=3.545,95%CI=2.134~6.342,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ALR(OR=1.028,95%CI=1.046~1.131,P=0.035)、NHE3(OR=1.045,95%CI=1.032~1.142,P=0.023)及IL-18(OR=1.253,95%CI=1.341~2.127,P=0.036)為患者預后的獨立預測指標。
膿毒癥是感染合并有全身炎癥反應的綜合征,以原發(fā)感染病灶、全身炎癥反應以及器官灌注不足為主要臨床體征,病情兇險,病死率極高。膿毒癥初期會引起全身刺激中性粒細胞釋放溶酶體酶、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等炎性介質(zhì)的爆發(fā)性分泌[7],而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引起患者體內(nèi)淋巴細胞大量凋亡和免疫功能紊亂,增加機體易感性[8],最后會造成多器官功能損害,而腎臟是該病最常見的受累器官。郭東晨等[9]研究表明,超過一半的急性腎損傷患者的誘因為膿毒癥,而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的病死率明顯高于一般的膿毒癥患者。目前膿毒癥急性腎損傷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主要考慮可能與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瀑布式炎癥反應、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活性氧誘導學說、腎小管毛細血管微循環(huán)障礙及一氧化氮學說等機制有關(guān)[10]。因此,在常規(guī)的抗膿毒癥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免疫調(diào)節(jié)治療是促進患者臟器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復,改善病情,維持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的重要措施。目前,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的發(fā)展,CRRT由于能有效清除體內(nèi)的炎癥因子,改善體內(nèi)酸堿及電解質(zhì)失衡,同時還具有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的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膿毒癥急性腎損傷的臨床治療。其主要作用機制可能與該方法通過吸附并清除體內(nèi)的毒素及炎癥因子來達到減輕免疫抑制及免疫麻痹,阻斷炎癥級聯(lián)反應的目的有關(guān)。但CRRT具體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其療效仍存在一定爭議[11]。
ALR作為一種在腎組織中有較高表達的細胞因子,既能促進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增殖又能抑制其凋亡、炎癥介質(zhì)的表達和炎癥細胞的浸潤,當患者出現(xiàn)急性腎損傷時,其水平在損傷和再生的腎小管上皮細胞中大量增加,被認為可作為診斷急性腎損傷的新型標志物[12]。NHE3是一種對細胞內(nèi)pH調(diào)節(jié)起重要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參與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增殖與修復,F(xiàn)ANI等[13]研究表明,腎損傷患者的NHE3表達水平隨著其血肌酐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其表達較血肌酐表達更早,對于急性腎損傷患者的病情有預測價值。IL-18作為一種作用強大的炎癥因子,在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中有著較高的表達,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膿毒癥急性腎損傷診斷標志物[14-15]。本研究表明,標準抗膿毒癥基礎(chǔ)上的CRRT治療能顯著降低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的尿ALR、NHE3及血IL-18水平(P<001)。對照組的尿量恢復時間、ICU住院時間、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及病死率均明顯低于標準抗膿毒癥治療,并且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表明,IL-18為患者術(shù)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ALR、NHE3及IL-18為患者預后的獨立預測指標。提示CRRT治療可有效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并且可通過尿ALR、NHE3及血IL-18水平預測患者術(shù)后康復情況。這可能是由于CRRT不是通過直接過濾清除血漿中的ALR、NHE3及IL-18,而是通過早期改善腎小管功能,促進其快速恢復以抑制急性腎損傷的進程,從而促進患者自身腎功能的恢復,使得上述指標的表達出現(xiàn)下降,而上述指標的下降能反過來促進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的修復[16-18]。包新月[19]通過對84例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進行CRRT治療,發(fā)現(xiàn)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癥因子表達,增強免疫功能,改善病情,而FISHER 等[20]的研究也表明,對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進行CRRT治療,能有效降低腎損傷分子-1及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guān)脂質(zhì)運載蛋白等腎損傷標志物的表達,改善腎臟功能。此外,本研究還表明,經(jīng)治療后CRRT組的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比例及降鈣素原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而對照組較治療前變化不明顯,反有升高(P<005),且CRRT的病死率更低(P<005),這與其他報道文獻基本一致,說明CRRT能有效延緩膿毒癥急性腎損傷的進程,更好地控制感染,減少死亡風險。
CRRT能明顯降低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ALR、NHE3及IL-18水平,延緩膿毒癥急性腎損傷進程,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