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廣西柳州市柳鐵中心醫(yī)院婦產(chǎn)科,柳州市 545007)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發(fā)生或發(fā)現(xiàn)的葡萄糖不耐受或糖耐量異常,是糖尿病的一個獨立類型。大樣本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GDM會增加巨大兒、早產(chǎn)、新生兒產(chǎn)傷等風險,增加難產(chǎn)及剖宮產(chǎn)率[1]。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人體重要的代謝轉(zhuǎn)錄因子和脂肪生成因子,在糖、脂代謝中發(fā)揮著重要的調(diào)控作用,并與體內(nèi)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guān)[2]。在GDM病程中PPAR對胎兒影響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GDM孕婦胎盤PPAR水平對新生兒體重、體脂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婦產(chǎn)科進行常規(guī)產(chǎn)檢的孕婦292例,于孕24~28周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口服葡萄糖75 g),空腹血糖值≥7.0 mmol/L,和/或服糖后2 h血糖值≥11.1 mmol/L診斷為GDM[3]。其中GDM孕婦86例(GDM組),非GDM孕婦206例(對照組)。納入標準:(1)妊娠前血糖正常;(2)單胎妊娠,并完整隨訪至分娩;(3)完成新生兒各項體格測量;(4)孕婦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同意提供胎盤標本。兩組孕婦年齡、孕前BMI、分娩時孕周、孕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臨床資料比較 (x±s)
1.2 新生兒體格測量 新生兒娩出后測量體重(g)、身長(cm)、總脂肪質(zhì)量(kg)。BMI=體重(kg)/身高(m)2,體脂率=1.2×BMI+0.23×年齡-5.4-10.8×性別(男1,女0)。 新生兒體重≥4 000 g診斷為巨大兒[4]。
1.3 PPAR檢測
1.3.1 胎盤標本的處理 娩出胎盤后,在胎盤中央無出血點、無鈣化處快速剪取胎盤組織約1 cm×1 cm×1 cm,用生理鹽水清洗,干凈紗布吸干水分后放入液氮中保存[5]。
1.3.2 胎盤RNA提取 從液氮中取出胎盤組織,剪取約100 mg,倒入液氮研磨成粉末,嚴格按照說明書步驟操作,應用RNAiso for Small RNA 進行Small RNA提取。最后加入50 μL無RNA酶水溶解RNA,取1 μL樣品用分光光度計測量RNA濃度,RNA溶液于-80 ℃冷凍保存。
1.3.3 逆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 用RNA抽提試劑盒和cDNA逆轉(zhuǎn)錄試劑盒(日本TaKaRa@公司提供)提取RNA并合成cDNA。設(shè)計合成PPAR引物,上游5′-GGGATCAGCTCCGTGGATCT-3′,下游5′-TGCACTTTGGTACTCTTGAAGTT-3′,以GATPDH為內(nèi)參照。引物為:上游5′-GCACCGTCAAGGCTGAGAAC-3′,下游5′-TGGTGAAGACGCCAGTGGA-3′,用ABI 750 擴增,利用2-ΔΔCT計算數(shù)據(jù),標本均重復3次。
1.3.4 PPAR水平檢測 提取胎盤組織總蛋白,10% SDS-PAGE膠分離蛋白,以4 ℃、100 V、60 min條件,將蛋白轉(zhuǎn)到PVDF膜(美國MILLIPORE公司,批號:KOEA238C)上,PPAR抗體(美國Proteintech公司,1 ∶1 000)4 ℃過夜,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二抗(北京中彬金橋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批號:ZB-2301,1 ∶5 000)室溫孵育2 h,以GAPDH(上??党缮锟萍加邢薰荆枺篕C-5G4)為內(nèi)參,ECL發(fā)光試劑盒(上海炎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蛋白表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采用Pearson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新生兒體格比較 GDM組新生兒體重、BMI、總脂質(zhì)量和體脂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GDM組巨大兒9例(10.47%),對照組巨大兒10例(4.8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64,P<0.05)。
表2 兩組新生兒體格比較 (x±s)
2.2 胎盤PPAP mRNA、PPAP蛋白比較 GDM組胎盤PPAP mRNA、PPAP蛋白相對表達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圖1。
表3 兩組孕婦胎盤PPAR mRNA及蛋白比較 (x±s)
圖1 Western blot檢測圖
2.3 相關(guān)分析 將胎盤PPAR mRNA及蛋白相對表達量與新生兒體脂含量進行Pearson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顯示:GDM組PPAR mRNA及蛋白相對表達量與新生兒體脂含量呈負相關(guān)(r=-0.573和-0.691,P<0.05)。
我國孕產(chǎn)婦GDM發(fā)病率為19.7%[6],并有逐年升高之趨勢。GDM是最常見的妊娠合并癥之一,如得不到科學合理的處置,可發(fā)生巨大兒、胎兒畸形、新生兒低血糖及增加子代糖尿病的風險,難產(chǎn)及剖宮產(chǎn)率增加,對妊娠結(jié)局及母嬰健康造成嚴重影響[7]。
GDM的發(fā)病機制至今未明確,一般認為是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相對不足而引起糖脂代謝紊亂。過去數(shù)十年認為GDM的發(fā)病機理以糖代謝為中心,即“糖代謝中心論”。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脂代謝異常、分布異常、過度堆積是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即“脂代謝中心論”[8]?,F(xiàn)已確認脂肪組織不僅是能量儲存器官,還是內(nèi)分泌器官,能產(chǎn)生多種蛋白質(zhì)激素和細胞炎性因子,參與調(diào)節(jié)機體的能量代謝,其中包括脂聯(lián)素、瘦素對胰島素敏感性的正向調(diào)控,抵抗素、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等其他脂肪因子的負向調(diào)控,而且這些脂肪因子的表達大都受PPAR的調(diào)控[9]。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GDM孕婦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明顯升高,而甘油三酯水平與新生兒出生體重呈正相關(guān)[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GDM組新生兒體重為(4 108.9±544.2)g、BMI(17.84±1.63)kg/m2、總脂質(zhì)量(0.67±0.21)kg和體脂含量(18.50±3.28)%,均高于對照組(P<0.05)。GDM組巨大兒發(fā)生率為10.47%,高于對照組的4.8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孕婦血清中的甘油三酯雖不能穿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nèi),但可被胎盤中的脂蛋白酶水解成游離脂肪酸進入胎兒體內(nèi),因此,孕婦甘油三酯水平越高則進入胎兒體內(nèi)的游離脂肪酸越多。游離脂肪酸具有抵抗胰島素的作用,如果胎兒胰島素抵抗作用增強,則氨基酸轉(zhuǎn)移系統(tǒng)活化加速,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脂肪分解減慢,導致脂肪在胎兒體內(nèi)沉積而形成巨大兒[11]。
PPARs有PPARα、PPARβ/δ、PPARγ三個亞型。呂妍等[12]的研究表明,GDM孕婦腹直肌及腹部皮下脂肪組織中PPARβ mRNA和蛋白表達均顯著低于非GDM孕婦,且與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呈顯著負相關(guān)(均P<0.01),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1),表明PPARβ表達下降導致妊娠期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引起脂代謝紊亂。血糖升高引起PPARβ表達減少,進一步加重胰島素抵抗及脂代謝紊亂,導致惡性循環(huán)[13]。Holdsworth-Carson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GDM孕婦胎盤上PPAR mRNA及其蛋白的表達明顯低于非GDM孕婦,提示PPAR 與GDM有著明顯的相關(guān)性。馬蓉等[5]研究發(fā)現(xiàn),GDM孕婦胎盤組織中PPARγ mRNA 表達和蛋白水平明顯降低,且與胰島素水平呈負相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亦表明,GDM組胎盤PPAP mRNA及蛋白相對表達量分別為(0.433±0.098)、(0.892±0.112),明顯低于對照組胎盤的(1.132±0.101)、(1.043±0.124),且胎盤PPAP mRNA及蛋白相對表達量與新生兒體脂含量呈負相關(guān)(r=-0.573和-0.691,P<0.05)。馬蓉等[5]研究還發(fā)現(xiàn),APN是GDM的保護因子,GDM孕婦母血APN水平與孕晚期體重及體重指數(shù)呈正相關(guān),胎盤APN mRNA與PPARγ mRNA表達及臍血APN水平呈正相關(guān)。GDM孕婦胎盤APN mRNA水平明顯降低,IL-6水平明顯升高,APN mRNA和空腹胰島素水平、IL-6 mRNA和蛋白水平表達變化均呈負相關(guān)。據(jù)此推斷GDM孕婦之胎盤組織中APN表達下調(diào),PPARγ表達受抑制,局部炎癥反應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胎盤局部葡萄糖脂代謝紊亂可能會透過胎盤,影響胎兒的生長發(fā)育[2,5,15]。
有研究[2]表明,PPAR在妊娠全過程中對胎兒的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的調(diào)控作用。在妊娠早期,PPARγ表達主要在胎盤中具有侵蝕能力的合體滋養(yǎng)層細胞;妊娠中期則主要表達在固定絨毛柱和細胞滋養(yǎng)層;妊娠晚期則啟動分娩過程。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GDM孕婦的新生兒體重、總脂質(zhì)量和體脂含量均高于非GDM孕婦。GDM組胎盤PPAP mRNA及蛋白明顯降低, 胎盤PPAP mRNA及蛋白相對表達量與新生兒體脂含量呈負相關(guān)。認為PPARγ激動劑(如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激活劑)可以提高胎盤局部及全身循環(huán)脂聯(lián)素水平,可作為GDM治療的新思路。